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新闻通气会在青岛召开。
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域新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首个开展新域新质创新探索的专业赛事。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安排和部署,本次大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赛迪研究院”)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在介绍大赛总体情况时表示,大赛按照“522”架构进行总体设计:锚定“高端仪器和制造设备”“人工智能”“网信”“无人系统”“航空航天”五大领域,构建“需求牵引-技术供给-验证转化”闭环体系。设置“需求命题”和“自由探索”两类赛道,聚焦“卡脖子”问题和新兴领域创新探索,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创新机制。设定“高校师生组”和“创新企业组”两个竞赛组别,高校师生组面向40余所全国“双一流”重点高校,组建高水平师生科研团队;创新企业组面向全国16.9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构建覆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参赛网络。大赛整体分为预选推荐、初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预选推荐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有关高校负责组织,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进入全国初赛,初赛和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实施。参赛项目可在大赛官方网站的统一报名通道提交参赛信息和项目资料。
张立表示,本次大赛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具有打造全国首个新域新质创新赛事、推动“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协同发力、开展“企业+高校”多层次大范围动员、搭建“六位一体”深度融合平台、畅通技术产品敏捷转移转化渠道、设置丰厚赛事奖励及长效赋能模式六大亮点。
青岛是本次大赛决赛举办地,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表示,青岛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拥有智能家电、轨道交通、仪器仪表、船舶与海工装备四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良好的区位禀赋和产业优势,有基础办好赛事。此外,青岛“10+1”创新产业体系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两个先导产业,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五个新兴产业与本次大赛的五个领域方向高度契合,青岛有信心有能力办好赛事。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陆莹表示,作为2014年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基础雄厚、集群优势明显,科创资源丰富、创新动能澎湃。自去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主动走进国内顶尖高校,精准对接创新资源,深度挖掘前沿成果,积极招引人才项目,围绕金融创投、载体承接、设备共享、场景应用等方面,加强对高校种子期、初创期科创项目的赋能支持,助力高校科创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据悉,赛迪研究院、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联合为大赛优秀成果设立了大赛奖金池及特色奖项,赛事分别设立特等、一等、二等三项技术成果奖各10名;设立最佳组织奖,奖金用于奖励积极开展预选推荐的高校;设立专项奖,奖金用于奖励对大赛特定事项或特殊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项目团队。
作为本次大赛金融合作伙伴,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科技金融中心总经理胡贤文表示,工商银行将积极为大赛各阶段各环节的高质量承办贡献力量,为大赛角逐而出的重点产学研成果、优秀科技型企业、高水平科研人才团队提供“股贷债保”全过程陪伴式金融支持,多维度、全链条、高质量提升金融赋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能力水平。
据悉,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大赛旨在搭建“教育-科技-人才-产业-金融-政府”六位一体融合平台,发掘一批新域新质技术和产品,推动成果转移转化,精准选拔人才团队,实现“以赛促创、以赛促转、以赛促融”的目标,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