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数实融合启新程,智联未来谱新篇

金秋九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迎来行业年度盛会。9月24日,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正式拉开帷幕,以“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汇聚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领军者、创新者与实践者,全方位展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蓬勃图景,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动力。

开幕式:擘画行业发展蓝图,凝聚全球合作共识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余晓晖担在上午的开幕式开场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浪潮澎湃,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本届展会聚焦信息通信技术在赋能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创新实践,旨在搭建全球合作平台,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在致辞中,系统梳理了我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成就。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5G移动电话用户超11亿,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领先,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发布1500余个,“三新经济”增长值超24万亿元。面向“十五五”规划编制关键期,她提出四项重点任务: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加快5G-A、万兆光网试点部署;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加速6G技术研发与量子信息等前沿布局;深化融合应用赋能,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走深走实;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

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化局局长尾上诚藏通过视频连线致辞,高度肯定中国在全球信息通信标准制定中的贡献。他强调,面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技术变革,全球合作至关重要,ITU正通过“人工智能向善影响力举措”与各国深化协作,期待与中国携手将展会中的技术突破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力量。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中国铁塔五大基础电信企业负责人先后登台,分享实践成果与未来规划。中国电信以“智云筑基、安全护航、生态聚势”为核心,构建“2+3+7+X”算力布局,推出星辰大模型服务超2万家行业客户;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智算中心算力达61.3EFLOPs,打造“九天”全栈自主可控大模型矩阵;中国联通聚焦算力智联网建设,实现超1500公里跨域异构大模型混训,推动“格物”工业具身智能在汽车、电子行业规模化应用;中国广电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建成覆盖3.77亿家庭的有线电视网络,探索5G-A与卫星通信协同应用;中国铁塔将560万个通信基站升级为“数字塔”,服务耕地保护、森林防火等24万余个行业场景,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共享底座。

华为、中兴等头部制造企业随后带来主题演讲。华为ICT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总裁刘康提出“5G-A×AI持续创新”路径,通过媒体中继方案提升1080P高清视频占比42.7%,打造5G-A黄金管道服务3000万商用用户;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王翔以“多快好省”为核心,推出开放互联的OLink平台与全流程AI训推方案,助力中小企业跨越创新鸿沟。

主论坛:深耕技术融合创新,共探数实发展新径

“ICT中国·2025系列活动”主论坛下午开启,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曾宇率先致辞。他披露最新行业数据:截至8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64.6万,千兆宽带用户2.33亿户,5G应用已融入86个国民经济大类,案例超13.8万个。面向未来,他提出要强化基础设施优势、深化行业融合应用、夯实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行业治理效能、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以《开发数据要素推进数实融合》为题作主旨报告,直指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面临的痛点——72%企业因数据权属不清拒绝共享,中小企业云化成本占营收超8%。他提出构建“数据采集-预处理-可信计算-价值变现”全链条体系,通过联邦学习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以可信数据空间破解企业“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数据的难题,并举例深圳通过多源数据生成全域绿波通行方案、温州“信贷数据宝”缩短审批时间,展现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

随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等企业代表与专家展开深度分享。中国电信政企信息服务事业群副总经理曹磊介绍“云改数转智惠”战略升级成果,全网智算规模达77EFLOPs,打造80余个行业大模型;中国移动科技创新部副总经理杜倩阐述“两个新型”升级计划,在6G研发累计投入超9亿元,量子SIM日产能破10万张;中国联通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廉士国提出“职业技能模型+超人专家”应用路径,开源“元景万悟”智能体平台,已培育40余个行业大模型;中国卫通总经理马海全展示天地一体卫星互联网实践,服务1.2万艘船舶、421架飞机,在29省落地400余个低空经济项目。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中国信科副总工程师孙韶辉、华为中国地区部副总裁黄雒蒙、长安科技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副总经理梁锋华等也分别从AI产业规模测算、6G通智融合、CT与IT融合创新、汽车AI应用等角度分享洞见。魏亮指出2024年我国AI产业规模达9000亿元,智能原生正成为产业创新“新内核”;孙韶辉披露中国信科在6G端到端通感智算云平台、1.6T光模块等领域的突破;黄雒蒙提出5G-A与AI协同破解终端“不可能三角”,助力AI普惠;梁锋华介绍长安汽车“天枢智能”战略,投入2500亿元构建具身智能架构,目标2028年实现大部分场景L3级自动驾驶。

论坛尾声,“ICT中国(2025)案例征集发布活动”举行颁奖仪式,北京云智软通、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等单位的优秀案例获表彰,湖北省通信行业协会、三大运营商等8家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单位”,集中展现了信息通信行业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中的标杆实践。

展会亮点:聚焦前沿技术,打造合作交流平台

据悉,本届展会持续至9月26日,聚焦人工智能、5G-A、量子科技、算力网络、低空经济等核心领域,设置数字赋能、智能终端、卫星互联网等特色展区,集中发布《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2025年)》《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研究报告》等20余项成果。同期还举办“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与贸易投资论坛”“量子科技产业论坛”等十余场高水平活动,为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搭建开放合作、共谋发展的桥梁。

从开幕式的战略擘画到主论坛的技术深耕,从前沿成果的集中展示到行业案例的交流互鉴,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加速数实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中国信息通信业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实践,携手全球伙伴共筑智慧、包容、可持续的数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