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GPT-5的发布,OpenAI在技术开发上面也陷入了瓶颈之中,但是阿尔特曼的动作从未停止,据《金融时报》报道,OpenAI及其联合创始人阿尔特曼正准备投资一家名为Merge Labs的创业公司,该公司的目标与伊隆・马斯克的Neuralink一致,都是连接人脑与计算机。

此外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苹果公司涉嫌通过限制措施,使除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外的任何人工智能公司都无法在其应用商店排行榜中登顶,称此为“明确的反垄断违规行为”。马斯克表示,其旗下xAI公司将立即采取法律行动。
两人的恩怨情仇因这两件事再度引爆!展开了一场技术空窗期下,“朴实无华的商业斗争”。
文字编辑|宋雨涵
1
八年预言终落地
阿尔特曼的“人机融合”豪赌
早在2017年,阿尔特曼在一篇被硅谷视为“未来宣言”的长文中大胆预测:人机融合将在2025年左右成为现实。
八年后的今天,他亲手将预言转化为行动——支持脑机接口公司Merge Labs。
什么是脑机接口技术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一种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技术,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其核心机制是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通过电极采集大脑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经放大、解码后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指令,从而控制外部设备。
Merge Labs正寻求以8.5亿美元估值融资2.5亿美元,资金大部分预计来自OpenAI风险投资部门。
这家公司名称源自硅谷热词“The Merge”(融合),其核心目标直指人类大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
阿尔特曼担任联合创始人,但不会参与日常运营,实际领导由Worldcoin项目负责人Alex Blania掌舵。
Merge Labs的技术路线尚未完全公开,但内部人士透露其将利用AI开发侵入性更小的神经植入技术,与Neuralink的侵入式电极形成差异化竞争。
这并非阿尔特曼首次涉足神经科技领域,他此前投资过马斯克的Neuralink,还公开探讨过“意识上传”技术。
如今ChatGPT的成功,让他将脑机接口视为下一个颠覆性技术突破口。
全球脑机接口技术格局
技术阵营 | 代表企业 | 核心突破 | 应用场景 |
侵入式 | Neuralink | 1024通道电极阵列 | 瘫痪康复、盲视修复 |
半侵入式 | 北脑一号 | 柔性高通量全植入系统 | 癫痫治疗 |
血管介入式 | Synchron | 支架电极经血管植入 | 中风康复 |
非侵入式 | Merge Labs(预期) | AI信号解析+头戴设备 | VR交互、专注力增强 |
马斯克的Neuralink
Neuralink是马斯克于2016年创立的一家AI企业,主要致力于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该技术通过将微型芯片和超细电极植入大脑,可实现思维对外部设备的直接控制,不仅能帮助瘫痪患者重新获得沟通与控制能力,还着眼于达成人脑与人工智能的共生融合。
步入2025年后,Neuralink取得了更为显著的进展。年初,公司宣布第三例芯片植入手术成功完成,并计划于当年将试验范围扩大至20至30名患者。6月,Neuralink展示了部分患者借助脑波控制机器人手臂,甚至操控特斯拉Optimus仿人机器人的能力。此外,公司还对外公布了“盲视”(Blindsight)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觉功能,即便患者的视网膜或视觉神经受损,只要大脑视觉皮层功能正常,仍有可能重见光明。
如今随着阿尔特曼宣布加入Merge Labs项目,脑机接口的战略重要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前沿科技,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逐步拓展,脑机接口有望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开启一个全新的人机融合时代。
2
二人的爱恨情仇:
从理想同盟到权力对决
说起马斯克和阿尔特曼,两人的故事可谓是“相爱相杀”。
2015年,马斯克与阿尔特曼携手创立OpenAI,怀揣推动AI技术开源与普惠发展的美好愿景,试图抗衡以谷歌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当时,他们堪称志同道合的理想同盟,期望通过开源让人工智能技术广泛传播,造福全人类。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三年后的2018年,马斯克便以“利益冲突”为由退出OpenAI董事会。
实际上,这背后是双方理念的巨大分歧。随着时间推移,OpenAI的研究人员意识到,开发先进AI所需的资金远超非营利组织能够筹集的规模。阿尔特曼成功阻止了马斯克将OpenAI并入特斯拉并由其担任CEO的提议,还说服了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支持自己,这一事件成为两人关系破裂的开端。此后,马斯克愤而退出董事会,指责OpenAI背离了非营利的初心,尤其是在接受微软10亿美元投资并走上技术商业化路径后,称其“沦为微软的附庸”。
此后,双方矛盾逐渐公开化。2023年,马斯克成立xAI,并推出聊天机器人Grok,直接对标ChatGPT。他在X平台(原Twitter)上多次抨击OpenAI“将利润置于人类安全之上”,公开宣战的意味愈发浓烈。而这,仅仅只是双方全面对抗的序曲。
2024年,矛盾进一步激化,进入商业对抗阶段。2月,马斯克起诉OpenAI及阿尔特曼,指控其违反成立时的开源协议,将GPT-4等成果“锁进微软的封闭系统”。这一诉讼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科技圈掀起轩然大波。随后,马斯克提出以974亿美元收购OpenAI,试图重夺控制权。他的律师表示,投资财团愿意匹配或超过任何高于这一报价的竞标,声称要让OpenAI重新成为一个开源、安全、以造福社会为目标的公司。然而,阿尔特曼也不甘示弱,反手嘲讽性报价97.4亿美元收购X平台,暗示其估值虚高,一场羞辱性的收购战就此打响。
三、时至今日又出苹果商店风波
山姆・奥特曼不仅在脑机接口领域与伊隆・马斯克的Neuralink展开激烈竞争,还在社交平台X上与马斯克就AI相关话题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
事件的导火索是马斯克在X上指责苹果在自家的App Store上给予OpenAI特殊优待,认为这是一种垄断行为,甚至扬言要采取法律手段(不过,据网友补充的背景信息显示,马斯克的说法似乎与事实存在出入)。
奥特曼随即转发并评论,指责马斯克利用X平台为自己及其公司谋取私利,同时打压竞争对手和不喜欢的人。
随后,骂战升级。马斯克直接称奥特曼为骗子,并以浏览量数据为证据,声称X并未刻意限制对手的流量。奥特曼则反唇相讥,要求马斯克签署宣誓书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之后,马斯克继续发布和转发多条推文,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马斯克:苹果是美国半数网民的上网门户。他们正通过不遗余力地推广OpenAI,让其他AI公司根本不可能成功!
此外,有网友发现,尽管奥特曼指控马斯克在X上限制对手,但ChatGPT也存在类似行为:当用户访问AI回答中提到的OpenAI竞争对手的网站链接时,ChatGPT会弹出警告,提示这些链接可能不安全,而对其他同类链接则没有此类警告。
结语:
马斯克与阿尔特曼的个人恩怨也好,还是商业战争也罢,可以看到已经从AI战场蔓延到平台控制权与人机接口定义权的多线纷争里。马斯克阵营掌握社交平台X(舆论战场)+Grok(AI软件层)+Neuralink(人脑硬件入口);阿尔特曼阵营则绑定Apple + 微软(操作系统生态)+OpenAI(AI软件层)+Merge Labs(认知融合接口)。可以预见的是在技术空窗期,资本与权力的碰撞只会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