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为在企业级存储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天前,在Gartner发布的《2025年企业存储平台魔力象限报告》,华为成功入选领导者象限,是中国唯一跻身该象限的厂商,类似的故事已经多次发生在华为存储身上。

从籍籍无名到如今的市场领导者,华为存储用了20多年的时间。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系列成功的战略决策,包括对研发的长期持续投入、对技术转型的敏锐洞察,以及通过深度垂直整合不断构建竞争壁垒等。
回顾华为存储20多年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战略阶段:起步期,通过华赛进行技术与市场积累;挑战期,凭借OceanStor 18000系列高端存储挑战行业巨头;领导期,通过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阵列颠覆市场格局。
一,起步期:华为存储的早期探索(2002-2011年)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业务波动让作为电信设备商的华为认识到,单纯依赖电信设备业务存在巨大风险,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据说,当时华为评估了数十个新业务方向,其中就包括存储,于是,华为在2002年左右决定进入存储市场。

2008年,华为与赛门铁克合资成立了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赛),该合资公司专注于提供融合的安全、存储与系统管理解决方案,为华为积累了企业级存储市场的相关技术、产品方案和渠道经验。

2010年,华赛于正式推出了两大产品品牌:面向安全领域的Secospace和面向存储领域的Oceanspace。Oceanspace品牌的核心理念是“融易存储”,强调为客户提供易于集成和管理的存储解决方案。

华赛的企业级SAN存储是Oceanspace S系列,有一款产品叫Oceanspace S2600,该产品支持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和iSCSI两种主流协议,具备RAID数据保护、远程复制等企业级功能,最大可扩展至96个磁盘。
尽管这些产品面向面向中小企业用户,并没有在市场造成轰动,但通过对该系列产品的研发、销售和维护,华赛得以深入理解企业客户对存储系统的需求,开始了解服务支持流程,以及如何构建渠道生态。
有报道提到,2010年11月,华为将公司业务架构调整为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终端业务以及其他等几个独立的业务板块,企业业务被寄予厚望。作为企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华为自然希望快速补充在存储领域的实力。
2011年底,华为宣布将斥资5.3亿美元收购赛门铁克持有的华赛49%的股权,从而实现对该合资公司的全资控股。赛门铁克出售股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家公司是亏损的,然而面对这一情形,华为不仅没有退缩,反而选择溢价收购。
现在看来,这次收购是华为存储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华为以短期的财务损失换取长期的战略自由。这次收购过后,华为获得了快速发展存储业务的自由度,为其后续所有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挑战期,构建OceanStor王朝挑战存储市场(2012-2016年)
在完全掌控存储业务后,华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华赛过度到华为,华为迅速将所有存储产品整合为OceanStor品牌。其中,直接继承Oceanspace产品线的是OceanStor T系列统一存储。

如果要说华为存储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产品,那么OceanStor 18000 V3系列肯定绕不开。华为希望由此树立企业高端存储新标杆,正式宣告要进军由EMC、IBM和HDS等国际巨头长期垄断的高利润、高技术壁垒的高端存储市场。

该系列有很多硬核技术,比如SmartMatrix 2.0系统架构、HyperMetro免网关A-A双活、闪存融合技术等,OceanStor 18500/18800 V3高端存储在可靠性、性能和解决方案方面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可满足大型数据库OLTP/OLAP等数据存储需求。

该产品在当时的性能指标非常强悍,最高可达300万IOPS、稳定的亚毫秒级(低于1ms)时延、高达16TB的系统缓存,以及对超过9600块硬盘的支持。同时,凭借6个9的可靠性,直接满足了高端存储用户的首要采购标准。
众所周知,高端存储市场以其客户的高忠诚度和极高的准入门槛而著称,仅仅推出一款足够好的产品远不足以撼动现有格局。华为反复强调要树立企业高端存储新标杆,努力证明其高端存储产品足以承载要求最严苛的核心业务。
OceanStor 18000 V3发布会现场,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华为存储的长期用户,其信息总中心采用了OceanStor 18000 V3系列。这就是对该产品的最强背书,赢得金融巨头的信任,是华为高端存储品牌得以建立的行业宣言。
三、领导者时代,以闪存技术浪潮开始引领式创新(2016年以来)
2015年前后,存储行业向全闪存架构进行颠覆性转变。通过将其深厚的垂直整合能力与技术前瞻性相结合,华为不仅成功地超越了众多竞争对手,更一举奠定了其在全球主存储市场的领导地位。
华为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端到端自主研发的路径,涵盖了存储操作系统、控制器硬件乃至SSD固态硬盘,这成就了华为存储的关键差异化因素。而华为对闪存技术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5年,这为华为在闪存时代积累了先发优势。
许多闪存阵列只是将传统架构中的HDD替换为SSD,这虽然带来了性能提升,但远没有发挥闪存的潜力。华为则从零开始构建了专为闪存设计的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定制化控制器、自研SSD以及FlashLink,让系统能够与闪存直接“对话。

