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分蛋糕:企业永远绕不过的话题

权责利的分配,是所有管理者面对的难题。

在《不懂分蛋糕,当不了好领导》中,资深企业观察家、管理咨询导师武帅详细解读了小米、万科、华为等127个真实企业背后的股权分配、薪酬体制、人才管理、权责制度、公私原则等方面的真实案例,反复打磨,前后修改两年累计11次,为管理者真正掌握股权、工资、奖金、职位、职责等方面的权责利分配法则提供一次有用的升级指导。

分蛋糕:企业永远绕不过的话题

企业度过了艰难的创业初期,终于赢利了,这本来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对于企业创始人或者核心领导来说,这不是创业过程的结束,而恰恰是开始,这个时候的一些不当处理,同样会让前期所有努力毁于一旦。老话讲,“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个时期,企业创始人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呢?或许答案有很多,但在我看来利益分配是绕不过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每个企业领导者都会面临的巨大考验——既要平衡各方利益,又要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像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对于企业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合伙创始人、股东,还是核心管理者,抑或是基层员工,利润都是充满诱惑的,大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分多少,怎么分,分配是否合理,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败。现实中,因为蛋糕没分好而使合伙人之间产生分歧矛盾、员工怨声载道之事并不少见,导致企业散伙、倒闭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1983 年,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即刘永美,从小过继给陈家)、刘永好凑了1 000 元开始创业。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四兄弟亲密无间的合作下,最初的1 000 元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1994 年,他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在四兄弟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很快成了国内饲料行业的百强之首。

但是,在那个商业知识相对贫乏的年代,四兄弟最初只是抱着一起凑钱做生意的尝试心理,因此根本没有进行产权上的划分,甚至早已忘记当初的1 000 元创业资金各自投入了多少。创业初期,没有人计较名和利, 公司产权一直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而在公司成立之初,本着利益均衡的宗旨,兄弟四个人都是公司的一把手,股权均分。

随着公司的逐步扩大,四人的发展理念开始出现了分歧,但是由于股权的平均分配,没有人享有最终决定权,这使得公司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考虑到公司已经拥有足够大的规模,最终兄弟四人决定对公司进行调整和划分。1995 年3 月,希望集团召开董事会,对公司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四兄弟分别创建了大陆希望公司、东方希望公司、华西希望公司、南方希望公司,人各一块,分头布点。

尽管名义上希望集团并未真正分家,但实际上四兄弟已经采用划片经营、各自分管的方式分道扬镳,只是相较于那些硝烟弥漫的分家之争,四兄弟本着亲情为首的原则,以和平方式给企业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分家。四兄弟本着共同的理想一起创业,然而由于产权分配的不合理,在公司走向正轨之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权力之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付出得最多,应该掌有公司决定权。最终以和平方式分家,对于希望集团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可见蛋糕分不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大麻烦。如果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一个明确的产权分配制度,也许今天的希望集团还是四人共治的局面。

我曾深入接触过各行各业的创业者,经常和他们交流,他们中的很多人凭借勤奋、勇气和创意等优秀特质,创业的第一步走得都还不错。但是光有勤奋和勇气远远不够,好多人都是打得了江山,却守不住江山。很多时候,失败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也不是你的项目没有赢利模式,而是你不知道企业的盈利该怎么用。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不懂得分蛋糕的领导者不外乎如下两种。

1.不愿意分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一个词用来形容这种情况再贴切不过,叫作“吃独食”。但是,“吃独食”肯定无法“吃”出事业。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从来不会“吃独食”。作为创业者, 更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善于分享创业蛋糕。只有这样,这块蛋糕才会越做越大。一个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创业者是不可能成就大事业的。

曾经有个发展还不错的企业突然出现大量员工离职的现象,尤以骨干员工最多。该企业给员工的薪资略高于业内平均水平,因此老板百思不得其解,找到我寻求帮助。听了他的叙述,我调侃道:“言而无信,还小气, 遇到这样的老板,我也会辞职不干的。”

原来,这家企业起初的销售业绩非常不理想,于是老板提出了一项奖励制度: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有销售人员能完成2 000 万元的销售额,公司将按照其销售额的2% 给予提成。“其实就当时公司的运转情况而言,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罢了。”这个老板这样告诉我。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奖励制度刚一发布,国际经济形势恰好发生了转变,有一名员工在规定时间内的销售额竟超过了2 亿元。根据奖励制度,这名员工将拿到400 多万元的提成。然而面对这笔即将支付的巨额提成,这个老板犹豫了,不但没有兑现承诺,反而借故解雇了这名员工。

