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电子书被指过渡产品:面临盈利等三大困境

盛大Bambook最终定价999元,带给电子书市场的已不单单是骚动。有人开始考虑这个行业是否真能走下去。“电子书的寿命也就3-5年,只是一个过渡产品”,这样的判断给争议不断的电子书蒙上了一层悲剧的宿命色彩。

只不过,已经投身和即将投身电子书的厂商顾不得三五年之后:Bambook低价单挑同行、亚马逊Kindle密谋入华、山寨电子书黯然离场,另有 iPad、智能手机对数字阅读虎视眈眈。电子书应时而生,但能否顺势成长,还需过好三关:硬件盈利还是内容盈利的争吵;品牌控制还是种类横行的谜局;其他数字阅读终端的夹击。

困境一 靠什么取得盈利

999元带来的微妙冲击

为什么电子书厂家躁动不已?因为汉王2009年九成以上的电子书市场占有率让旁观者眼红,因为有一个宣称“硬件亏本”的盛大Bambook用999元冲击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心理防线。越来越紧迫,如何拿下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就像一切IT数码产品,最初怎么靠电子书挣钱的确不算是个问题。“卖硬件”,一年上百万台的出货量,“两三千元一部,控制住硬件成本,卖出多少就能赚多少”,简单的数学算法让进入的厂商信心满满。直到一款叫Bambook的产品浮出水面,在内测期间以998元的“超低价”触动了业界敏感的神经,尽管盛大方面之前强调正式售价将会调高,但结果是“象征性地调高了1元”。Bambook执拗地认定“赔本之路”,这下同行再炮轰其为行业“搅局者”也于事无补。实际上,种种迹象表明,999元已经逼迫部分电子书厂家下调价格,甚至要专门生产“更便宜”的产品来应对。不仅如此,Bambook吊起了消费者的胃口,根据某门户网站的调查,超过60%的用户对电子书的心理价位已经降到500元。那么价格上被动的电子书厂商还能对用户购买欲望保持信心吗?

Bambook不但在价格方面形成冲击力,它还揭起众厂商盈利模式的伤疤。之前厂商还乐意把电子书终端和内容形容为“刀架”和“刀片”的关系,只需要和内容版权方沟通,及时更换刀片就够了。即便这样,也会因版权问题和分成问题被版权方牵制。如今Bambook杀了出来,定位就是“中国的亚马逊 Kindle”。虽然初出茅庐,就先用价格将了各位前辈一军。更为致命的是,“赔本赚吆喝”背后站着盛大文学和云中书城,盛大仰仗内容盈利模式,真个“赔不了本”。

“现在来看,盛大电子书手持一把‘双刃剑’,但‘低价’和‘内容供应’这两刃都砍向竞争对手,一时难以找到盛大的弱点。”一位电子书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了他的担忧。一个Bambook就让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子书行业惶恐不已。记者近日获悉,被认为是行业风向标的亚马逊 Kindle入华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不仅有望由图书类B2C网站卓越运营,中文名字也初步定为“金读”。试问,还有谁能比“金读”之于卓越更像 Kindle之于亚马逊?

困境二 靠什么留住厂商

山寨和大牌厂商选择撤离

和手机一样,电子书没有逃开被山寨的命运,但电子书的山寨痕迹正在逐渐退去。主流电子书厂商尚且存在这样的担忧:电子书很难单靠硬件平台取得成功,厂商还必须为用户提供及时、丰富、针对性和有吸引力的内容。正是电子书产业强调内容与终端完美配合的特殊要求,给山寨厂商筑起了无法逾越的门槛。业内人士认为,从纯硬件角度来讲,电子书山寨化其实很简单。但这些山寨厂商无法得到出版商支持,在内容供应上陷入死局。

而之前山寨电子书出头的原因是低价优势。但随着Kindle、Bambook带起的品牌电子书降价风潮,山寨产品的惟一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不单单是山寨产品,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众IT厂商进军电子书市场的热情高涨,但最终控制局面的还是Kindle、Bambook、汉王等厂商的成熟品牌。原因同样在于,电子书的“内容+终端”产业链模式,要求厂商对内容版权方、硬件供应方都要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中小厂商显然不具备这种实力和优势”。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电子书激烈的竞争环境已经让不少正牌厂商彷徨。有消息称,美国最大连锁书店邦诺书店因转战电子书市场而致使公司亏损,迫于投资人的压力正考虑卖掉公司。福昕软件公司的海外部门也计划放弃其名为eSlick的电子阅读器产品。就连电子巨头三星也正在重新评估在美国电子书领域的发展计划,或将退出市场。

在iPad等其他阅读终端以及电子书自身模式调整的冲击下,电子书正经历一个分水岭。汉王科技副总裁王邦江曾表示,国外电子书巨头的大降价大幅挤掉了硬件生产厂商的利润空间,部分厂商可能因此会选择退出。

而现在,999元开始冲击国内电子书市场摇摇晃晃的价格体系,大战之后能够活下来的品牌尚未可知。

困境三 靠什么延续生命

电子书或只是过渡产品

人们刚开始习惯“2010年是中国电子书元年”这一叫法,汉王、盛大、台电、爱国者、纽曼等传统硬件和数码品牌也竞相为之折腰。甚至大部分业界人士有中国电子书出货量将从2009年的50万台陡增至2010年的300多万台的预测。或许是这些支撑了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做出大胆预言:“10年后的学生不再需要背上沉重书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轻薄的电子阅读器;医生护士巡房时则手拿电子笔记本。最是苦恼的‘书痴’搬家,将随‘去纸化阅读’一扫而光。”

业界的亢奋预测和刘迎建的构想都很美妙,但对数字阅读产业而言,电子书却并非惟一选择。担负“去纸化阅读”的大有可能是其他终端。为此,业界已经有这样的声音,“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完全具有替代电子书的可能”。他们认为,平板电脑不但可以完成电子书的文图阅读功能,其音视频等多种应用更适合民众对数字终端便携性的需求。事实上,台湾最大电子书代工厂之一的振曜董事长吕俊德已经指出,iPad的上市已经影响到电子书的出货量。

此外,同样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也在全球掀起风暴,手机阅读潜力更为巨大。对此,有媒介研究专家认为,电子书成功地模拟了传统阅读版式,海量便捷的存储方式也诱惑了消费者的阅读欲望。但这种“功能单一”的产品往往沦为“过渡”型阶段性产品,通常只有三五年的生命周期。“电子书有先天的定位错误,即一味地模拟传统阅读。”但中国手机用户超过8亿,远远超过任何一款阅读器用户,手机成为阅读终端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不仅如此,手机的收费平台已经构建成熟,不存在电子书需要重新寻找付费方式的难题。而把屏幕做成折叠式等硬件设计完全可以解决目前手机阅读界面小、不方便的制约。

如此看来,电子书热闹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尴尬的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那现在激动不已的厂商还有什么可玩的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电子书被指过渡产品:面临盈利等三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