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正在向移动的数据中心加速演进,从车内的一次语音指令、一帧视频画面,再到每一次的系统级决策,背后都离不开算力、网络与存储的高效协同。
长期以来,存储技术被视为系统的配角,往往在容量告急或是系统卡顿时才有一点“存在”感。而在智能汽车时代,存储逐步走向台前,成为影响整车性能体验、响应速度乃至安全决策的关键变量。
在此,DOIT列出了对智能汽车——车轮上的数据中心的未来趋势观察:
趋势一:从L2到L4,存储成为体验关键因素
智能辅助驾驶从L2+到L4级别的演进之路上逐渐复杂。高清视频数据、传感器数据、雷达数据、AI模型本地部署……这些需求驱动汽车转变成装了轮子的边缘数据中心。
在智能汽车座舱场景中,数据成为实时参与计算、决策、学习与反馈的核心要素。传统eMMC等方案难以满足高并发、高带宽、低延迟的智能汽车需求。车载存储接口正逐步从eMMC接口向速度更快、功能更丰富的UFS、NVMe/PCIe等接口转化。
趋势二:节能是车规级存储的新评判标准
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持续上升,整车能效优化成为核心命题。过去,性能优先导致电子系统对功耗并不敏感,但如今,汽车电子组件过热还有用户的续航期待正在反向倒逼芯片设计,尤其是存储,必须从底层架构做起。
从支持低功耗状态管理,到按需供电的动态频率调节技术…汽车存储厂商通过软硬协同优化路径,实现带宽与功耗的平衡,实现延长电池续航,减轻系统过热压力的目的。
趋势三:车-云协同催生汽车存储创新
汽车存储和5G、物联网等创新技术融合,正在增强汽车系统的功能。这也为汽车存储厂商创造了新机遇。车载系统的数据不再局限于本地处理——与云端的同步、与边缘节点的联动、与物联网终端的实时交互,构成全新的数据流图谱。
这也要求汽车存储厂商要主动参与到智能座舱、中央计算平台、自动驾驶域控等上层应用架构中,构建软硬一体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UFS 4.1:迈向下一代车载存储的第一步

在近期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ICIC 2025)上,全球闪存及先进存储技术创新企业闪迪为大会带来了主题为“车载存储赋能智能座舱未来”的演讲,为与会者分享了有关闪存技术在面对当下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发展下的演进趋势和技术细节,并展示了UFS 4.1汽车存储产品等。
闪迪认为,伴随着智能座舱和ADAS的发展和功能的融合,目前对车载存储设备的需求已经逐渐转向同时支持密集读和密集写,对于车载存储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同时,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区域域控向区域和/或中央计算平台演进,存储也将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架构转变,这对逻辑分区管理、读写均衡和系统兼容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UFS 4.1 (Universal Flash Storage)这一由JEDEC制定的新一代高速嵌入式闪存标准正在成为提升软件更新效率和系统响应能力的重要支撑。全球大部分汽车存储企业都在争先向UFS 4.1靠拢,但标准只是基础,重点还要看如何将这一标准转化为满足汽车场景需求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SANDISK iNAND AT EU752 UFS 4.1 EFD
闪迪新发布的iNAND AT EU752 UFS 4.1嵌入式闪存驱动器,是其首款采用UFS 4.1标准的车规级产品,专为智能网联汽车(ICVs)和软件定义汽车(SDVs)等新一代车载 AI 系统打造。基于先进的BiCS8 TLC NAND 技术,加上高速UFS 4.1接口,顺序读取速度高达4300 MB/s,顺序写入速度高达4100 MB/s(1TB容量规格),性能较前代提升2倍以上。
容量方面,EU752扩展至1TB,为车载AI算法、本地模型和远程OTA提供充足存储空间,实现系统响应速度的量级跃升,助力智能系统快一步决策。
面对下一代高性能中央计算(High-Performance Centralized Computing, HPCC)架构的严苛需求,闪迪还可提供AT EN610 NVMe SSD,这款使用M.2 1620 BGA封装的产品采用了大容量TLC闪存,容量高达1TB,支持将部分空间配置为高耐久的SLC模式,以满足特定模块高强度、长寿命的数据读写需求。
此外,闪迪还高度重视与整车厂及Tier 1供应商的紧密协作,持续优化产品设计和系统适配,以确保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中,严格对标AEC-Q100/Q104、IATF 16949等车规认证要求,对汽车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严要求,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与生态伙伴的协同,为助力客户构建下一代智能汽车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
智能汽车的未来,不只是比拼算力,还有掌控数据流动的节奏。谁能率先以更快的存储响应、更稳的系统协同、更灵活的架构适配能力,构建起海量数据与智能决策之间的高效桥梁,谁就能在下一代智能汽车平台中占据先机。而UFS 4.1,是一次性能升级,也未来3-5年汽车智能化加速变革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