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5月19日盛大举办的Computex 2025大会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携多项重大发布惊艳亮相,内容广泛涉及AI基础设施构建、前沿新硬件产品、创新开发者平台、企业级IT解决方案、前沿机器人技术以及在台湾地区的战略布局规划。黄仁勋强调,“AI工厂”有望成为继电力、互联网之后,驱动社会发展的第三大关键基础设施,未来公司将以“每小时能够生成多少tokens(衡量AI产出的关键单位)”作为评估效率的核心指标。

重磅内容预览
- 下一代AI计算平台(GB300 + NVLink Fusion)
- AI工厂:从数据中心到“Token生产车间”(DGX Spark/Station)
- 企业AI重构:从硬件到Agentic AI
- 机器人全栈平台升级(Isaac + Newton)
- 中国台湾地区建设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文字编辑|宋雨涵
1
下一代AI计算平台
GB300与NVLink Fusion重塑算力边界
黄仁勋宣布,基于Blackwell架构的下一代计算平台GB300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该平台配备升级版Blackwell芯片,推理性能提升1.5倍,HBM内存容量与网络带宽分别增加1.5倍和2倍,同时兼容液冷设计,可无缝替换现有GB200系统。
更值得关注的是NVLink Fusion生态计划。该技术打破了硬件厂商间的壁垒,允许第三方CPU、ASIC或TPU与英伟达GPU通过统一接口互联,构建半定制化AI基础设施。黄仁勋称:“未来数据中心将像乐高一样自由组合,而NVLink的带宽是传统PCIe的14倍。”这一开放策略不仅巩固了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领导地位,更可能重塑全球服务器产业格局。
2
AI工厂
从数据中心到“Token生产车间
如同历史上的电力和互联网,AI正崛起为驱动现代社会运转的第三种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黄仁勋坚信,这种建立在电力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智能基础设施,将在未来十年内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行业与企业,成为无处不在的核心驱动力。
而驱动NVIDIA “AI工厂”高效运转的引擎,正是其新一代Blackwell架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NVIDIA GB300作为NVIDIA GB200的升级版本,在保持架构一致性的基础上,其推理性能显著提升了1.5倍,成为构建大规模AI工厂的核心计算单元之一。一个GB300系统的性能,大约相当于18000个Volta GPU组成的Sierra超级计算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NVIDIA在计算性能上的指数级飞跃,显著超越了传统的摩尔定律。通过NVIDIA独有的NVLink互连技术,GB300能够与其他GPU整合为一个巨型计算单元,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计算性能,进而搭建出高效运转的“AI工厂”。
NVLink可提供高达7.2 TB/s的带宽,被誉为“世界上最快的交换机”。在一个机架内部署9个NVLink交换机,通过NVLink Spine连接,总带宽可高达130 TB/s。这种惊人的互连能力使得机架内的72个Blackwell GPU(GB300亦基于Blackwell架构)能够作为一个统一的计算资源池高效协同工作。黄仁勋强调了其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移动的数据流量比整个互联网的峰值流量还要多。”而这种设计使得整个机架如同一个巨大的“PC主板”,实现了GPU的完全解耦和灵活调度,为“AI工厂”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种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在于,将数据中心转变为能够生产高附加值“智能”的“AI工厂”。黄仁勋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阐释其本质:这些工厂消耗能源,生产的却是极具价值的token。AI工厂的生产效率将成为新的生产力衡量标准。“很快,我们将讨论每小时生产多少个token。” 黄仁勋坦言。这意味着,AI工厂将成为专门用于通过计算从海量数据中提炼、生成、处理和传播智能的“生产力中心”。
此次基于Blackwell架构的产品,覆盖从超大规模计算到专业可视化、从数据中心到边缘设备的多层次产品线全面亮相,展现了其强大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除了GB300外,对于构建大规模的AI工厂,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NVIDIA GB200)也是核心计算单元之一。
Blackwell架构的强大能力并不仅限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NVIDIA正积极将其引入企业和专业领域。NVIDIA推出的RTX Pro Blackwell服务器,搭载全新的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GPU。这些服务器专为企业数据中心设计,采用风冷散热,注重能效,能够加速各类企业级AI工作负载,包括生成式AI、机器人模拟、数字孪生和工程应用。这些服务器已开始接受预订,并预计于今年夏天由众多服务器制造商推出。
个人AI计算机DGX Spark已全面投产
为加速开发者生态,英伟达推出DGX Spark个人AI超级计算机,起价3999美元,支持本地训练2000亿参数模型。黄仁勋直言:“未来每个开发者的厨房插座都能插上一台AI超算。”此外,企业级方案RTX Pro服务器整合了BlueField-3 DPU与Blackwell GPU,支持从传统IT负载到AI代理(如数字员工)的全场景转型,甚至能运行《孤岛危机》等高性能游戏,展现其多任务处理能力。
三、企业AI重构:
从硬件到Agentic AI
黄仁勋强调,AI不仅改变数据中心,也将重塑企业IT。他介绍了RTX Pro企业服务器,专为传统IT与AI融合设计:
- 兼容性:支持x86架构、VMware、Red Hat等传统虚拟化平台,同时运行 Omniverse 和 AI 代理。
- 多模态AI:支持文本、图形、视频等AI代理,满足数字营销、客服、芯片设计等需求。
- 性能:搭载CX8网络芯片,提供800Gbps 东-西向带宽,优化AI推理。
此外黄仁勋表示,Agentic AI是未来的“数字员工”。 数字客服、数字市场经理、数字工程师等将成为企业劳动力的一部分。英伟达将部署AI Ops全栈支持,并与CrowdStrike、Red Hat、DataRobot等合作推动企业AI部署。
“我们将需要新的HR来管理这些AI员工。”
在存储方面,英伟达推出了AI数据平台,结合Nemo Retriever模型和IQ查询系统,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语义搜索。与VAST、Dell、NetApp等合作,该平台比传统方案快15倍,查询准确率提升50%。
4
从工具升级到生态变革
重构安全体系
黄仁勋透露,英伟达正与汽车行业携手并进,同步推进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工作。这一研发进程依托于Isaac Groot平台,该平台由专为机器人应用量身打造的新型处理器——Jetson Thor驱动,其应用场景广泛,覆盖从自主车辆到人机协作系统等多个领域。英伟达的Isaac操作系统负责统筹管理所有神经网络处理、传感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流管理,并借助一支专业机器人团队开发的预训练模型,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人工智能(AI)时代,训练机器人……我们首先要借助AI来教导AI。”黄仁勋如此阐述道。
此外,黄仁勋还宣布,英伟达正将其AI模型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与梅赛德斯-奔驰携手,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一支配备英伟达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车队,预计今年即可实现这一目标。
他坚信,机器人产业将成为下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付出诸多努力。英伟达的机器人部门具备实现这一愿景的能力,而这主要得益于其出色的可扩展性。
推出物理AI引擎Newton,助力机器人模拟
黄仁勋还宣布,英伟达已与DeepMind和Disney Research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出全球最先进的物理引擎——Newton,并计划于七月将其开源。
据介绍,Newton完全支持GPU加速技术,具备高度可微分性和超实时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践经验实现高效学习。英伟达正将该物理引擎整合至其ISAAC模拟器中,这一整合举措将使我们能够以更加逼真的方式,让这些机器人在模拟环境中“活”起来,为未来的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台湾地区
建设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黄仁勋还宣布了英伟达将与Foxconn、台积电和台湾政府合作,在中国台湾地区建设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服务本地科研与产业。他还透露了英伟达台湾新总部“Constellation”的计划,选址台北市,象征英伟达对台湾的长期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