7月9日在南京举办的2025全球闪存峰会,从专业视角揭示了中国SSD率先撞线百万IOPS性能的事实,展示了中国SSD发展的技术实力,本次峰会为此配套推出的“天梯图”,对中国SSD产品进行了初步梳理,为行业/企业用户采购提供了线索和资料。中国SSD闪耀2025全球闪存峰会,也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
为了加深用户对于中国SSD,以及百万IOPS性能的了解,RISC-V处理器资深专家晶远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钢、得瑞领新联合创始人夏杰旭、腾讯云存储解决方案总监温涛、英韧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技术副总裁陈杰、紫光闪芯高级产品经理黄宝柱等一众专家,出席“中国SSD性能突破”主题论坛,从专业的角度,以及产业发展高度发表了演讲。

得瑞领新联合创始人夏杰旭(左2)、腾讯云存储解决方案总监温涛(右1)、英韧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技术副总裁陈杰(右2)、紫光闪芯高级产品经理黄宝柱(左3)出席对话沙龙
专家指出:高性能、高密度、低功耗,这是企业级SSD不可能同时满足的三个要素,也被称为SSD不可能突破的“铁三角”。所谓SSD百万IOPS,也不过是“铁三角”高性能中的一个单一指标,指的是SSD 4k随机写入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顺序读/写,随机读等众多的指标,但是100万IOPS 4k随机写入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这里的中国SSD,特指全部采用国产部件制造的SSD,从NAND存储颗粒、SSD控制器,到SSD固件算法全部实现了国产化中国制造,与以往追赶者的印象不同,在SSD领域,中国SSD实现了后发先至,率先撞线百万IOPS的功能指标。
中国SSD在性能上的突破,并非单纯的“卷”性能,所谓100万IOPS 4k随机写入的性能,是中国SSD在稳态状况下的实测结果,并非依靠SSD使用初期,数据量较少的非稳态状况的测试结果,不是依靠初期工作在SLC状态,或者依靠缓存加速的结果,这里的100万IOPS非常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专家指出,对于AI、数据库等很多工作场景,会涉及很多碎片化数据的写入,中国SSD 4k随机写入能力的突破,对于数据的非易失性保护,对业务应用意义关系重大,可以有效提高CPU、GPU计算的效率。
据介绍,中国SSD在性能上的突破,主要源于中国在SSD控制器、NAND存储颗粒、以及SSD固件等软件上的长期积累,无论在性能、延迟和功耗上都保持了非常高的水平。 得瑞领新联合创始人夏杰旭表示,中国SSD在起步阶段就把性能突破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如此才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对于中国SSD而言,国际产品的指标是一个基准线,这已经成为了广泛共识。从生产实践的过程看,基于RISC-V处理器架构的国产SSD控制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RISC-V处理器资深专家晶远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钢表示,开源RISC- V处理器芯片借助指令集扩展,打破CPU、GPU、DPU异构计算模式,破局SSD主控芯片,不过是RISC- V小试牛刀,初现峥嵘,其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展露无遗。

RISC-V处理器资深专家晶远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钢
英韧科技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陈杰博士指出,如今,100万IOPS已经成为了过去,中国SSD已把重点聚焦在大容量QLC SSD的研发,64TB、128TB产品很快就会推向市场,不仅仅是容量,在性能上,中国SSD仍然在努力提升。对此,紫光闪芯高级产品经理黄宝柱表示,鉴于QLC的写入性能仅有TLC的一半,因此选择适合的场景非常重要。腾讯云存储解决方案总监温涛表示, QLC主要适合替代偏冷的主存,对象存储和高性能文件存储组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容量又大,扩展性又强,性能又好的目标。单一系统很难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冷热存储组合将会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专家们表示,要想将中国SSD局部优势转化为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国行业/企业用户的信任至关重要,目前中国SSD肯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作为中国品牌,植根于中国本土,中国厂商有能力做到本地化、差异化,有条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客制化的服务,为此,主题论坛呼吁中国行业/企业用户的认可和参与,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存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主题论坛也呼吁国外厂商能够针对中国用户的需求,提供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