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了解到,博睿数据在2024年签下了多个合同金额超过百万的项目,并且金额不断创新高。IDC数据显示,在2024年下半年,博睿数据继续蝉联中国APMO(应用性能管理与可观测性)市场榜首,市场份额高达19.1%。
市场表现说明,博睿数据的产品实力和客户认可度处于国内前列。在国内市场深耕多年、持续领跑应用性能检测和可观测赛道后,博睿数据发布Bonree ONE 2025春季版,正式迈出了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博睿数据春季版发布,开启国际化战略

2025年5月,博睿数据发布Bonree ONE 2025春季版,新发布的内容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推出国际版的产品——ONE World。ONE World的命名灵感源于Bonree ONE,希望源自中国的优秀产品,也能让全球用户享受到高效、智能的可观测能力。
国际版产品支持中英文一键切换,从界面术语到操作流程,都进行了大量全球化适配工作。同步上线的英文官网,全面介绍了公司的整体情况。产品上,提供SaaS化的交付方式和收费策略,更贴合海外客户的采购与使用习惯。
随着企业不断上云,对于云原生可观测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在最新发布的春季版本中,博睿数据聚焦容器编排,强化了对Kubernetes控制面的可观测能力,支持PromQL等统一查询语言,兼容95%以上已有告警规则与仪表盘,可实现平滑迁移。
同时,博睿数据还引入ServiceMonitor与PodMonitor,支持大规模Pod与服务的动态发现与监控,并提供全面的事件分析与组件健康视图,显著提升云原生环境的运维效率与可视化能力。
博睿数据产品中心总监贺安辉提到,博睿数据希望“数据模型”能把企业内部所有运维相关的数据,都纳入一个体系化、结构化的表达模型中。一旦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就能实现很多以前很难做到的事,极大提升可观测平台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力。
这次更新中,博睿数据基于已建立的全域数据模型,重点推出了两大应用场景。一个是自动标签能力,将业务语义与可观测信号无缝衔接。另一个是多维护观测场景,一站式串联应急定位全流程。
为了优化使用体验,博睿数据在新版本摒弃了传统的层级菜单,默认只保留“工作台”和“应用中心”两项,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收藏常用功能,构建个性化的快捷入口。同时,通过“最近访问”机制,方便用户快速回溯最近使用过的功能,提升了操作的效率。
博睿数据Bonree ONE的发展历程
过去几年,博睿数据智能可观测平台Bonree ONE不断升级,贺安辉回顾了Bonree ONE的发展历程。