在2016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Dorado V3,这是是一款专为企业关键业务打造的新一代全闪存系统。其核心创新在于华为FlashLink智能算法,它最大限度地释放闪存介质的潜力。
凭借FlashLink技术,Dorado V3实现了在0.5毫秒(500微秒)稳定时延下高达400万IOPS的强悍性能,这在当时是巨大的性能飞跃。同时,它还继承并优化了免网关双活、在线重删压缩等高级企业级特性。
其强大的性能和可靠性迅速获得了行业认可,例如通过了严苛的SAP HANA企业存储解决方案认证。在同等配置下,Dorado V3可支持的HANA节点数是传统存储的三倍,显著提升了数据库运行效率。

华为存储并没有止步于此。2018年推出的高端型号Dorado18000 V3,将性能提升至700万IOPS。2024年发布的最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则又一次实现了飞跃,宣称性能高达1亿IOPS,时延低至0.03毫秒,性能相较上一代提升了3倍。

这一次性能提升,得益于智能DPU(数据处理单元)卡等新硬件的应用,它能够将数据处理任务从主CPU卸载。此外,也对全新升级的FlashLink智能盘控协同算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性能,该平台已全面进化为“AI-Ready”,采用原生的块、文件、对象统一存储架构,并引入AI大模型技术进行智能运维,运维效率提升5倍。在数据韧性方面,它提供了多层勒索软件防护方案,病毒检测率高达99.99%。
截至2023年,华为已连续八年被Gartner评为主存储魔力四象限的领导者。此外,在直接反映客户真实使用体验的Gartner Peer Insights平台上,华为存储获得了全球数百家客户的评价,并多次被评为“客户之选”,推荐率高达100%。
四,正在开启AI时代的存储新篇章(2023年以来)
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在于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理解和生成能力,简单说,就是能看懂也能生成文字、图片、视频。这需要很多数据训练模型,也会生成很多数据。于是,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迎来爆炸式增长,这对存储系统提出了全新要求。

华为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的探索始于2012年发布的FusionStorage,它具有强大的横向扩展能力,单个集群最大4096个节点。2019年发布FusionStorage 8.0,定位是业界首款支撑企业关键业务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越发成熟。
FusionStorage为华为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客户基础。资料中提到,中国招商银行通过采用FusionStorage构建其分布式云存储资源池,实现了资源发放效率提升10倍,整体TCO降低40%的显著成效。

2020年,华为正式发布OceanStor Pacific系列,这是其面向海量数据存储场景的旗舰产品。它旨在解决数据孤岛这一核心痛点:企业产生的数据中只有极小部分被有效存储和利用。
Pacific系列是业界少数能够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内,同时支持混合负载的存储产品,而无需为每种应用单独构建存储系统。该系列采用了先进的EC算法和数据压缩技术,将存储利用率大幅提升。

华为意识到,AI工作负载对存储有独特要求,即需要同时满足高带宽、高并发和低时延。为此,华为开发了专用的AI存储产品线。2024年,华为发布OceanStor A系列(如A800、A310)存储系统。
其中,旗舰型号OceanStor A800在全球最权威的AI基准测试MLPerf Storage V1.0中,取得了总性能、每节点性能和每U性能全球第一的优异成绩。这些系统旨在加速从数据采集、预处理到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整个AI工作流。
除了存储系统以外,华为在开发多种SSD产品组合来满足多种不同工作负载的需求。 2025年,华为宣布正在研发一种全新类别的AI SSD,它可以解决AI基础设施中的一个关键瓶颈:昂贵的高带宽内存(HBM)的容量限制。
通过创造一种兼具超大容量和极高性能的SSD,华为的目标是使SSD成为AI推理甚至部分训练负载的存储层,从而颠覆传统的内存-存储层次结构,为AI应用带来成本和性能上的的双重突破。
华为对自研SSD的技术积累,让华为可以根据需求打造创新型的产品,可以设计出SSD市场上可能还不存在的东西。这是依赖第三方零部件的SSD厂商所无法做到的,华为自研SSD正在将技术差异转化为商业价值。
结束语
回顾华为存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认为,华为存储的成功建立在三大核心原则之上:
长期且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坚持长远眼光,哪怕早期有业务的上的亏损也无所畏惧。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大规模投入,换来了技术领先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利用技术转型造就的机遇:面对闪存、AI等行业变革,华为不仅是主动适应市场,更是以专门构建的集成解决方案引领变革,从而实现对竞争对手的超越。
深度垂直整合:通过自主研发SSD等核心部件,构建了由性能优化和创新能力驱动的自我强化循环,形成了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华为存储在二十余年的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中,从追赶者成长为全球领导者。如今,面对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它正以闪存与AI存储的领先布局,为全球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