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以“筑基 开放 燎原”为主题的AICC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共同指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支持。大会紧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国产AI算力体系优化,着力推动算法创新与应用落地,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规划,以算力核心要素为创新牵引,汇聚产学研用各界力量,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聚焦人工智能+落地核心需求,从强化应用牵引、深化开放交流、加强生态培育、坚持自主创新四大关键点出发,发布多项重磅成果。
■ 在强化应用牵引方面,中国移动、浪潮信息、北京盛科、智源研究院、清微智能等30多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发布《超节点智算应用“北京方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发改委共同见证。该方案以“国芯、国连、国用”为核心理念,基于国产超节点平台,精准对接科研、具身智能、医疗、智造、教育等多元行业场景的智能体开发需求,为 “人工智能 +” 在各领域的深度落地提供实践路径。
■ 在深化开源生态发展方面,智源研究院联合全球生态伙伴正式推出“众智FlagOS v1.5”,该系统面向多元AI芯片,提供统一、开源的系统软件支持,通过全产业链整合破解AI算力生态碎片化、大模型迁移难等挑战。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推动下,国产AI超节点智算“北京方案”也率先使用了FlagOS获得突破的性能。
■ 在加强生态培育方面,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标准制定与推广为核心职能,致力于AI产业生态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稳步推进,加速技术成果规范化落地,为跨行业、跨领域协同扫清标准障碍。
■ 在坚持自主创新方面,为筑牢人工智能国产化根基,清微智能联合智源研究院、清华大学、东方国信等单位,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成立“北京市可重构算力软硬件协同技术创新中心”,并同步启动创新联合体。该平台聚焦可重构计算芯片架构与软件生态协同优化,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打造自主创新的算力底座。


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设置《2025年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企业算力补贴政策》咨询台。本次政策具有覆盖广、力度大的显著特点,最高补贴金额达2000万元,将全方位支持不同阶段、不同技术路径的AI企业,助力其在模型、智能体等前沿领域突破,推动AI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赋能。
专家论道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人工智能正迈入技术跃迁与产业落地深度交织的关键阶段,通用人工智能从概念走向实践,具身智能加速商业化突破,而计算架构瓶颈、生态协同壁垒、AI人才培养成为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挑战。大会邀请业界领袖与专家,围绕通用人工智能、开放计算、下一代 AI 计算架构创新等产业前沿议题发表精彩演讲,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会上,西湖大学“可信及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人、欧洲科学院院士金耀初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指出其发展路径与人脑智能的涌现过程相似——经历了演化、发育与学习的三个关键机制。基于这个视角,进一步阐述了可信赖人工智能的要求及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实验室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及类脑通用人工智能的探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林咏华分享了“众智FlagOS”的技术进展,指出该平台作为开放、统一的系统软件栈,旨在打破AI算力生态壁垒,实现跨地域、跨硬件的算力连接与普惠共享,为全球开发者提供跨芯片、跨框架、跨场景的统一计算底座。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梳理了人工智能从规则方法、统计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大模型的发展历程,指出大模型技术通用性与能力的全面性为通用人工智能带来曙光。浪潮信息首席AI战略官刘军介绍了面向智能体时代的两大创新系统,分享了AI算力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规模、电力、投入的挑战,提出要从规模导向转为效率导向,重新思考和设计AI计算系统,发展AI专用计算架构。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戴蓓洁介绍了北京中关村学院面向超常规AI领军人才培养需求,建立项目制人才培养体系,推动AI与多学科深度融合,实现科研成果落地与产业需求反哺技术创新的双向赋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六大专题论坛,聚焦AI前沿与产业落地碰撞
大会紧扣“人工智能+”行动在科技、产业等领域的重点方向,设置六大专题论坛,聚焦大模型、科学智能、具身智能、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话题,围绕 AI 前沿技术与产业落地需求展开深度研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FlagOS开放计算开发者大会分论坛围绕AI编译器、并行框架、大模型系统支撑与具身机器人计算等关键领域分享前沿洞见,同时也重磅启动FlagOS全球赛事,通过开源协作突破算力束缚,赋能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构建真正开放、共享、创新的技术生态。
AI赋能低空经济发展论坛聚焦政策法规、关键技术与无人机系统交通管理、低空红绿灯系统、空地一体化等产业最新实践展开研讨,为低空经济的自动化、智能化与规模化发展提供思路。
AI for Science论坛聚焦AI在制药、材料等前沿科研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深入探讨了从药物分子智能设计、新材料性能预测与优化。产学研各方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标杆案例及对未来科研范式的前瞻思考,展现了AI作为核心研究工具正在如何重塑科学发现的基本路径。
开放智算中心技术创新论坛聚焦GW级开放智算中心,探讨下一代智算中心的架构革新与基础设施创新。会上,由OCP基金会牵头的“GW级开放智算中心OCP中国社区小组”正式成立。
智算中心与算力服务论坛聚焦智算中心的技术演进与算力服务创新,剖析智算中心在异构计算、绿色低碳、超大规模调度等领域的技术痛点,推动产学研用协同突破瓶颈,释放AI算力潜能。
智能驾驶创新与应用论坛围绕舱驾融合、端到端、世界模型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重点关注如何借助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世界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实现“智驾平权”,从而赋予智能驾驶系统更高阶的自适应与持续进化能力。

今年是AICC人工智能计算大会的第6届,大会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大会还同步开设 3000 平米实景AI创新科技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与场景应用实践,吸引了超过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近5000名行业人士参展交流。作为链接技术与产业的关键平台,大会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为加速“人工智能+”行动落地、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