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三局)成立于1952年,主要从事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力等工程施工和勘测设计的国有大型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中铁三局的信息网络中心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包括支持公司业务正常运转的核心财务系统。由于核心系统的业务要求对旧有机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更因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工程项目建设资质认定的新规定中对数据中心有着明确的要求,中铁三局原有的数据中心显然难以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在2010年7月,中铁三局最终决定改造公司的数据中心。

相关人士参观中铁三局数据中心
对于大型综合性建设施工企业而言,信息化成为企业实现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最有效的途径,作为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新一代数据中心的规划,构建,运营,除了为此类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外,也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高效的运营提供了全新思路。关于这一点,中铁三局信息网络工程中心的工程师冯栋梁无疑有着切身的感受。
中铁三局数据中心的改造工程,当时有以下几个需求:首先是工期短。据冯栋梁介绍,数据中心改造的想法在7月份提出,到2010年国庆设备选型与建设工作才正式开始启动,但要求必须跟上2011年初特区自治验收的进度,工期仅有两个月时间,因此,在选择产品时安装迅捷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而APC的英飞集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由于系统组件多数采用模块化结构,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无工具安装,所以整个系统的安装速度较常规UPS系统大大提高,同时所有安装由APC工程师提供,也是这一点让用户感觉非常放心;其次,对可靠性要求较高:随着业务的发展,中铁三局的信息网络中心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包括支持公司业务正常运转的核心财务系统以及OA、Web、资产及设备管理、项目管理和视频会议等系统。其中,财务系统是整个集团公司的“经济命脉”, “因为财务对于我们中铁系统包括总公司来说,相当于分中心一样,这个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公司的资金将无法流动,并直接影响到各地相关项目的管理和运行。” 冯栋梁这样向我们描述道。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便是一体化。基于过去传统数据中心的经验,中铁三局在规划新的数据中心时就提出了一体化的设计方案,并且除了一体化建设外,中铁三局基于对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发展趋势的判断,还在空间利用率以及运维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在扩展性上,建设方要求使用灵活易扩展、易维护的模块化UPS系统,以满足2年内负载需求及5年内负载扩容需求等。
基于这样的选型标准,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B级标准设计,中铁三局最终选择了施耐德电气旗下的 APC全套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UPS设计负荷为64KVA,系统后备时间为4小时(后备时间按机房期初负载40KW),在供配电、制冷及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一体化”的建设初衷。
该系统除在高可用性、高可靠和易管理等方面很好地满足中铁三局业务发展的需求外,UPS的模块化、热插拔等设计,在灵活扩展方面更是为数据中心未来的业务增长提供了发展基础。在该系统中,UPS设备功率模块冗余并联输出,控制部分采用冗余的两套热插拔控制模块、两套逻辑低压电源模块冗余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
而对于冯栋梁来说,新的解决方案在满足了高可靠性、一体化、易扩展等要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智能化、易管理。“我们单位负责信息化的只有三个人,除了数据中心的日常维护之外,还有我们中铁三局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与推进,因此工作压力很大,如果新的数据中心操作、管理与监控不方便,将会占用我们的全部精力,这样别的就什么也做不了了。”冯栋梁介绍说。
而在应用了英飞整体解决方案以后,冯栋梁顿感轻松,“现在的数据中心拥有完整的机房监控系统及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管理控制台,数据中心的温、湿度以及各种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更实现了无人值守和远程管理,我在家便可以了解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即使遇到问题,也可以在家里解决,与以前相比方便多了。”
中铁三局选择的APC全套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运行效果完全达到预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冯栋梁及其同事也因此省掉了不少麻烦,目前该套系统的建设经验已经开始向中铁三局下辖公司进行经验推广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