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常CIO】宅急送刘家清:苦力活更拼大智慧

DOIT信息化频道原创报道 2013年,宅急送北京总部的信息部显得尤其忙碌,连原先空缺的几个工位也早已被填满。今年的早些时候,宅急送宣布开放地县级加盟,全面进军淘宝,而在这背后,IT部门的支持与保障,是这一大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

“快递行业说白了,就是个干苦力的。要在同行角逐中脱颖而出,必须靠信息技术。”宅急送信息部总监刘家清在接受DOIT专访的时候如是告诉记者。

宅急送信息部总监刘家清

走直营与加盟的中间路线

从营销体系来看,在快递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以顺丰、宅急送、EMS为主的直营体系,和以“三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韵达)为主的加盟体系。加盟体系以其灵活的加入机制和低管理成本下的低价格,在淘宝电商大潮中迅速崛起,成为消化电商快件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其实行省、市、县多级加盟,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管理问题凸显,单纯靠罚款来约束网点行为的办法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行。

而坚持自营网络的宅急送,虽然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但在商机来临之时,反应明显不够迅速。刘家清告诉DOIT记者,快递要做好,必须全面考虑四个要素:覆盖、价格、时效和服务。网点覆盖的欠缺,将直接导致时效和服务的不合格。

刘家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在十个快件当中,有八个顺利到达,另外两个由于覆盖分布的原因,被积压在仓库,一直没有送出。那么服务的质量就被大打折扣,而整体时效,也将因为这两个未送出的快件而被整体拉后。

那么是否有折中的路线呢?宅急送新近开放的地、县级加盟平台,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推出的扁平化加盟模式,对地级以上平台业务仍然保留直营,地、县以下采取加盟模式,即平台深度直营+网格化一级加盟。与“三通一达”不同的是,宅急送只做一级加盟,避免了多级加盟模式中的管理薄弱问题。

IT紧密跟进业务调整

看得见的业务结构调整,后面必有看不见的IT系统支撑。相比之前的纯直营体系,在引入加盟模式之后,宅急送不得不考虑加盟体系特有的的预付款以及仲裁机制两块内容。在直营模式下,是不存在预付款的情况,只有零散的现结和项目的月结,而在新的加盟模式中,对于加盟商交付的快件,加盟商户需要先将运费冲入预付款账户,在快件交付给宅急送分拨站时需要实时称重扣运费。此外,直营模式主要靠标准化管控来对门店进行管理,而加盟门店的管理则需要另外一套仲裁系统。宅急送的IT部门需要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响应直营+加盟模式的IT需求,在一套平台上研发出适合两种不同模式的管理系统,实现大集中式部署。

与此同时,城市之间路由线路的优化是快递公司比拼时效的主战场。刘家清说:“目前各快递公司运输车辆的时速都很接近。而城市内部线路的优化,受堵车、修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优化空间并不大。唯一一个比较容易出效果的地方,就是城市之间的路由优化。”

从8月4日开始,宅急送拉开一次全面的路由调整。据介绍,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优化,而是从产品-路由-资源-操作全面的再造过程。刘家清表示:” 快递讲究的是在一个运转中心里面,统收统放,规模化操作。”统收统放即让所有车辆同一时间到达运转中心,用分拣线、增加人力同时把货物卸下,装车后同时发车,尽可能不让货物停留。如果从哈尔滨到海南的货,需要在广州转。那么,从哈尔滨到广州的车与从广州到海南的车能不能接得上,就十分关键。宅急送从系统运算和人工干预两个维度对路由进行优化,预先设定全国各地运输车发货和到达的路由时间,以此来减少快件在运转中心的停留,增强时效。

IT在物流

在宅急送北京总部办公大楼的员工中,每5个就有1个人员是信息部的工程师,全国IT人员总数近200人,从中可见宅急送对IT的重视程度。据刘家清透露,IT部门在宅急送内部一直处于战略地位,是宅急送投入最大的部门。在宅急送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从未对IT部门进行过预算削减。

宅急送信息化历程开始的较早,早在1995-2011年,宅急送的信息化一直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从最早的MIS系统到老一代BOS系统,信息自主研发支撑了宅急送17年的主营业务;随着主营业务的激增与客户对整体平台服务能力的更高要求,宅急送在2009年主动转型,引入IBM企业咨询的外脑,通过全方位咨询,重新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并在2010年,主动携手用友共同研发新一代宅急送核心业务系统(BOS系统),推动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服务的转变;2011-2012年,在保证BOS系统稳定基础上,宅急送先后开发了GIS系统、AIP系统、价格引擎系统、EDI对接、保险理赔系统,引进了唯智WMS,为宅急送飞速发展业务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而今,为支持“平台结算机制”为核心的直营+加盟经营新模式,先后上线加盟商预付款系统、仲裁系统、路由二期改造。

对IT的重视同样发生在其他快递公司。近期,快递行业融资的现象频发。刘家清告诉记者,快递行业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在纷纷进入一个沉淀的阶段。或通过融资,将规模扩大;或走特色路线,做冷链快递等。而融资之后,他们最可能将资金投入到IT系统和网络运营。对IT的投入首先将是手持终端PDA、作业操作系统建设;其次是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建设;最后是预测类的智能分析等。(文/李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