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推出驾驶员监测系统(DMS)技术 ,实现人与车辆协同驾驶

多年来,驾驶员监测系统始终致力于应对道路安全中最重大的风险来源:人为因素。但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和酒驾/毒驾等每年仍会造成数百万起交通事故。随着车辆承担越来越多的驾驶任务,要实现规模化安全驾驶,不仅取决于车辆的“视野”,同时取决于驾驶员与系统之间的实时理解与互动。  

为助力汽车制造商应对这些挑战,Mobileye凭借其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的深厚积累,自主研发了驾驶员监测系统。通过将Mobileye DMS™驾驶员监测系统与Mobileye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直接融合在单颗芯片上,我们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平台,可简化开发流程、降低系统成本,并轻松适配全球各车型项目。由此,驾驶员与车辆之间建立起直观的连接,从而实现更自然、更协同的驾驶体验。

“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解决客户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已成为ADAS领域的全球领导者,”Mobileye业务拓展执行副总裁Nimrod Nehushtan表示。“我们全新的Mobileye DMS™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集成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商业难题,更提升了两系统间的协同效应,能够为驾驶员带来更优的驾驶体验。”

与传统的独立解决方案不同,Mobileye DMS™可与车辆外部的感知系统协同工作。系统通过驾驶员的视线与车辆外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摄像头捕捉的实时路况进行交叉比对,能够评估驾驶员是否注意到关键目标物或道路使用弱势群体(如行人、骑行者),从而据此调整系统响应设置,减少突兀干预。若驾驶员未察觉风险,系统则可及时触发警报,防患于未然。这种人与车辆间的无缝协作,能让驾驶员适时将注意力放在正确的位置。

The right side of the image contains AI-generated content

图片右侧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车内与车外监测

Mobileye DMS™使用安装在驾驶位的红外摄像头,以每秒60帧的速度高频捕捉驾驶员眼部图像,随后借助我们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神经网络,分析驾驶员的眼球运动和眨眼频率,以高精度追踪驾驶员的视线方向及专注程度。系统经过训练,能够检测疲劳迹象(如打哈欠)、分心行为(如驾驶时使用手机)以及其他酒驾/毒驾信号。

Mobileye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车内监测与ADAS摄像头提供的实时道路信息相融合。通过将驾驶员视线模式与实际路况相关联,系统能够检测传统驾驶员监测系统可能遗漏的分心驾驶情况,例如驾驶员眼睛虽睁开但未扫视关键风险区域。这种情境感知能力不仅能识别打哈欠等基础体征,还能检测车内监控系统难以识别的复杂分心驾驶行为,从而增强了对酒驾/毒驾状态的检测。

全球法规正在快速推进,为满足安全法规,对驾驶员监测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例如,Euro NCAP 2026评分标准同时包含驾驶员参与度监测和乘员监测要求,而其他法规也要求配备驾驶员监测系统以确保合规。但目前市面上的驾驶员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通常会增加整车系统的成本与集成的复杂度。

对汽车制造商而言,Mobileye DMS™无需在技术架构中集成单独的处理器,因此可降低成本,并支持实现SoC/ECU整合目标。系统可基于Mobileye EyeQ™6 Lite或EyeQ™6 High芯片运行,并提供多种摄像头和感知选项,以满足特定需求。在Mobileye 环绕式ADAS、Mobileye SuperVision™和Mobileye Chauffeur™等特定区域支持实现驾驶员运动脱离和/或视觉脱离驾驶功能(在可用地区,并受产品规格、手册、设计运行范围(ODD)和法律约束)的高级平台上,驾驶员监测系统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融合能更精准地向驾驶员发出接管请求。系统在请求驾驶员介入时,会综合环境数据与驾驶员状态,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Mobileye DMS™系统还可用于控制功能:能够基于驾驶员的实时专注程度动态调整车辆行为。若检测到驾驶员注意力下降,系统可自动增大跟车距离、调整巡航控制灵敏度或限制自动变道。若判定驾驶员注意力不足,系统可能要求驾驶员确认后执行变道,例如提醒驾驶员扫视侧后视镜。这些自适应响应可由汽车制造商进行微调,在驾驶员完全恢复专注前,帮助维持更安全的驾驶状态。

展望未来 

未来,随着驾驶员运动脱离驾驶和高等级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持续扩展,这些技术的重要性很可能进一步提升。在Mobileye 环绕式 ADAS和Mobileye SuperVision™等监督型系统以及我们的驾驶员运动脱离/视觉脱离平台Mobileye Chauffeur™上,将驾驶员状态与环境感知相融合,能够实现更智能的接管请求,确保驾驶员在必要时能随时准备接管控制。

驾驶员监测系统对下一代安全和驾驶自动化至关重要。Mobileye的集成方案将车内感知与车外高级感知相结合,为汽车制造商简化了交付流程,并在驾驶员与驾驶环境之间建立起了协同认知体系,为规模化实现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