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增值服务增多 通讯消费投诉成热点

增值业务费,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体所产生的固定电话增值业务费及宽带流量费,成为近期通讯行业投诉的新热点。石家庄市工商局交通分局监管一科王辉科长介绍,在今年3月10日至28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共受理通讯、交通运输类投诉322 件,其中280件涉及通讯类投诉;而在通讯类投诉中,对于固话增值业务费与手机宽带流量费的投诉,又占了九成多。

变相增值服务“防不胜防”

“今年‘3·15’期间,我偶尔从媒体上了解到,有些通讯运营商会利用强制或变相强制的方式,收取固定电话增值服务费的消息时,才恍然大悟,这几年自己家里固定电话每个月无缘无故多出来那几元钱是怎么回事。”原来,省会冯老先生家的固定电话从2007年10月开始,就一直被莫名其妙地多收费。再仔细核查老人保存完好的数年的话费清单,果然如此:虽然每月数额不等,最少的三五元,最多的也不过十多元,但是,均被冠以“增值服务费”名义收取。而据老人讲,他和老伴儿平时别说打不了几次电话,就连接电话的次数都不太多。有时接到推销免费服务的电话,他在了解清楚后也都推掉了,可稍后一查被收费了;有的收费时段,家里人压根就没有接打任何电话,可一样收费。

人在家中坐,收费天上来,这着实让不少老人“受不了”。一直工作在工商执法一线的王辉告诉记者,从最初的强制收取,到后来变相强制收费,再到如今收费的方式越来越隐蔽,运营商收取增值服务费的方式也随着工商部门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强,呈现出新特点。尤其是,如今老年人越来越成为固话的“坚强堡垒”,再加上很多老人对查询资费、定制服务等不了解,所以,极易落入声讯台、SP等设下的“陷阱”。

提醒滞后用户“伤不起”

随着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和3G业务广泛应用,电脑和手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的移动互联网生活也变得随时随地、多姿多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诸如“天价微博”、“天价QQ”以及身边层出不穷的流量费暴涨事件,再加上一些运营商对用户上网流量提醒预警的无视或滞后,让不少手机网民患上了“流量恐惧症”。

近日,省会张先生参加了某运营商开展的流量促销活动,活动规定用够60兆即可获赠30兆的手机上网流量。精打细算的张先生便想刚刚用完60兆,不超额也不浪费,于是,一直仔细观察手机的流量提醒,直到自己觉得60兆差不多用完时,便下网了。可一个半小时后,他却被短信告知上网费超了50多元。“运营商发短信提醒我了,却是在费用超出以后;如果能及时通知我,我也不会用超流量。”对此,张先生直呼“滞后提醒”让人“伤不起”。

据了解,手机上网一旦超出包月流量,超出部分的费用要比包月费用高许多,所以,很多人选择了包月上网,认为这样很划算。可是,很多用户对“包月”的具体内容却有欠了解,再加上运营商虽然制订了刺激消费的政策,却不能及时更新服务系统,致使消费指示滞后,使得用户落入“消费陷阱”。

遭遇可疑收费应及时维权

“接到投诉后,我们会及时地与相关部门沟通,推进问题的解决;并针对投诉突出的问题,与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行政约谈,依法对其予以处罚,甚至立案侦查。”据王辉介绍,“3·15”之后,他们的工作依旧很忙碌,比如,根据省工商局的统一安排,他们将有计划地对通讯器材市场运营商赠送或销售的手机进行抽查,重点抽查手机的各类吸金软件等,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让大家放心安全地去消费。

针对增值服务费收费更隐蔽的问题,在工商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打击的同时,王辉也建议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用户,一方面要加强增值服务费的认识,同时,对自己家固话的具体使用情况准确了解,定期到营业厅打话单详情,同时,遇到可疑的收费项目,一定要及时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或者直接拨打12315消费维权电话。

对于手机上网流量的问题,王辉则认为,一方面,用户要多了解自己的手机功能,养成经常查阅手机流量使用状况的习惯,当剩余流量不多时,要有所控制,避免出现超流量、高流量费的问题;同时,各大运营商也要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及时提醒流量使用需注意的问题,让用户了解、明白流量的使用及计费情况,让消费者在享受便捷网络服务的同时不再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