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构网型储能应用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4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华为数字能源承办的构网型储能应用与发展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大会以“加速构网技术验证应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马士聪主持,与来自能源、电力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构网型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多场景应用实践,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构网型储能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为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构网型储能应用与发展论坛

坚持技术创新,开启全场景构网新时代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36届主席 舒印彪

论坛伊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36届主席舒印彪发表致辞时指出,构网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方向。当前,我国构网型储能已在新能源场站、局部电网实现成功示范,具备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化推广的条件。未来,需从规划引领、技术攻关、示范应用、标准体系建设、配套机制完善五个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推进构网型储能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发展,为促进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行业管理处处长 孙鹤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行业管理处处长孙鹤发表致辞,他表示首先要充分认识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加快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典型场景中的应用,同时还要建立完善促进构网型技术应用的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未来,需大力推动构网型技术研发及工程实践创新发展,培育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 周涛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周涛在致辞中指出,风电与光伏迈向主力电源的进程中,核心挑战在于如何让新能源具备传统电源般支撑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能力。他强调,构网技术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核心,更是推动风光储加速成为主力电源的核心引擎。未来,华为将加速构网技术在实际复杂场景中规模实证,推动批量应用,同时以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标准,筑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能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 徐东杰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能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徐东杰表示,构网型储能技术除具备电力电量平衡能力外,还能按系统需要提供惯量与电压支撑,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未来,需从多维度推动产业发展,不仅要加强构网型储能规划布局研究,也要充分发挥构网型储能多重价值,持续完善标准体系,为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华为数字能源构网型储能领域总裁 郑越

华为数字能源构网型储能领域总裁郑越分享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的技术突破和商用实践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华为持续压强投入,突破了构网技术大规模商用多项技术难题,持续稳步推进构网型储能从研发、验证到商用演进,在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和各电科院的指导与协助下,实现了在微电网、区域电网、大基地外送等多场景实证与商用运行,项目规模从MWh到百MWh级、GWh级。

他强调,储能的安全与可靠至关重要,华为一直将产品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通过建立电化学储能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量化评估体系,首创安全保障产品架构与多个核心技术,实现储能安全等级大幅提升(达到C级安全水平),可应对复杂电网条件和复杂地理气象条件的严苛考验,相关成果被权威机构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加速构网型储能技术应用实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系统研究所

发电控制及电网试验研究室副主任 王晖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系统研究所发电控制及电网试验研究室副主任王晖就构网型设备的仿真建模与标准体系进行了分享,他表示构网型技术是支撑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措施,已进入实用化阶段,面对在大规模复杂系统中的推广应用,仍需加强在系统构建、特性认知及稳定分析方面研究工作,推进建模仿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加快构网型技术标准制定,构建更加完善的构网技术标准体系。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所所长 张波琦

针对高海拔、弱电网的特殊场景挑战,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所所长张波琦分享了构网型设备支撑能力验证及应用实践,他表示,西藏电网受当前客观条件制约,电力系统“双高”特征突出。针对这一挑战,国网西藏电力首次推进构网型技术在西藏电网大规模示范应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电力可靠供应。目前来看,构网型等新技术应用是现阶段在短周期内解决西藏电网“发电能力不足、电压支撑弱、局部电网供电卡口”等问题的最佳选择。

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 贺元鑫

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贺元鑫分享了西藏开投阿里改则构网型储能项目的实践,他指出,西藏阿里改则6MW/24MWh构网型储能项目是全球首个超高海拔、极弱电网场景下的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华为组串式构网型储能提高了电网强度及抗扰动水平,大幅提升区内光伏并网发电能力,为保障区域电力供应、提升消纳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为西藏自治区组串式构网型储能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李明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明就构网型储能工程实践与技术展望进行分享,他指出,针对构网型储能示范验证,电科院创新性采用“仿真+实测”双轮驱动策略,构建起覆盖“模型-设备-场站-数据”的全链条“四位一体”性能评估方案,通过系统性验证,充分验证了构网型储能的各项先进指标,以及其对电网的实际支撑能力,为该技术在新能源高渗透场景下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参考。

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饶睦敏

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饶睦敏在分享中提到,南疆电网位于新疆主网架末端,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弱,且面临大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现实需求与技术挑战。针对这一痛点,广东能源集团联合华为打造了新疆莎车县25MW/100MWh构网型储能项目,应用构网型储能技术实现成功落地。该项目作为南疆电网首个百MWh级构网型储能实证平台,对解决电网末端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下暂态过电压、消纳压力及弱电网问题具有示范作用。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岩

随着“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快速建设,蒙东电网呈现出典型“双高”特征,传统稳定问题与新型稳定问题相互交织。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岩在分享蒙东电网构网型技术探索与实践时表示,针对这一挑战,国网蒙东电力建设全电磁仿真、半实物测试、动模试验、现场实证四大科研平台,打造构网型“技术研发-仿真验证-动模试验-现场实证”完整创新链条,开展构网型储能与同步调相机同场景运行、构网型储能黑启动、宽频振荡抑制、提升偏远地区供电可靠性等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下一步,国网蒙东电力将围绕构网型设备性能在线评估、控制策略优化设计、长时间尺度电网故障演化等方面持续攻关,促进构网型技术在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更大效能。

构网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倡议

会上,华为联合产业链企业代表共同发起“构网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倡议”,明确四大核心方向:大力推进构网型储能技术规模应用验证、推动完善高质量构网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构网型储能技术自主创新研发力度、健全完善构网型储能市场机制。此次倡议发布,旨在凝聚行业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加速构网技术应用实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发布仪式

与此同时,《构网型储能安全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聚焦储能安全核心需求,系统梳理量化评估框架、攻防测试体系与数字化管控路径,解析“以攻促防、数据驱动、闭环迭代”的安全逻辑,明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的核心指标与实施路径,期望为企业研发、行业监管、场站建设提供指引,推动行业形成统一规范的安全实践范式,助力储能行业在本质安全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筑牢安全根基。

随着行业共识的持续深化、创新活力的充分释放,构网型储能必将成为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的“稳定器”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未来,华为将立足于技术创新,加速全场景构网,持续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