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半月谈:中国大数据产业崛起

编者按:国务院不久前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半月谈记者近日在贵州、安徽、北京、湖北等地采访了解到,在新常态背景下,为找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那把“金钥匙”,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众多省份都不约而同瞄准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将其视为弯道超车、加速发展的新蓝海。大数据作为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焦点,正在引发深刻技术与商业变革,亦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释放出令人欣喜的新动能。目前我国大数据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面对和破解。

大数据产业在崛起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大数据产业都正经历着迅猛的发展。而一些先行先试地区的发展也更具有引导和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大数据蓝图渐次落地

       随着信息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加速,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变革性技术创新正不断打破传统体系,推动产业链分化重组,催生新兴产业体系。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达40%。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多个省份将大数据作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设立机构、发布规划、完善政策、超前布局。

       “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今年6月17日,正在贵州视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了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后,讲了这样一句话。9月份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唯一明确提到要开展区域试点、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省份就是贵州。

       2014年初,贵州省就出台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若干政策,将其作为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把大数据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建立省级推进机制;以数据流吸引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打造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服务中心和金融中心。

       北京市则依托中关村加快布局大数据产业。2014年2月,中关村发布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完善政策环境,聚集创新资源;搭建平台培育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组织;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广东省专门成立大数据管理局,制定产业规划,并确定首批应用示范项目。重庆市制定“大数据行动计划”,提出让大数据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各地纷纷在行动。

       “数据高地”探索大数据产业路径

       一些较早起步的“数据高地”,其蓬勃发展态势正不断为我国大数据产业探索发展路径。

       9月18日,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个大数据“试验区”,致力于构建“先试先行的政策法规体系、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防控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今年5月,全国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和峰会在贵阳召开,其高规格、大规模使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备受关注。2014年以来,贵州大数据风生水起,率先开展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和草根创业大赛,率先建立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率先建立大数据交易所和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说,大数据既是“大学问”,也有“大作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更能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强化社会民生服务。围绕最核心的“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和数据谁来使用、怎样使用”等问题,贵州确立了“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四个原则,重点打造“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五个产业链层级,构建了比较清晰的产业路径。

       与此同时,贵州建设了全国首个省级政府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马宁宇说,通过“云上贵州”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省级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统筹存储、统筹规范、统筹交换、统筹安全”,正在为数据交易规则、安全控制标准、商业运行模式等积极探路。目前已有电子政务云、智能交通云、食品安全云、工业云、环保云、智慧旅游云、电子商务云等七朵云上线,未来还将有更多朵云进入这个平台。

       在北京,中关村聚集了三大运营商、国内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等一大批拥有高价值密度数据机构,拥有全国最大规模和最大价值的数据资产。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说,产业联盟把握云计算、大数据与产业革新浪潮带来的战略机遇,聚合厂商、用户、投资机构、院校与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的力量,通过研讨交流、数据共享、联合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实现数据开发共享,并形成相关技术与产业的突破性创新,推动培育世界领先的大数据技术、产品、产业和市场。

       赵国栋说,产业联盟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有效创新,它广泛聚集了大数据提供方、数据开发者、大数据交互平台、大数据使用方及数据投资者,构建一个完善、健康、有序的数据交易产业链条。2014年,联盟发布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市场行业规范,从交易平台、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三个方面规范交易市场行为。

       在大数据时代能否“领先一步”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说,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无论是保持中高速增长还是面向中高端水平,以及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环境,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相互作用发展都将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科技和产业界竞相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

       大数据时代正奔跑而来,记者采访的很多企业家和专家表示,当前国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焦点正从资本、土地、人口、能源等转向数据资源,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和运用数据的能力必将成为未来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等诸多方面。

       贵阳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说,瞄准大数据机遇,多个发达国家都在行动。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从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应用深化;英国在2013年1月宣布将大数据作为未来八大关键技术领域;同时一些国家间也率先开放公司信息、犯罪与司法、地球观测、教育、能源与环境、医疗健康、科学研究、统计、社会福利、交通等方面的数据。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说,云计算是对传统信息技术架构和服务模式的颠覆,为我国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开辟了“新赛场”,带来了新机遇,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大数据很有希望成为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的突破口。

       受访专家表示,我国发展互联网比美国晚了不少年,但发展大数据几乎与美国同步,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主动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的产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历史契机。

