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风雨兼程四十载 芯片巨人如何“用芯推动世界”

英特尔:用芯改变世界

1995年,中国的电脑普及率不到百分之一,那时候英特尔的主力处理器是奔腾系列,主频从120MHz、133MHz、150MHz到200MHz,采用0.60或0.35微米制造工艺,核心内有300~550万个晶体管。2008年,中国的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一,并仍以17%的速度在飞速增长,而据英特尔在2008年信息技术峰会上披露的新一代处理器Nehalem与Tukwila的资料显示,英特尔已经拥有了成熟的45纳米甚至是32纳米制程工艺水平,并能够在一个处理器中集成多大20亿个晶体管,时钟频率达到2GHz,并在每个处理器中可以集成2、4或者8个核心–这也就意味着,曾经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处理任务,现在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

在2008年春季英特尔信息峰会的技术前瞻日现场,英特尔公司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曾用"用芯创造40年,新兴崛起30年,芯心相印20年,共同腾飞10年。"概括了英特尔对于全球IT业界以及中国IT业界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英特尔一步步的将处理器的处理水平提升到更高水平,整个世界的数据处理水平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英特尔有关的变化并不仅仅局限于处理器速度的提升–二十年前,中国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仅仅只有不到一半,而现在更加精密与高效的处理程序,能够将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到80%甚至是90%。

创新 推动产业发展

1987年,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发送到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时,中国的大部分人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更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一家公司叫做英特尔,当然,对于英特尔是卖白菜的还是生产处理器的,自然也无从知道。但是,如果你今天走进北京的IT卖场,甚至是国美、大中和苏宁,你却很容易听到有人在说:"我想要一个英特尔迅驰的笔记本。"或是"装一台英特尔双核的台式机。"这就是变化,从一个电脑普及率不到百分之一的国度到全国电脑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一,中国只用了10年的时间,而在这10年的时间里,可以说,英特尔是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但是,什么是英特尔的推动力呢?

杨叙的答案是:创新。

在IDF的主题演讲上,与杨叙一同出现在主席台上的,还有一位高举越王勾践剑复制品的"武士",1965年,承载着"卧薪尝胆"历史沧桑的文物"越王勾践剑"在湖北荆州出土。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依然光芒耀世、丝毫不见锈斑。对于这一神奇的现象,科学家们经过分析认为,主要在于其独特的复合金属材料和锻造工艺。

而在越王勾践的锻造师们创造了越王勾践剑之后的2500年,英特尔也进行了一次处理器工艺上的革新:将使用了40年的多晶硅栅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材料换成了基于铪的高-K栅介质和金属栅极晶体管材料,这一次看似简单的材料替换,成就了英特尔新一代的处理器,事实上,金属铪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芯片厂商的研究对象–这一次的材料替换,将能够把现行的处理器制造工艺至少再维持40十年。

与铜、锡,以及少量的铅、铁、镍的材料成分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越王勾践剑一样,金属铪也成就了英特尔的处理器,成就了未来几十年芯片行业的发展预期,"从两千多年前的"越王勾践剑",到今天的英特尔"酷睿芯",两者都具有材料和生产工艺的独特性,相似的是创新的智慧,永恒的却是敢于突破、不懈创新的科技精神。"杨叙在IDF上这样说道,我们看到,随着45纳米、32纳米以及金属铪等创新技术的出现,英特尔将他的芯片一步步的推上市场的顶峰,如果没有金属铪的创新,这一切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而在制程与材料的创新之外,我们仍能看到包括像超线程、迅驰技术、低电压技术以及更多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创新,可以说,如果没有创新的推动,英特尔不会成功,更没有机会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

坚持+冒险 做认为正确的事

在英特尔公司,一共有350位副总裁,而院士却只有50几个。在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企业里,只有对技术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才会被授予这一称号。在IDF上,我们见到了英特尔高级院士,45nm高-k金属栅极技术研发的主要负责人马博先生,他为我们讲述了一段高-k研发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2000年,当处理器技术还在高主频这条道路上驰骋的时候,英特尔的研发人员就已开始考虑多核心架构和相应的材料了。随着处理器主频的增加,硅材料的承受力逐渐趋于极限,要想维持摩尔定律已经越来越难,在这个时候,英特尔决定研发新的芯片材料,以代替原有的硅。

英特尔的研究人员在元素周期表中发现了铪这一元素,并且集中研发高-k金属介质。在2004年初,英特尔已经做出了高-k的样品。但是,这款样品离研发人员预期的效果相去甚远。不仅制程还是90nm,而且性能很低,能耗很高。马博告诉记者,当时,研发团队对于如何解决高能耗问题一直没有一致的看法。而在整个公司内部,对这一技术的质疑自研发之日起就未曾停止,此时,非议之声更加强烈,有人认为应暂停该项目,有人甚至提出取消对高-k的研发。

争论一直持续了半年之久,最终,以马博为首的研发团队决定继续履行对公司的承诺。在他看来,那是一次关键的抉择。如果没有这次决定,45nm技术有可能推迟数年才能出现。

"我们始终认为我们所做的能够为公司带来价值,现在,我们终于获得了回报。"马博说。

这就是英特尔的坚持,就像几年前英特尔毅然抛开传统RISC架构,创建了新的安腾架构时,许多的分析师与业界人士无一不唱衰英特尔的"冲动",但是英特尔坚持住了,坚持在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上–安腾平台的最新战绩是:安腾系统收入增长的年增长率达到了63%,并获得了超过13000项应用程序的支持,全球有200多家安腾联盟成员,部署的终端用户超过184000台,系统数量年增长率达到了36%。

