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手机还只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10年前,手机、笔记本等通信终端还属于人们心目中的“奢饰品”。10年前,中国互联网网民不足6000万(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2亿(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中国互联网网民已超5亿(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则近11亿(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所总结的那样:“过去10年,通信业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渗透的深度和广度显著提高,持续促进了经济增长,为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趋突出。”
现如今,信息技术则越来越紧密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诸如移动支付、移动医疗、车联网、智慧农业等新应用正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机。
对此,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表示:“以通信行业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已经不再仅仅作为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而存在,更是代表着一种新型生产力,是新型发展道路的基础,是发展其它‘三化’起点的助推器,没有信息化,其它‘三化’就不能得到新发展。”
十八大报告也充分肯定了“信息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文不仅有19处提及信息、信息化、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等关键词,更是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必将对今后十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数说成绩:
24%
从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通信行业收入持续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从5052亿元增长至35202亿元(以2000年电信不变单价折算),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电信业务收入从4116亿元增长至9880亿元,年均增长10.2%;互联网及增值服务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到2011年,收入规模已超过1800亿元。
68.9%
十年来,电信资费综合价格水平下降了68.9%,业务种类日益丰富,用户权益保护日趋完善,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广大消费者普遍享受到了电信发展改革的成果。
12.5%
过去十年,电信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保持在1.5%左右,对GDP的间接拉动则更为显著。2011年固定宽带和3G网络相关投资超过2200亿元,带动相关信息服务消费近5000亿元,拉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实现产值超过2.4万亿元,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基于宽带和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5.8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5%。
170万个
2011年,固定宽带和3G的发展,在通信设备、建设和服务开发等环节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70万个,带动电子商务、物流等关联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万个,成为拓展社会就业渠道和优化就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1205万公里
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205万公里,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增加到17.07亿户,分别比2002年增长5.4倍和5.3倍。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加速发展,3G基站达81.4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县城以及大部分乡镇,并逐步向行政村延伸。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增加到23166万个,比2002年增长834倍。国际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4T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