“数据金矿”拓展新能源和新机遇

       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搜到哪里有停车位,附近哪个厕所最干净,各大景区或游乐场的客流量……人们越来越智慧地生活。这背后,是大数据的高效获取、挖掘、分析和预测。近年来,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新模式、新业态蓬勃涌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创新,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数据金矿”释放巨大增长空间

       “从信息技术的代际变革来看,我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京东大数据部副总经理邢志峰说,IT时代我们是西方的“追随者”,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与国际社会“并驾齐驱”,其中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发展迅猛。进入DT时代,我国的一些大数据企业和人才开始向着“领跑者”转变。

       邢志峰说,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和数据量,“数据金矿”价值巨大。据预测,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将达到8.4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4%,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大国和“世界数据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说,当前我国无论是技术储备、产业基础和政策发展环境,都为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创造了先机,也做好了重要的支撑和基础。沈阳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旭东说,全球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还不到5%,是一个尚未被充分开采的“金矿”,将释放巨大增长空间。

       作为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省份,贵州将全力打造“七大平台”,实施数据资源汇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综合治理示范提升、大数据便民惠民等“十大工程”。2014年,贵州省大数据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1460亿元,同比增长62.2%,预计201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可超过2000亿元。

       近年来,安徽各地也加大数据中心建设投入,累计投入320多亿元。宿州市中科云计算产业园、淮南江淮云、合肥浪潮云等数据中心带动数据交换、存储、应用、服务等产业集聚区,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预计到2017年,安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将超过10万个,数据中心及运营服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说,现在给企业家们带来冲击的不是大数据本身,而是一些新兴公司不可思议的跨界能力。目前,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开始用新技术、新模式大规模采集数据,迅速形成预判和“野蛮扩张”。信息化程度越高的行业,受大数据冲击的可能性越高,被颠覆的可能性越大。

       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企业密集竞逐市场

       今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通信博览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向德国总理默克尔展示了一个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的创业项目“货车帮”。通过移动互联网撮合空车与货源,减少货车空驶,“货车帮”2014年帮助司机节省空驶油费超过100亿元。

       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文建说,我国85%以上的大型货车都是个体户经营,物流运力绝大部分依靠分散经营的700万辆中长途货车和近2000万辆中短途货车,每年因货车空驶带来巨大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货车帮”让货车司机实现用手机发布空车信息、寻找货源、计算运费报价,还有保险计算等附加功能。

       目前,“货车帮”已聚集认证物流企业17万家,认证货车80万辆,每天有超过200万条中长途货运信息。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8%,物流空载率接近50%,如果用好大数据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空载率,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大数据正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创业空间。作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具成长性的信息消费市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市场。

       在贵阳市一家超市里,市民陈军购买了一包茶叶,他打开手机软件“食安测”扫描商品条形码,食品信息、食品检测结果等立即出现在屏幕中。“食安测”是贵州食品安全云的一款产品,将原来分散在政府部门、检测机构、企业等各环节的数据汇聚起来,搭建汇集政府、企业、消费者、检测机构的综合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开发政府考核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风险分析挖掘系统。

       “以往每个环节都是信息孤岛,信息不通畅,没有形成共享。”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光灿说,食品安全监测部门很多数据都沉淀了,企业的生产数据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监控和防范安全风险。

       数据交易市场崛起 交易规则有待完善

       2015年5月,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成立,提供数据清洗、数据定价、建模分析、交易监督和数据金融等多样的服务。数据交易的最终价格,由交易所撮合数据买卖双方形成,价格由卖方与交易所最终确定。通过建立大数据交易所,把大数据转换成真正意义的资产,让大数据资产在全球范围流通,并产生价值。

       “政府数据开放与交易,所有权是个难点”,贵州省经信委主任马宁宇说,按照“可用不可见,数据不搬家”的原则,贵州率先在“云上贵州”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数据交换的标准,推进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贵州分类梳理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资源目录,按完全开放、有条件开放和暂不开放三级,将数据分为绿数据、黄数据和红数据,加强分类管理,有序开放。目前迁入平台数据已完成分类,其中绿数据占7.31%,黄数据占63.59%,红数据占29.1%。