在2022年之前,博睿数据拥有多个独立的监控工具,面对复杂的场景时,单一工具经常显得力不从心。于是,2022年博睿启动了平台化转型,将多个工具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产品架构,推出Bonree ONE 1.0。
2023年,博睿意识到“端到端打通”只是第一步。越来越多客户开始关注全局数据如何智能分析、如何驱动运营优化和业务决策。因此,从2023年开始,Bonree ONE开始以数据分析为核心,全面构建智能化、体系化的可观测能力。
2024年,博睿数据推出可观测全域数据模型,围绕对象、关系、指标、日志、事件等核心要素,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与治理框架,提升数据整合效率和分析准确性。引入这一模型后,在多个客户场景中获得积极反馈。
进入2025年,Bonree ONE正式迈入平台化阶段。通过进一步沉淀能力、开放接口,致力于打造一个灵活、可扩展的智能可观测平台,支持客户按需组合、自由构建,提升业务适配力和数据价值转化效率。
博睿数据总裁 孟曦东表示,博睿数据一路伴随着整个中国市场的发展在成长,用户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也通过实践案例获得了认可,我们希望用我们的热情和能力,让广大用户能享受到跟国际友商一样的品质产品和服务。
为什么券商会加大在运维上的投入?
从介绍中了解到,如今国内头部券商在IT运维上的投入正快速增长,以博睿数据服务的国内某头部券商为例,该券商在2024年的整体IT投入已达到20至25亿元,同比增长约15%至20%。其中,在运维自动化上的投入占比高达约30%。
这并非个别现象。2023年统计显示,全国44家主要券商的IT总投入已超过280亿元,其中,前十大券商的投入占比都非常高。由此可见,整个证券行业都在加大对数字化和智能运维的投入力度。
之所以能出现这种现象,背后还是有更现实的考量。博睿数据产品中心产品经理王天怡在采访中提到,过去两年间,国内证券行业发生了两起典型IT事故,这些都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第一起案例发生在2022年,某券商在业务系统升级后,因为缺乏充分的测试与验证,导致交易系统故障,用户在使用App进行下单和交易时频繁遭遇延迟和阻塞,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第二起事件则发生在2023年,某券商总部因为断电,导致服务器意外关机。在交易时间段里,大量用户无法登录App,无法完成网上交易。这类事故在证券这样的高敏感行业中,不仅对用户信任造成冲击,还可能让行业监管部门问责。
博睿数据在与客户的深入沟通中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数据分散,形成监控孤岛。随着企业IT架构的不断演进,企业内部积累了大量各自为战的监控工具,经常导致监控数据呈现出分散、孤立、不互通的状态,当系统出现问题,运维人员需要在多个平台之间来回切换,耗时耗力,难以定位问题。
另一方面在于缺乏业务视角的监控。传统运维大多聚焦在单点监控,比如某一台服务器、某个中间件的运行状态,但缺乏从业务链路整体运行状态出发的视角,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陷入看得见局部细节,却看不清全貌的困境。
博睿数据的解决之道
博睿数据将整个运维流程划分为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复盘三个环节,在事中响应阶段,博睿数据构建了两个核心能力平台。一个是可观测服务分析平台,帮助客户在第一时间感知故障。第二个是应急协同管理平台,帮企业快速组织资源解决问题。
在可观测服务分析平台方面,博睿数据强调核心链路的概念,所谓核心链路,指的是从用户端发起操作,到后台核心系统完成处理的完整业务路径。这条路径通常包含多个服务模块,彼此紧密关联,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对整体业务造成直接影响。
核心链路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调研阶段,先确定数据范围,同时要确定数据的接入方式。这一阶段中,Bonree ONE可以将客户过去已经建设的监控系统无缝整合起来,避免重复投资。
在数据建模阶段,博睿数据可以对不同系统来源的数据进行统一建模。通过数据建模,博睿数据会把这些字段规范统一起来,保证后续的分析、可视化、告警等功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第三阶段,进行核心链路的搭建与验证。把一条最关键的核心链路完整搭建起来后,把相关的数据流、服务关系、性能指标等串联起来,然后,提供给一线运维人员,用于实时监控这条链路的健康状态。
Bonree ONE的实际部署案例

某券商原本就有多个运维系统和平台,这些数据源相互独立,长期存在“数据孤岛”的问题。博睿数据通过超强的集成能力,将上述多个系统的数据接入平台,并通过一系列操作将这些数据融合在了CMDB模型中,构建了数据底座。
为了帮助客户从业务视角理解这些数据,博睿数据搭建了一个多维度观测的核心链路模块,帮助客户从整体业务流程的角度来看链路健康状态,还可以跨系统、跨模块地追踪数据流动和异常点。
实际使用中,博睿数据的系统在用户运维中心的大屏上展示了一个可视化界面,实时展示每条核心链路的运行状态。如果某条链路出现异常,大屏会立即报警提示,运维人员可以快速感知问题发生,进入下一步操作。
比如,点击异常链路,就会看到一个详情页面,能清楚地看到调用链如何从前端APP、进入到交易网关最后到后端系统的全流程,能帮运维人员快速判断到底哪一个节点出了问题,出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博睿数据的这套系统通过这种流程设计,帮助运维人员从“发现问题”到“初步定位”实现闭环,真正帮助客户提升了其对核心业务链路的可观测性与响应能力,最终提高了IT运维效率。
结束语
自2022年起,Bonree ONE在应用性能和可观测领域持续深耕,至今已走过四个年头,产品日趋成熟,行业实践案例也不断积累。在服务中国客户过程中,Bonree ONE收获了广泛的认可。如今,随着产品逐步走向全球市场,博睿数据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