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甲骨文的股价飙升了43%,市值逼近万亿美元。甲骨文董事长拉里·埃里森持有约41%的股份,其个人财富增长了约1000亿美元,一度成为新晋世界首富。

股价暴涨的原因跟AI相关
甲骨文CEO萨弗拉·卡兹表示:“我们在第一季度与三位不同的客户签署了四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这导致RPO(剩余履约义务)合同积压增长 59%,达到4550亿美元。”
他还表示,未来还会签约几家新客户,RPO规模很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
这么大规模的订单,显然要靠甲骨文的OCI来完成了。甲骨文预测,本财年OCI收入将增长77%,达到180 亿美元。更恐怖的是,接下来的四年里分别增至320亿美元、730亿美元、1140亿美元和1440亿美元。
1440亿美元什么概念?全球最大的公有云厂商AWS 2024财年的营收也才1076亿美元,如果预测成真,未来甚至都可能超越AWS成为最大的云厂商,甲骨文真的这么猛?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提到,知情人士称,OpenAI 与甲骨文签署了一份合同,将在大约五年内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计算能力。这对OpenAI来说可不是小数据,OpenAI年营收约为120多亿美元。
甲骨文提到了三位客户,另外两家外界猜测是马斯克的xAI和Meta公司,马斯克与拉里艾莉森私交非常好,可信度尤其高。如此规模订单排山倒海而来,有人认为,在AI的故事下,美股七大科技巨头相互交易拉高股价。
马斯克也在兴建数据中心。去年,马斯克宣布建立拥有10万块显卡的AI数据中心,未来还计划建更多AI数据中心,但这样的重资本投入风险很大,如果能借道第三方,也是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大家都找甲骨文的OCI,而不是云计算三巨头呢?
在云计算市场上,AWS、Azure和GCP三家合计占了云计算市场65%的份额,甲骨文云目前只有很少的部分。为什么OpenAI、xAI和Meta要找甲骨文云,而不是找现有的云巨头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甲骨文的中立性。
AWS一方面跟Anthropic有紧密合作,一方面,Amazon自己也做了Amazon Nova模型,OpenAI、xAI和Meta要避开AWS合情合理。同理,谷歌自己也有Gemini模型,也是要避开的。
另外,Azure本来就跟OpenAI有合作,但两家合作关系并不紧密,OpenAI也想摆脱对于Azure的过度依赖,把一部分资源交给甲骨文云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度。所以,没有开发自己AI大模型,处于中立姿态的甲骨文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中立性还体现在芯片部分。目前英伟达的高性能显卡依然供不应求,有限的资源要分配给谁呢?AWS有Trainium AI芯片,Azure有Maia 100,GCP有TPU。甲骨文不自研芯片,我要是老黄,我肯定优先给甲骨文。
甲骨文真能这么猛,能如愿顺利吃下这么大量的订单吗?
股价反应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但我们不禁要问,OpenAI能拿得出来这么多钱吗?如果想要从别处筹钱,那起码也得看OpenAI的发展预期,目前来看并不乐观。
首先看产品,目前个人没有感受到GPT-5的明显提升,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强的部分,当然,整体幻觉的概率非常低仍旧是很强的一点。
如果作为AI领域头号种子的OpenAI的技术演进速度也放慢的话,那么AI这个故事还能继续讲下去吗?还需要这么大量的计算资源吗?还需要这个大单吗?
其次看付费用户。我不知道目前OpenAI还有多少付费用户,我自己几个月没有为OpenAI付费,只用免费版的,还有付费版的Gemini,目前感觉良好,没有不适。
如果付费用户没有明显增长的态势,那么OpenAI将来单纯靠融资能拿到这么多钱来买算力资源吗?
第二个疑问在于,甲骨文的合同预计需要4.5吉瓦的电量,大致相当于两个多胡佛水坝的发电量或约四百万户家庭的用电量,如此海量的电力资源从哪儿来?
不过,资料显示,甲骨文正在大力投资英伟达的硬件,拥有 65000个H20,计划建立一个拥有超过131072个Blackwell GPU的集群。同样,甲骨文部署了数千块AMDInstinct MI300X GPU。
受甲骨文利好消息的影响,英伟达和AMD两家公司的股价均有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