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achi Vantara推出iQ Studio:构建企业级AI智能体开发平台

近日,Hitachi Vantara正式推出iQ Studio,是Hitachi iQ人工智能产品组合中的主力工具,为企业提供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的全栈式AI智能体构建能力。

平台类似英伟达提出的AI工厂,通过整合计算、存储、数据管理及开发工具链,实现AI应用的规模化、可治理化部署。

其核心价值在于降低技术门槛,提供无代码/低代码开发界面,使非技术背景的业务人员也能参与AI应用创建,同时内置安全审计、隐私保护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满足企业级合规需求,并通过预置工业级AI模板,显著缩短从原型设计到生产部署的周期。

平台技术底座是基于英伟达AI Data Platform参考架构,支持连接英伟达的NeMo Retriever、NIM微服务等,同时对接Hitachi VSP One存储系统,支持对象/文件数据提取,通过Milvus向量数据库实现数据向量化处理,使数据的转化与调用更加高效。iQ Studio还通过内建的无代码、低代码开发工具,让技术和业务团队均可协同构建AI智能体,无需具备高级编程能力。

RAG(检索增强生成)是iQ Studio的核心技术路径之一,平台预集成了RAG数据管线,并结合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与算法模板,使得非技术型企业也可以快速原型并生产出适用于客服、供应链、账务等场景的智能体系统。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可以利用该平台,快速构建用于客户支持的智能体系统,从数据检索到模型调用均在企业自有环境内完成,既安全又高效。

针对典型使用场景,Hitachi构建了包括预测性维护、操作员技能评估、车队优化等在内的工业AI模板,方便企业根据实际业务快速上手部署。这些模板可通过iQ Studio 直接调用,也支持用户进一步自定义。

值得一提的是,iQ Studio并非试图替代企业的AI战略判断,而是作为落地工具,帮助企业把已经设想或设计好的智能体逻辑真正搭建起来。

用户要自行决定,如哪些场景适合用智能体来解决?是否具备足够的数据与业务逻辑基础?平台的角色是提供强大、易用的执行体系,而不是替你做判断。

基本框架如下:

在客户支持、发票和账单或供应链领域寻找基于RAG的智能体案例,这些领域通常是要我们解决复杂但相对简单的问题。

指定一个高级智能体设计,让内部员工解决一级支持类型的问题。

安排内部开发人员/数据工程师/AI智能体系统集成人员使用iQ Studio构建和测试智能体。

设置隐私保护措施和审计结果。

重复以上步骤。

在生态合作方面,Hitachi Vantara已通过英伟达企业级存储认证,其Hitachi Content Software for File(HCSF)也获得了 NCP(NVIDIA Cloud Partner)认证,并与 Hammerspace、WEKA 建立合作,共同推进AI工厂解决方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