对此,这个老板不觉有愧,反而振振有词:“我也是考虑到其他员工,怕引起大家不服或不满。”对于这样言而无信的人,员工的心已经凉了,哪里还会有人再相信他的话?哪里还会有人为空头支票而拼命努力?由于大量销售骨干离职,新招的员工对于业务又不熟悉, 使得公司不断亏损,濒临破产。这位老板看似抓住了一时的利润,却断送了企业的前程。

只有当企业领导者舍得付出,愿意与合伙人、股东和员工共同分享创业蛋糕,大家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才能从企业中获得满足,也才会为企业做更多的事,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这样就构成了企业发展的正向循环、良性循环。

有“舍”才有“得”,“舍得”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做生意的人都很会算账,但有些人只会算小账,只能做小生意;而有些人会算大账,能做大生意。

可是,有些大生意人尽管非常慷慨,胸怀宽广,甚至毫无保留地将全部蛋糕拿出来同大家分享,却还是没能走出败局。这就是我接下来要为大家介绍的第二种人。

2.想分却不会分

想分却不会分,分错了麻烦更大。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前008 不懂分蛋糕,当不了好领导

一种人来说,企业虽然倒闭了,但至少还能保住一点钱。然而第二种创业企业领导者的情况是,很可能蛋糕分完了,钱分没了, 企业还是没保住,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分蛋糕不仅要慷慨,更要明智。那怎么才算是明智呢?

首先,企业领导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与合伙人、股东等共同商讨确定一个清晰的利润分配方案,并形成正规的法律文本。

其次,利润分配方案要清楚界定每个人最基本的责权,尤其是股权、期权和分红权,此外还应包括增资、扩股、融资、撤资、人事安排、奖金、员工工资、解散等相关规定。总之,一切与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宜都要明确列出。

很多创业团队,由于在创业初期没有考虑周全,或者是碍于面子,没有及时制订出具体的利润分配方案,等到企业稳定了并赢利时,就很容易发生关于利润分配的争执,最终导致团队解散。曾有很多合伙创业企业的领导者向我抱怨:“为什么人一有钱就变了?我都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分给大家了,还是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其实不是分得不够,而是分得不对。我的一位好友梅子在创业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无奈。

梅子在多次参加高级女子班学习后,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合伙创立了一家专门为高消费女性群体提供服务的公司。公司起步后,发展非常好。

梅子是个典型的东北“女汉子”,为人豪爽。公司成立半年后,她看到所有的小伙伴都干劲十足,基于成本和员工激励的双重考虑,将公司预留的一部分期权以及自己名下的股权,共计拿出20%,平均分配给了5 名普通员工。

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梅子希望的方向发展,发放股权不但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员工觉得梅子是不想给他们涨工资,用股权来忽悠他们。而且,公司股权这么轻易就分了,是不是太不值钱了?这个企业是不是前景堪忧啊?员工对此也产生了怀疑。

梅子向我抱怨:“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我明确告诉她: “员工是没有错的,错在你这个企业领导者根本不会分蛋糕。”其实股权对于普通员工并非刚需,涨工资的激励效果反而会更加明显。如果在创业早期过早地给普通员工发放股权,不但员工不买账,而且会使公司的股权激励成本过高,甚至造成员工贡献与股权价值的极度不匹配。

可见,分蛋糕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企业成长的双刃剑。分配得当,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分配不当,则会变成企业的催命符。对此,企业领导者一定要理智,再理智。

为什么分:想要做大,先要分好

合伙创业的初衷是集众人之力,共同打拼出一番大事业。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在创业初期,众人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大家都争抢着去做。可是,一旦创业成功,企业步入正轨,赢利了,问题就随之而来——蛋糕要怎么分?很多创业者对这一点领悟得并不深入,常常问我:为什么刚赚到点钱,就要考虑怎么分?

