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美国时间2025年9月22日,英伟达(NVIDIA)与OpenAI联合宣布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双方签署的意向书,英伟达计划分阶段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后者建设下一代AI基础设施。作为回报,OpenAI将部署总功率至少10吉瓦(约相当于数百万颗GPU)的英伟达AI计算系统,用于训练和运行其新一代模型。这笔交易被誉为“史上最大规模的AI基础设施项目”。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是历史上最大的AI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的合作旨在打造将AI从实验室带入现实世界的计算平台。”
黄仁勋透露,10吉瓦算力相当于400万到500万块GPU,与英伟达今年全年的GPU出货量相当,是去年出货量的两倍。这一庞大的算力规模将用于训练OpenAI的下一代模型,被视为迈向“超级智能”的关键一步。
文字编辑|宋雨涵
1
战略合作核心内容:
合作核心条款
关键要素 | 具体内容 |
投资规模 | 英伟达计划分阶段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投资进度与每吉瓦算力部署挂钩 |
算力部署 | 部署至少10吉瓦英伟达系统,相当于数百万GPU的计算能力 |
技术平台 | 首期1吉瓦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基于英伟达Vera Rubin平台部署 |
战略目标 | 支持OpenAI训练和运行下一代AI模型,推进通用人工智能(AGI)及超级智能的研发 |
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强调:“一切始于算力。未来经济的基础将是算力基础设施。我们将利用与英伟达共建的设施,实现新的AI突破,并大规模地赋能人们和企业。”
他表示,OpenAI必须做好三件事:开展顶尖AI研究、打造人们真正想用的产品,以及解决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挑战。OpenAI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也表示:“自OpenAI创立早期,我们就与英伟达密切合作。借助他们的平台,我们创造了数亿人日常使用的AI系统(如ChatGPT)。如今我们非常兴奋能与英伟达部署10吉瓦算力,拓展智能的边界,并将这项技术的益处带给每个人。”
英伟达方面,黄仁勋回顾了双方十年的合作历程,称从第一台DGX超级计算机到ChatGPT的突破,两家公司一直相互推动。他表示:“此次投资和基础设施合作标志着下一次飞跃——部署10吉瓦算力,开启下一个智能时代。”黄仁勋在接受CNBC采访时难掩兴奋,直言这是一个“庞大的项目”,需要双方全力以赴。
2
最强“三角关系”:
AI圈惊现也循环了
此前,OpenAI已与甲骨文达成一项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合同。这一合作消息一经公布,便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直接推动甲骨文股价大幅上扬。仅在一个交易日内,甲骨文市值就暴增2438亿美元,且据统计,其本年度累计涨幅已达98%。
从合作逻辑来看,甲骨文要为OpenAI提供充足的云算力,就必须采购大量英伟达的GPU。这意味着,甲骨文从OpenAI处获得的这笔巨额资金,大概率会用于购买英伟达的芯片。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有趣的资金循环:英伟达投资OpenAI,OpenAI将资金支付给甲骨文,甲骨文再用这笔钱购买英伟达芯片,而英伟达又凭借芯片销售获得资金,进而继续支持OpenAI……
上下游产业链的铁三角一形成,资本市场有了新故事可讲,甲骨文和英伟达股价涨了又涨,昨夜英伟达股价大涨近4%,达到历史新高,最新市值逼近4.5万亿美元。甲骨文更是涨了又涨,两家给资本市场又贡献了几千亿的市值。
行业启示
英伟达与OpenAI的世纪合作,不仅是两家公司商业版图的扩张,更对全球AI产业,特别是对正在奋力追赶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AI产业面临着技术封锁和供应链挑战,这次合作的模式和战略考量尤其值得借鉴。
启示一:将算力提升至战略安全高度。本次合作的核心是“算力”。对中国企业而言,在高端芯片进口受限的背景下,确保算力供给的稳定性和自主性,已不仅是商业问题,更是关乎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安全问题。企业应摒弃“造不如买”的短视思维,一方面加大对国产AI芯片、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支持与应用,通过大规模应用场景反哺国产硬件迭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算力路径,并加强软件层面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硬件的潜力。
启示二:构建“共生式”的深度技术联盟。OpenAI与英伟达的合作超越了简单的甲乙方关系,是一种“软硬协同、共同进化”的深度联盟。中国AI大模型公司与国产硬件厂商也应建立类似的共生关系。大模型公司应主动与硬件厂商共享模型训练中的痛点和需求,帮助其优化芯片架构和软件栈;硬件厂商则应为核心伙伴提供“保姆式”的技术支持和优先供应。通过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打造有竞争力的国产软硬件生态,抵御外部风险。
结语:
英伟达与OpenAI的战略投资合作是AI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双方基于各自利益和长远目标的理性选择。它不仅将深刻影响这两家公司的命运,也将重塑AI算力版图和产业生态。在未来的AI竞赛中,拥有强大算力支撑和紧密产业链合作的一方,无疑将占据更大优势。此次合作正预示着这样一种趋势:AI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算法模型之争,延伸到包括算力基础设施在内的全方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