       “对于海量并且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来说,存储不是最终目标,如何从数据中获得价值和红利,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总裁王叁寿说,当前全球大数据交易市场已经初见端倪,“数据市场”“数据银行”,甚至“数据公约”等已经开始出现。据分析,我国未来大数据会作为一种资产存在,将诞生一个万亿级别的交易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正是通过研究数据交易行业标准,建立可信的数据交易平台。赵国栋说,平台成立一年多来,交易额达到5980万元,数据调用次数突破23亿次,数据商品成交量超过1.6万笔。

警惕产业发展乱象

       半月谈记者在贵州、安徽、北京等大数据先行先试的省市采访,不少专家、企业家和地方领导干部提出,大数据是朝阳产业和“未来能源”,这一新兴领域能不能成为我国信息技术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型,取决于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核心技术能否真正突破、壁垒鸿沟能否真正打破等多重因素,亟待深化认识精准判断,制定科学有效的战略规划。

       首先,要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

       “大数据是蓝海、是机遇,但一定要防止重演过去很多产业‘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教训,避免发生颠覆性的错误。”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说,数据中心对气候条件、温度环境、地质安全和能源供给等要素依赖性很高,不可能遍地开花。但目前这一产业已经开始出现一窝蜂上马的苗头,对此应高度警惕,科学制定国家产业规划和战略布局。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主任孟祥飞说,国内现在大数据概念有越炒越热的趋势,要清醒认识到很多所谓“数据中心”其实只是“数据孤岛”,根本没有形成产业体系。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要警惕当前各地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的泛滥现象,有的地方,市、县、乡都在搞“大数据、云计算”,全民大数据容易导致新一轮硬件建设大比拼,造成资源浪费。

       专家表示,在全球市场低迷、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地区都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产业寄予厚望,但各地自行探索难以形成合力,容易出现重复建设。据工信部统计,2011年到2013年上半年,全国规划建设的数据中心就有255个,设计容量为728万台服务器,而实际只有约57万台,仅占设计规模的7.8%,造成土地、机房大量闲置。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认为,各地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应以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做到精细化设计,针对性开发,促进大数据产业形成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而不是任其“野蛮生长”。

       其次,应以政府开放打破“数据壁垒”,让“信息孤岛”释放聚合效益。

       “发展大数据,最难的是领导干部有没有大数据意识”,贵州省经信委主任马宁宇说,政府具有最多跨领域数据资源,所有提出大数据战略的国家,都是把政府数据开放放在第一位。但很多地方把保密作为数据不开放的“挡箭牌”,这种观念不打破,就不能让数据释放价值和效益。

       宁家骏说,“互联网+”要求政府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信息公开、数据开放。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够完善,政府和垄断部门信息共享和开放程度不够,众多“信息孤岛”造成大数据产业的数据资源不够丰富,而企业拥有的大数据技术和计算能力常常无用武之地,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

       “数据越用越值钱,越交叉越能产生新价值。”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光灿说,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数据鸿沟”,食品安全涉及农业、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检、环保、卫生、气象、供销社等诸多部门,准确预警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之上的,“关联性”是数据市场的潜在空间所在,但目前有些政府部门数据不愿拿出来,人为造成数据沉淀。

       再次,产业标准、统计体系等缺失制约发展,亟待加快模式创新。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总裁王叁寿说,我国目前缺乏对各类数据的统一标准规范及大规模自动化处理手段,数据流通平台仍局限在特定行业或领域内,不同用户对于数据价值的认知仍有较大差异。

       由于政府部门条线分割严重、缺乏数据存储规范标准,企业即使拿到的公共大数据也十分杂乱,融合成本高昂。很多记录下来的数据没有规范化,也没有对数据存储进行设计,即使在同一个行业,数据也是千奇百怪。

       安徽省经信委软件处处长程英春说,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标准体系尚不完备,评估评测环节不健全,公共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特别是政府在采购云计算服务方面,受传统的预算、采购制度限制,以及缺乏相应安全、服务和管理标准规范等,存在采购单位“不敢买”“不能买”等现象。部分行业领域市场门槛高,自主云计算产品和服务进入困难。

       贵阳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说,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数据治理”意识,一时还难以改变靠经验判断的惯性思维。

       受访专家表示,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清晰的大数据、云计算顶层设计,从数据主权、数据创新能力、关键技术、人才、数据研究、覆盖全行业的产业链、法制环境支持等关键要素入手,研究大数据发展趋势,评估大数据对政府、经济与社会运行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半月谈:中国大数据产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