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宽带网络能力居于中部第一

 合肥晚报讯 昨天上午,全省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淮南市隆重召开。记者获悉,我省连续3年共培育205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19家示范区,一大批信息产业为工业化、企业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宽带网络能力已跃居中部第一,WIFI热点建设覆盖200多万个城市公共区域和家庭。

“工业化”初见成效

据安徽省经信委主任赵炳云介绍,信息化发展推进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催生了一大批信息产业,为工业化、企业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省工业化率由2005年的34.3%提高到2010年的43.7%,由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到反超,实现了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历史性转变。工业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全国水平,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

目前,全省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控制与管理应用的企业已达83%;钢铁、化工、汽车、船舶等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7%,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逾58%;大型骨干企业的信息管理和业务系统进入应用集成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开始建立。

合肥八大产业成两化示范

安徽省经信委围绕钢铁、煤炭、石化、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组织开展企业层面的示范建设,连续三年共培育205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一大批省内骨干企业、在行业和区域有代表性的企业进入示范行列。同时,马钢和铜陵有色成为全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示范企业;雷鸣科化成为国家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在区域层面,合肥成为其中最大亮点。合肥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将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平板显示等8个产业作为重点,优选了129个重点项目,细分成省级示范项目、市级示范项目和园区示范三个层面加以推进。

另外,淮南矿业等6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促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数量居于全国第三,中部第一。今年,工信部首次开展的国家级两化融合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中,我省有江汽、铜陵有色、安徽叉车、奇瑞汽车等4家企业的项目入选,项目数量和资金量上在全国省市中都处于首位。

云计算服务中小企业

据了解,我省还将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采用当前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化建设理念,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个性化、自助式信息化服务,是目前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的重要途径。

全省先后开展了“万家数字企业” 、“动力100无线企业” 建设和“无线城市应用巡展”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搭建了通信服务商、IT服务企业和广大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向中小企业提供产品购买、系统租赁、服务外包、功能定制等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缺资金、缺人才等困难。

截至目前,我省宽带网络能力居于中部第一。积极开展“无线城市”建设,3G网络建设覆盖所有省辖市中心城区,WIFI热点建设覆盖200多万个城市公共区域和家庭。这些都为我省的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