但在这坚持的背后,更多的我们能够看到英特尔的冒险,在1997年英特尔与惠普共同开发安腾处理器时,英特尔希望安腾能与Sun的SPARC和IBM的Power竞争,在那时市场上,这两款处理器以及惠普的Alpha占据着整个的市场,可以说丝毫没有安腾的立锥之地–尤其是对于RISC架构用户来说,让他们去做系统迁移,去更换系统架构,几乎等同于将它们的业务付之一炬。

但英特尔仍然冒险做了,在IDF上马博说了这样一句话:"研发团队必须要理解风险的可贵,成功虽然难得,但是值得去冒险。" 在四年前研发高-k的时候,马博的压力可想而知,不过这位英特尔公司高级院士却这样对记者说道:如果一个研发团队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将技术研发成功,那么反而可能会意味着这项技术并不十分领先,或者这个团队的工作并不主动。必须要了解所研发的技术如何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并且广泛寻求各种可行性技术。

于是,英特尔用坚持与冒险,成就了高-k与安腾,成就了现在184000台服务器上的安腾处理器,以及他们背后所承载的业务,成就了用坚持与冒险推动产业发展,推动世界发展的使命,而与英特尔共同推动世界发展的,还有英特尔引以为豪的生态系统。

合作 构建生态环境

125家参展商,这对于英特尔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单单一个安腾联盟,英特尔就有200多家的合作伙伴,而我们在IDF大会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英特尔的Nehalem芯片,不仅仅是Tukwila和一片圆圆的晶圆,在IDF大会上,我们看到了英特尔主导的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互联网移动设备)产品,看到的是英特尔的网吧计划与数字家庭产品,看到的是学生电脑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多方合作,对于英特尔公司来说,其成功的法宝除了创新、坚持与冒险精神之外,合作,也是英特尔的一大宗旨。

每一个了解英特尔(中国)服务器产品事业部服务器平台市场经理顾凡的媒体记者都知道,他常将"生态环境"四个字挂在嘴边,其实,无论是对于服务器事业部还是数字家庭事业部,或是英特尔林林总总的各个事业部来说,生态系统是英特尔常提到一个词。对于英特尔来说,生态系统像一个宗旨又像一个图腾,几乎每一个英特尔都能为你讲讲到底什么是生态系统。

其实,在我的眼里,英特尔生态系统或是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东西,英特尔出芯片,但是英特尔不是海尔不是惠普,最终用户接触最多的还是这些能够将英特尔的产品转化为实际产品或实际应用的厂商,在IDF的一次专访中,我们见到了英特尔中国大区产品总监洪力先生,我们谈起了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中心的话题。

对于很多互联网应用来说,在对服务器和存储的依赖之外,对于软件以及算法的依赖非常的大,在"讲故事"的环节中,我们提到了Google搜索的话题,在Google搜索中,我们在输入错误时,常常在搜索结果中见到"您是不是要找:XX"的建议,对于这项服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否预知用户的搜索内容,而预知用户搜索相关内容的关键,就是算法。可以说,没有好的算法,Google搜索难以做到如此之大。

事实上,这些工作都是互联网应用的软件以及算法方面的,与英特尔公司的芯片看起来意义根本不大,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能够从洪力口中知道,英特尔的生态环境到底如何覆盖到这样远的地方,对于我们的问题,洪力的回答让我们很满意,他表示,对于英特尔来说,软件、指令集以及针对应用的算法,构成了英特尔在软件方面的实力,英特尔在这三方面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实验室,针对不同的应用跟踪开发不同的技术,出人意料的是,洪力表示,英特尔的这个实验室,将会直接与用户沟通,帮助用户建立更好的软件以及算法。

同样,安腾的成功也得易于合作伙伴–截止2007年12月的数据是,已有超过2000家ISV为安腾解决方案联盟的方案库提供了一万多个应用解决方案,如果没有这么多的ISV为安腾体系提供应用上的支持,哪里会有安腾的今天?除此以外,如果没有诸如爱国者这样的厂商为英特尔的MID制造成品,英特尔面向MID的凌动处理器和解决方案又卖到何处去?

这些都是英特尔生态环境下的有机组成部分,海尔是,爱国者是,浪潮和宝德是,千千万万的服务器、存储、台式机、笔记本、数码设备厂商甚至于通信厂商都是,这就是英特尔的生态环境,他们帮助英特尔把芯片产品化市场化,推给企业推给用户,并由此推动企业与用户的发展,而更高效更环保的处理器与IT产品,更是通过不停地计算与旋转,不停地晶体管的开关,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创新+坚持+冒险+合作,这是我眼中的英特尔,如果说从24年前联想成立到联想的第一百万台PC下线,英特尔仅仅扮演着一个"芯片提供商"的角色的话,那么,从1997年到2008这十余年间,英特尔更多的不再是一个"芯片提供商"的角色,我们所看到的英特尔,正像此次IDF的主题"芯动力 新世界"一样,更多的是在"用芯改变世界"。

英特尔改变世界的力量,我相信,不仅仅起源于芯片的力量,更起源于创新+坚持+冒险+合作的企业精神。在中国市场上也好,在全球市场上也罢,对于英特尔来说,秉承冒险精神,坚持与合作伙伴共同创新,将是这家企业拥有持续推动世界动力的根本原因。一届IDF只有两天,但是正像杨叙所说,"用芯创造40年,新兴崛起30年,芯心相印20年,共同腾飞10年。"英特尔在用4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告诉世界,这家芯片厂商,在用什么样的方式"用芯推动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风雨兼程四十载 芯片巨人如何“用芯推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