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5年9月24日,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开幕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震撼业界的观点: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成为确定性事件,但这并非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AI的终极目标将迈向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这一论断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引发了人们对AI技术前沿趋势的深入思考。

他在演讲中还提到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而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也许未来全世界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目前阿里正积极推进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
文字编辑|宋雨涵
1
AGI仅是起点
终极目标在ASI
吴泳铭首先回顾了过去几年AI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特别是生成式AI的突破让大模型成为焦点。他指出,随着大模型的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具有人类通用认知能力的AGI在行业看来已经成为确定性的事件。然而,他话锋一转强调:“这并非发展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吴泳铭明确表示,AI肯定不会止步于AGI,它将迈向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所谓AGI(通用人工智能),通常是指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并执行各种任务的智能系统,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中期里程碑。
而ASI(超级人工智能)则更进一步,指的是在几乎所有认知领域都超越人类智能水平的AI。简单来说,AGI相当于“达到人类水准”的智能,而ASI则是“全面超过人类”的智能。
吴泳铭将AGI定位为AI发展的新起点,意味着业界不应满足于让机器具备类人智能,而要朝着更高目标迈进。他认为,只有实现ASI,人工智能才能真正解决气候、能源、星际旅行等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难题。吴泳铭的演讲不仅提出了远景,也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他表示,通往超级人工智能之路将经历三个阶段:
吴泳铭首次系统阐述了通往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
- 第一阶段:“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
- 第二阶段:“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这是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
- 第三阶段:“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并实现自学习,最终实现“超越人”。
在演讲中,吴泳铭特别指出,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二阶段的初期,即AI开始掌握工具并辅助人类的阶段。他以现场展示的各种AI应用为例,说明AI已经能够胜任许多过去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
例如,在大会现场,观众可以看到上百种AI落地实践案例、200多个智能体(Agent)应用以及300多款AI终端产品集中亮相。这些展品包括可以自主巡逻的安防机器人、能够与顾客互动的服务机器人,以及集成了AI助手的各类终端设备。
吴泳铭表示,未来可能会出现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智能体和机器人,与人类一同工作,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每个人身边都有多个AI助手或机器人助手,帮助我们处理各种事务。”他描绘道。这种“人机共生”的图景,正是AI从“辅助人”走向“超越人”过程中的生动写照。
2
AI技术演进与前沿趋势:
人工智能演进的清晰脉络
吴泳铭的演讲引发了人们对当前AI技术前沿和未来趋势的浓厚兴趣。在云栖大会期间,一系列最新的AI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得到了展示和讨论。从大模型、多模态AI到智能体(Agent)、机器人,再到AI芯片和AI安全,这些领域的新进展勾勒出了人工智能演进的清晰脉络。
生成式AI与大模型
本届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展示了通义大模型的最新成果,放出了最强模型Qwen3-Max,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4,跻身全球前三。
并展示了最新的通义模型家谱,包括“全尺寸、全模态”的开源模型矩阵和新一代模型。所谓“全尺寸”,意味着阿里云提供从数十亿参数到数千亿参数不同规模的模型,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全模态”则表明模型不仅能处理文本,还可以融合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实现更全面的智能。
开源方面,阿里云的魔搭(ModelScope)社区已汇聚超过7万个模型和1600万开发者,成为国内最大的AI模型开源平台之一。通过开源开放战略,阿里希望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即一个繁荣的模型生态系统,让开发者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定制各种AI模型。
智能体(Agent)与机器人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Agent智能体”成为高频词。阿里云展示了200多个智能体应用案例,涵盖客服助理、编程助手、个人秘书、教育辅导等众多领域。这些智能体有的基于云端大模型,通过API接口连接各种工具;有的则部署在终端设备上,形成“小型AI大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的兴起,即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云栖大会的展区专门设立了“前沿应用馆”,展出各种机器人产品,吴泳铭在演讲中预测,未来机器人将像手机一样普及,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可能出现机器人同事。“机器人组团”服务人类的时代正在到来。
AI芯片与计算硬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底层计算硬件的支撑。训练和运行大型AI模型需要海量算力,这推动了AI芯片的迅猛发展。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展示了其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超大规模集群、分布式训练和推理加速等核心能力。据介绍,阿里云研发的新一代AI超级计算集群,能够将数千颗GPU/AI芯片连接成一个“超级大脑”,实现高效的并行计算。为了充分发挥算力,阿里云还推出了高密度AI服务器(单柜支持144个计算节点)和新一代高性能网络架构HPN 8.0,以解决大规模集群中的通信瓶颈。这些技术确保了阿里在AI算力方面的领先地位。
3
阿里剑指ASI
3800亿投资AI基建
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将视进展追加更大投入。阿里云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32年,其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提升10倍,以支撑指数级增长的算力需求。这一系列举措显示出中国企业对AI未来的坚定信心和长远规划。
当然,实现超级人工智能并非一家公司、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完成的事业,它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与共享。云栖大会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正发挥着连接世界的作用。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众多嘉宾,包括海外科技企业高管、著名学者和创业新锐。在大会的分论坛上,中外专家就“AI驱动未来:虚拟世界的创造力与现实世界的生产力”等议题展开交流。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应加强对话,在技术标准、伦理规范等方面寻求共识,携手应对AI带来的全球性问题。
结语:
正如本届云栖大会的主题“云智一体·碳硅共生”所寓意的那样,让我们期待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在云端融合,在碳基生命与硅基智能的共生中,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文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