1.蛋糕分好了,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很多企业最初创立的情形其实都差不多,几个合伙人,加上几笔共同筹集的资金,就风风火火地创业了。然而有的人越干声势越大,有的人却渐渐没了动静。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就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财散”的过程就是分蛋糕的过程,“财散”是为了“人聚”。分蛋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并进一步激励所有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企业的一切运转都是由人来推动的, 企业里的每一个人相当于一个资本运动的发动机。开车的人都明白,发动机正常运转,车才能前进;如果发动机出了问题,车也就随之瘫痪了。可见,蛋糕分好了,把人留住了,企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做大做强。

黄金荣是民国时期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据说每年过年的时候,黄金荣都会给自己的手下分钱,让他们回家好好过年。

年复一年,黄金荣发现有个人很奇怪,别人拿了钱都是聚在一起商量着要买些什么,但这个人每次拿了钱就走。黄金荣对此非常好奇:这个人拿了钱究竟去干什么了呢?于是他派人跟着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被派去的人很快就回来了,并告诉黄金荣,这个人把分到手的300 块大洋,留了100 块给自己的老母亲, 剩下的200 块全部分给了自己的手下,有的人得20 块, 有的人得10 块,他自己一分钱都没留。黄金荣听到这里,长叹一声道:“等我死后,上海滩就是他的了。”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猜到了这个人是谁。没错,他就是后来的青帮老大杜月笙。事实上,还没等黄金荣死,上海滩便已经是杜月笙的了,而那些为他两肋插刀、赴汤蹈火的人都是当年杜月笙分予20 块、10 块大洋的手下。

无论是黄金荣,还是杜月笙,都是懂得分蛋糕的“优秀领导”。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叱咤上海滩多年。

其实,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很多人选择合伙创业。或许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的赢利模式,就让企业逐渐走上正轨,初现成果。但是企业领导者应该时刻牢记,人才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

所谓成事者,须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当企业趋于稳步发展,说明所处的天时、地利都还不错,如果此时企业领导者把蛋糕分好,将人心聚拢起来,就具备了人和,何愁事业不成?

2.不懂分蛋糕,企业的路也就走到尽头了

企业的第一桶金,也许只是一块小蛋糕,但是这第一块蛋糕怎么分非常重要。如果企业的领头人居功自傲,自己先拿走一大块,寒了合伙人的心,谁还愿意跟着你继续打江山呢?创业者天生不是孤家寡人,一个不懂与他人分享创业蛋糕的人,就没有资格把别人的命运与自己捆到一起。即使勉强捆到一起了,其结果也是悲剧。

利益当前,并非每个人都能禁得住考验。很多人认为蛋糕就这么大,给他分得多了,我必然就分得少了,因而产生了分歧,甚至达到锱铢必较的程度,为了眼前的一块小蛋糕,争得头破血流。

张某、李某和凡某合伙创立了一家企业。创立之初,三个合伙人经济状况差异比较大,因此决定根据出资比例分配股权,张某因为出资最多,占有70% 的公司股份,成为大股东;李某占公司股份的10% ;凡某出资最少,占股5% ;三人决定预留出15% 的股份,归其他股东所有。

公司发展起来后,李某和凡某渐渐发现,时任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的张某开始独揽公司的大权,无视公司章程,甚至拒绝分配利润。李某和凡某提出召开股东会,并要求在股东大会上公布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会计报表,均遭到张某的拒绝。

艰辛创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李某和凡某备感沮丧,打算退出,然而退股的提议竟然被张某以暴力形式拒绝。迫于无奈,李某与凡某一纸诉状,将张某告到了法院。最终,李某与凡某胜诉,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张某被判支付大笔的赔偿费用。公司也因此元气大伤,最初的三人组合也不复存在。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一个企业领导者如果舍不得分享创业果实,这个企业也就走不长久。张某为了一己私利, 不但失去了昔日的合作伙伴,而且让自己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其他股东和员工看到张某的所作所为,料想也不会愿意继续和他共事了。

我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合伙人,合伙创业时,可以同苦,一旦苦尽甘来,个人的私欲便暴露无遗。人性的弱点导致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很多人都会这么想:“这个项目没有我可不行,我付出的比别人都多,理应分得最大的蛋糕。”很少有人会理性地思考:“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项目就不会成功,所以我只拿我应得的那一块蛋糕就好了。”

企业发展得越好,时间越长,诱惑越大,人的欲望就会越膨胀,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贡献最大。这时再讨论利益分配问题, 就很难不引起争论。因为在利益面前,谁都不想让步,因而很容易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如果手头的小蛋糕都分不好,谁还愿意来帮你做大蛋糕?就算将来做成大蛋糕了,也会更难分好,并将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壮大。

分析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得出结论了:如果企业想要做大做好,企业领导者就必须有分蛋糕、分好蛋糕的意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分蛋糕:企业永远绕不过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