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H20芯片重返中国市场,黄仁勋亲自宣布恢复供货!“中国芯”该何去何从

导读

黄仁勋今年第三次访华行程带来重大商业突破。7月15日上午,这位英伟达CEO在北京向凤凰卫视记者宣布:“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我们的出口许可,我们可以开始发货了,所以我们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我非常期待能很快发货,对此我非常高兴,这真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同时,他揭晓了一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新品——RTX PRO GPU,瞄准智能工厂和物流的数字孪生应用。这一系列动作距离美国4月全面禁止H20对华销售仅过去三个月。

文字编辑|宋雨涵

1

政策急转

H20销售峰回路转

今年4月,美国政府升级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措施,英伟达特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被全面禁止销售。这一决定对英伟达造成重创——公司在2026财年第一财季计提45亿美元损失,并预计第二财季还将损失80亿美元营收。

H20芯片并非普通产品。它是英伟达为遵守美国出口限制而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基于Hopper架构,采用CoWoS先进封装技术。

该芯片更适用于垂类模型训练和推理,虽然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但其整体性能略高于华为910B,在中国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禁令发布后,黄仁勋展开密集游说。他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是“失败”的,警告这些措施正在产生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我们的技术只比他们领先一代。如果美国不想参与,那就将失去中国市场,”黄仁勋直言不讳,“华为已经覆盖了中国,也覆盖了其他国家。”

2

英伟达难以割舍的战略要地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黄仁勋的焦虑源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他看来,中国AI芯片市场在未来两三年内可能将达到500亿美元规模,错失这一市场将是“巨大损失”。

财务数据印证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截至今年1月26日的会计年度,中国市场为英伟达贡献170亿美元收入,占其总营收的12.5%。这一收入来源突然中断,迫使英伟达加速游说美国政府。

黄仁勋的论点直击美国政策制定者的软肋:如果能对中国销售产品,将为美国带来收入、税收,并“在美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在华盛顿与特朗普总统会面时,他特别强调了英伟达支持创造就业和加强美国AI基础设施的承诺。

这些努力终于在7月中旬见效。英伟达通过官网宣布:“美国政府已向英伟达保证将授予许可证”,H20将恢复在中国的销售。

  • 双轨并行,英伟达的中国新战略

黄仁勋此次来华不仅带来H20解禁的好消息,还宣布推出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新型RTX PRO GPU。

这款产品被定位为“智能工厂和物流的数字孪生AI的理想选择”,针对智能制造、物流系统数字化升级等场景深度优化。RTX PRO的推出填补了专业视觉计算领域的合规产品空白,避开高端AI训练芯片的出口限制。

双产品线战略彰显英伟达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下的灵活应对:H20满足基本AI算力需求,RTX PRO开拓工业数字化新场景。这种“双轨并行”策略既维持中国市场布局,又深化与本地伙伴在特定领域的协同创新。

黄仁勋选择宣布这一消息的时机颇具深意。他作为特邀嘉宾出席7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这已是他连续第二年参与该国家级经贸盛会。

三、政策松动,中美科技博弈新态势

英伟达H20恢复对华出口并非孤立事件。本月初,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已向全球三大EDA厂商发出通知,解除对EDA软件的对华出口管制禁令。

这些政策松动背后是6月中美伦敦会谈框架的推动。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在该框架下,“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美国科技企业集体游说也是关键因素。7月14日,微软、OpenAI、AMD等科技巨头高管集体出席美国参议院听证会,呼吁放松AI芯片管制。

OpenAI CEO奥特曼特别提到中国团队DeepSeek开发的开源模型及消费级应用下载量超越ChatGPT的现象,警告若美国技术失去用户默认选择地位,“将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国产GPU崛起,自主替代加速推进

就在英伟达重返中国市场之际,国产GPU企业正加速冲刺资本市场。6月30日,沐曦与摩尔线程两家国产GPU独角兽的科创板IPO申请同日获受理,拉开“中国通用GPU第一股”争夺战的序幕。

这两家2020年成立的企业均估值超200亿元,合计拟募资达119.04亿元。沐曦由原AMD全球GPU总设计师陈维良创立,其产品成功支持了128B MoE大模型的全量预训练;摩尔线程则由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张建中领衔创立。

尽管发展迅速,两家公司仍面临巨额亏损。沐曦近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摩尔线程更是累计亏损超50亿元,高额研发投入是主要原因。

技术差距也在快速缩小。华为昇腾910系列芯片的单卡算力性能已逼近英伟达上一代旗舰H100,其搭载384颗昇腾910C芯片的CloudMatrix集群通过高效互联,整体性能被认为可匹敌英伟达最新GB200集群。

芯片博弈的未来走向

市场前景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9年,中国GPU市场规模将达到13635亿元,占全球份额从2024年的30.8%提升至37.8%。

中国AI芯片市场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24年的1425亿元激增至2029年的133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3.7%。其中,GPU将是增长最快的子领域。

对英伟达而言,恢复H20销售只是阶段性胜利。黄仁勋清醒认识到:“世界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资源,就像能源、水和互联网一样。”

中国芯片产业则在自主可控道路上坚定前行。摩尔线程等企业通过每年迭代一代GPU架构的速度,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技术代差。随着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持,国产GPU正迎来真正的“破局时刻”。

全球芯片产业观察家Handel Jones指出:“法案将聚焦AI领域,增加制造业激励,更强调财务回报。”随着政策松动,英伟达H20芯片即将重返中国市场,但国产替代的浪潮已不可阻挡。

华为昇腾系列已占据约20%的国内市场,其集群性能被认为可匹敌英伟达最新GB200产品。而沐曦和摩尔线程两家本土企业,凭借三年超80亿元的研发投入,正以每年迭代一代GPU架构的速度缩短技术差距。

结语:

H20回归本质上是全球AI算力供应链重构的缩影。短期来看,国产GPU需应对价格战和生态壁垒的双重压力;但长期而言,技术自主权已成为关键护城河。当中国企业能够使用自主芯片解决问题,且华为等厂商的产能足以满足需求时,市场终将向自主可控方向倾斜。

正如黄仁勋所言:“AI已成为像能源、水一样的基础资源。”在这场算力竞赛中,国产GPU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生态话语权的争夺。H20的“合规新卡”或许能赢得一时市场,但中国AI产业的未来,终将由自主创新的“中国芯”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