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第13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盛大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移动联合数百家国内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以“碳硅共生,合创AI+时代”为主题。

大会今年强调人类(碳基生命)与人工智能(硅基智能)融合共生,共同创造“AI+”新时代的美好未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大会主论坛发表题为《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的主旨演讲,深入阐述了中国移动在AI时代的战略布局和愿景。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虎出席大会并致辞,对中国移动多年来在广东的发展和贡献表示肯定,希望携手共创数字经济美好未来。
文字编辑| 宋雨涵
1
AI赋能最新成果:
“碳硅共生”,合创AI+时代
本届大会的主题“碳硅共生”,极具哲学思辨色彩,也精准地抓住了当前时代的脉搏。这里的“碳”,指的是以人类社会为代表的碳基生命及其创造的百行千业;而“硅”,则代表了以芯片、算力为核心的硅基技术文明。从“互联网+”到“AI+”,我们正在经历的,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迭代,更是一场关乎生产关系、社会结构乃至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
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移动携手合作伙伴集中展示了AI技术在生活、生产、治理三大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勾勒出“可触、可感、可体验”的未来科技画卷。
数智治理: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政府
在社会治理方面,中国移动展示了AI技术如何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其中,由中国移动打造的黑龙江数字政府项目实现了省级运营中心与13个市(地)运营中心的联动,通过“一屏统览”实时呈现全省政务运行态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项目利用大数据和AI分析,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务数据集成可视化,大幅提高了政府治理的协同效率和透明度。
除此之外,大会现场还集中亮相了AI+城市安全、AI+社区治理等一系列创新应用。例如,中国移动研发的AI+矿山安监系统,可通过智能视频监控和传感数据分析,实时监测矿山作业安全,自动预警风险并辅助应急处置;
AI+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则利用图像识别和诊断模型,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
在智慧园区和智慧社区领域,中国移动展示了融合物联网与AI的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安防、能耗、交通的智能管控,以及社区服务的便捷化和精准化。这些成果生动展现了中国移动以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激发传统领域新活力的智慧图景。
生产优化:AI驱动新型工业化与产业升级
在生产领域,中国移动重点展示了AI如何助力工业制造和企业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大会现场特别设置了“AI+柔性制造”展区,通过复刻真实的生产环节,向观众演示AI技术如何实现从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到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升级。
柔性制造系统结合了人工智能算法与自动化生产线,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和工艺参数,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高效运作。这一实践案例直观地诠释了“碳基决策”(人类经验决策)与“硅基执行”(AI智能执行)的深度融合。
数智赋能生活:点亮千家万户“万千气象”
灵犀作为智能体助理,赋能便捷新生活——灵犀可一站式提供通信、娱乐、出行等全场景服务,只需语音指令,便能智能规划行程、生成工作报告,让生活与工作的高效衔接成为日常。
而它的魅力不止于此——展区无人餐厅内,多个机器人正自主协作,为观众奉上地道的广州早茶;户外远程机器人跑酷秀更是让观众惊叹连连,四足机器狗“灵犀”不仅能陪聊陪玩,还能在露营、跑步等场景中贴心陪伴,成为智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2
算力为基:
AI+应用的“隐形引擎”
如果说大会上琳琅满目的“AI+”应用是浮出水面的冰山,那么支撑这一切的,则是水面之下庞大而坚实的算力基座。任何一个流畅运行的AI应用背后,都离不开海量、高效、触手可及的算力支持。中国移动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其战略布局的深意正在于此:它不仅要建设连接千家万户的“信息高速公路”(5G/F5G),更要构建驱动百行千业智能化的“算力工厂”。
“我们正进入一个‘无算力,不AI’的时代。算力的供给模式、成本和效率,将直接决定AI普惠的广度和深度。”
本次大会揭示了AI算力需求的多样化和层次化趋势,这对芯片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 云端算力:大模型的“炼丹炉”。
无论是城市大脑的全局推演,还是科学研究中的复杂模拟,都需要依赖云端数据中心提供的集中式、超大规模算力。这是训练通用大模型、攻克核心算法的“主战场”。对于芯片而言,这意味着对更高单卡性能、更优集群互联技术(如NVLink、RoCE)以及更强能效比的极致追求。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投建的智算中心,正是这些顶级AI芯片的用武之地。 - 边缘算力:实时智能的“反射弧”。
在自动驾驶、智慧工厂、远程医疗等场景中,数据从产生到决策的延迟必须被压缩到毫秒级。将算力部署在靠近数据源的边缘侧,成为必然选择。这催生了对边缘AI服务器和专用AI加速卡的需求。这些芯片不必追求极致的峰值性能,但对低延迟、高能效、环境适应性以及与通信模块(如5G)的协同能力有着严苛要求。 - 端侧算力:个性化与隐私的“守护者”。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中的AI功能,则依赖于设备内部的端侧AI芯片(如手机SoC中的NPU)。端侧算力直接处理个人数据,保障了用户隐私,并能提供即时响应的个性化体验。这类芯片的设计哲学是在极其有限的功耗和成本预算下,实现最优的AI性能。 - 中国移动提出的“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正是对这一多层次算力需求的战略回应。它通过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泛在算力网络,将合适的算力精准地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如同一个智能化的“电力网络”输送电力一样。而对于芯片行业,则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发电机”和“变压器”,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用电”需求。
3
算力豹观察
合创生态:从“单打独斗”到“共生共荣”
“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合作”二字,在AI+时代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AI的产业链条极长,从底层芯片设计、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AI框架),到大模型开发、行业应用集成,再到最终的商业化落地,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包揽一切。中国移动深谙此道,正从一个传统的服务提供商,转型为一个“生态使能者”和“平台聚合者”。
大会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移动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解决方案:
- 在AI+文旅领域,移动的5G网络和云平台,结合了内容创作公司的VR/AR技术和景区管理方的运营数据,共同打造出沉浸式、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 在AI+教育领域,移动的云课堂平台,集成了AI教育算法公司的自适应学习引擎和出版社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千人千面”的辅导。
- 在AI+医疗领域,移动的安全数据网络,承载着医院的影像数据和AI公司的诊断模型,辅助医生提升阅片效率和准确率。
- 这种“合创”模式,打破了传统甲乙方关系的壁垒,形成了一个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共生体”。在这个生态中,中国移动提供了最关键的数字底座——确定性的网络、泛在的算力、安全的数据流通环境。而合作伙伴则贡献出他们最宝贵的资产——深刻的行业洞察(Know-How)、核心的算法能力和创新的应用场景。这种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建立信任、统一标准、打通数据,而这正是中国移动作为“国家队”的核心优势和责任所在。
结语:
第13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为业界呈现了一场AI创新的盛宴,也为“AI+时代”的到来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在“碳硅共生,合创未来”的愿景下,中国移动正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生态共建为路径,加速迈向万物智联的新时代。可以预见,随着5G-A、6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演进和融合,我们将迎来更加波澜壮阔的数字变革。中国移动等领军企业的探索与实践,无疑将为这场变革注入强劲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人机协同、共创共享的AI+时代将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