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服务器核心硬件进化论——CPU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这个哲学上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今天如果你问我的话,我想说世界是信息的,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网络的世界不断地吞食着现实世界,也许未来真的会像黑客帝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互联网的一个元素。

互联网的发展同时刺激着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节奏也从原来的2/4拍变成了4/4拍,从1960年那个整间屋子大小的计算机,发展到微型计算机,到现在仅有几十毫米厚的超级本,从塔式服务器,机架服务器再到刀片服务器,到现在的微型服务器,我们不断的在调整服务器硬件结构以适应当前环境的需求。我们今天就来回顾一下服务器硬件技术的发展历程。

2006年——Intel CPU超线程技术

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多线程处理器内部的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从而使单个处理器就能“享用”线程级的并行计算的处理器技术。多线程技术可以在支持多线程的操作系统和软件上,有效的增强处理器在多任务、多线程处理上的处理能力。

2007年——AMD 65纳米工艺CPU

AMD于2007年引入了65纳米制造工艺应用于AM2系列产品,Athlon 64X2(3800+、4200+、4600+)。相对于英特尔产品已抢占65纳米的先机,再加上陆续推出的新一代Core微架构处理器,AMD只能凭借降低制造成本,展开价格战予以回击。

2007年——Intel 45纳米CPU突破硅处理器瓶颈

45纳米技术芯片的面世意味着世界处理器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而Penryn也被公司视为最近40年以来,最大一次技术革新。以前人们曾经认为,二氧化硅技术无法用于65纳米以下芯片,因为芯片组件变得太小。然而这一技术的出现打破了65纳米的瓶颈。

2008年——CPU 虚拟化

CPU的虚拟化技术就是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2009年——AMD推土机 12核CPU

AMD透露代号为Magny-Cours的12核心处理器的微架构设计,将采用 Multi-Chip Package 技术,把两颗六核心封装在同一颗处理器上,同时将改良内存技术减低内存延迟的出现。

2009年——Tilera 100核CPU

TILE-Gx100,拥有多达100个内核,将成为目前性能最强大的处理器,计算能力相当于英特尔Westmere处理器的10倍。采用台积电40纳米制造工艺,时钟频率最高为1.5GHz,而功耗仅为10W至55W。

2010年——Intel 多核CPU单线程性能技术

英特尔开发了一项名为"Anaphase"的技术这个硬件与软件的混合体采用了多个内核来提高单线程性能,依赖不同的猜测技巧来自动分区单线程应用,这样就可以在多个内核上处理这些应用。

2010年——Intel Sandy Bridge GPUCPU融为一体

Sandy Bridge将GPU和CPU融合成为了一颗芯片,这是显示核心的全新实现方式,同时也标志着CPU进入了32纳米的时代。CPU与GPU的融合也是的他们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

2011年——AMD APU迎战新酷睿

AMD第一款融核加速器代号“Ontario”面向便携领域,功耗只有9W。基于Bocat架构的X86 CPU有单核心、双核心、两种。低功耗和小体积是这款APU的优势和特点。

2012年——ARM乱入,CPU市场打破格局

ARM服务器处理器相比于英特尔处理器的最大优势在于低能耗,将EnergyCore ECX-1000与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E3-1240对比测试,其节能性的特点较为突出。每瓦特性能上,EnergyCore ECX-1000是英特尔E3-1240的15倍。

编辑按

纵观整个CPU发展的进程,无疑还是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着,同时低功耗也是近年来CPU所产生的新的发展方向。硅晶圆到底还能走多久,最新的碳纳米晶体管是否能够替代硅晶圆,随着大数据的来临,新的CPU结构或者是新的CPU材料的出现已经迫在眉睫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服务器核心硬件进化论——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