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IT厂商的尴尬与无奈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以PC为代表的传统IT产品利润下滑,众多传统IT企业正在积极寻找转型的机会,而戴尔就是这些厂商中的代表者。由于传统优势产品利润率和销量的双双下滑,戴尔的转型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戴尔总裁迈克·戴尔作为公司总裁其实早已下定决心,将戴尔转型成为“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这一过程已经凸显成效。
在日前举行的一次会议中,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闵毅达表示,戴尔上个季度在亚太市场上的表现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闵毅达表示,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中,戴尔在日本及亚太市场的下滑明显。这些下滑主要出现在亚太地区的两大新兴市场中,戴尔在中国的营收下滑14%,在印度更是出现了30%的下降。虽然如此,戴尔仍然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级市场上斩获颇丰,并将企业转型推进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被迫的转型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于传统的PC和笔记本电脑正在失去兴趣,并将注意力转移到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新的终端上。而这些领域目前正在被一苹果、谷歌为代表的新兴企业所统治,而传统IT厂商想要撼动其地位无论从资金还是技术上都将非常困难。日前,智能终端时代的代表企业——苹果市值已经突破6000亿美元,超过IBM、微软、惠普、戴尔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巨人的总和。而如何在消费者对传统IT消费类产品已经兴趣不在的情况下保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惠普、戴尔等企业面前一个相当头疼的问题。
在这个资本唱主角的年代,如何获得华尔街大佬们的支持在很多时候已经超过了提升销售额,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如果不能马上成为市场和技术的弄潮儿,那么至少也要让资本相信你有能力在未来成为这样的弄潮儿。虽然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永续经营能力,但资本从来都是买涨不买跌的。而一旦总市值过低,这些传统的大佬们很容易就会成为新时代霸主的盘中餐,在获得想要的专利和好处之后便将其束之高阁,任由其自生自灭——摩托罗拉手机部门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如果不小心惹怒了资本,那么可不是闹着玩的:从2010年4月的53.9美元到2012年8月21日的19.93美元,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惠普股价下跌了超过60%,从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行业巨头变成了一家不到40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
因此,如何在资本市场上止跌以及在业务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是戴尔共同面对的艰巨任务。
智能终端的无奈
对于这些传统巨头来说,转型的目标非常简单,那就是想那些利润更高、增长更快的领域进发。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终端和企业级业务是必然的选择。由于企业定位相似,戴尔和惠普的选择也颇为一致,那就是在两大领域内同时出击。
早在2010年,戴尔就推出了mini 5大屏幕安卓手机,但由于在手机研发、定价以及后续支持方面的种种不对路,这款手机的最终销量仍然只能以惨淡来形容,以至于在2011年8月,戴尔宣布mini 5智能手机停产,并在官方网站上悬挂出告别横幅。而在2012年,延续了Streak香火的Streak Pro D43成功变身联通定制机并搭载了最新的“百度·易”平台,但这款拥有先天优势的手机上市之后仍然没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用“打酱油”来形容戴尔手机看来是相当贴切的。
而作为戴尔的老对手,惠普也在早年间选择在智能移动终端方面出手。而结果同样遭遇了市场的冷遇,并最终选择退出。
企业级市场迎来春天
遭遇了智能终端的坎坷之后,戴尔与惠普又一次站在了相似的起跑线上,转型的选项则只剩下了企业级市场。虽然戴尔早已布局企业级市场,但如果真的想在企业级市场做大做强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况且面临IBM、甲骨文(Sun)等厂商的强势竞争,戴尔想在这款市场扩大营收同样面临困难,更何况还有与之境况相同,都想在企业级市场分得更大蛋糕的惠普。
想要扩大在企业级市场的竞争力和营收,戴尔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留给戴尔的准备时间却非常少,因为不断下跌的股价让企业管理层都“压力山大”。因此,大举收购成为了理想的选择。
戴尔近两年的收购列表非常丰富,包括了至少16次收购,这其中就包括了软件厂商Quest、网络厂商Force 10、瘦客户端云计算厂商Wyse、云计算软件厂商Boomi、存储厂商Compellent、存储优化厂商Ocarina Networks、安全厂商SonicWall、软件及服务厂商Make Technologies、SaaS厂商MessageOne、备份厂商AppAssure、大型机迁移厂商Clerity等等。在企业级软硬件方面良好的胃口让戴尔在两年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了一家全能型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
虽然花费了数十亿美金,但戴尔终于还是收到了成效。在之前进行的一次媒体会议中,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闵毅达表示,由于此前在企业级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收购和全面的加强,戴尔中国在中小企业事业部和公共业务部等部门均出现了上涨。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戴尔的企业级业务方面也出现了6%的增长,营收也达到了49亿美元,毛利率更是占所有业务的 50%以上。这样的表现在传统消费级IT产品销售低迷以及经济动荡环境下显得难能可贵,同时也表明戴尔的转型之路正在向着成功进发。
总结:戴尔的转型之路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是稳住传统的优势业务。通过收购Alienware这一高端电脑品牌和对自家传统高端品牌XPS系列的发力,戴尔成功的抱住了自己在传统PC以及笔记本电脑领域第一集团的位置。稳健的策略令戴尔在与联想、宏碁等后起之秀的竞争中成功的抱住了自己的地盘并在高端领域有所斩获。
其次,多进行有益的尝试并知道何时该收手。商业竞争有时候和赌博十分相似,而要做一个成功的赌徒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何时收手,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灵活应对方位上策。虽然戴尔在手机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戴尔还是无法在这一领域展位脚跟。因此适时收手,控制损失是戴尔最理智的选择。
再次,通过收购来迅速扩充自己的实力。企业如何赚钱固然重要,但如何把钱花的更有意义同样也是们学问。在企业领域,几乎所有的巨头都在通过收购来扩充自己的产品线和实力,但精明的戴尔通常只关注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和优质客户的小公司。通过扩大收购的范围和控制单次交易的金额,戴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并尽可能多的攫取潜在的价值。
几乎每个企业都会在某个时段面临自身所处行业或业务的逐渐没落,而转型则是唯一的出路。但这个型如何来转确是需要智慧和魄力的,总结戴尔的转型之路,保持冷静和多思考显然是其转型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法宝。而随着全球经济在未来逐渐走出阴霾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的回升,相信经历坎坷的戴尔将会有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