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任旭东:开源协作,激发创新,共创智能世界 | GOSIM HANGZHOU 2025

GOSIM HANGZHOU 2025峰会盛大开幕,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CNCF基金会董事任旭东以《开源协作,激发创新,共创智能世界》为题发表Keynote演讲。颠覆性技术到工业应用的转换时间越来越短,AI技术正在推动传统软件产业的演进,软件从产品定义,到软件开发,到原型验证已经出现重大转变,而软件 AI 超级工厂,将会引领软件产业实现工业革命性突破。把握好开源时机,服务开发者创新,帮助开发者提升效率,是构建AI生态,融入AI时代浪潮的关键。

“开源是数字时代全球协作的重要平台。”9月13日,在盛大开幕的GOSIM HANGZHOU 2025全球开源创新大会上,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CNCF基金会董事任旭东如是说。会上,他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切入,指出AI从创新到规模化应用仍需突破,并进一步阐述了华为从使用开源到贡献开源的实践与思考。

从探索到创新,华为的开源“奋进之路”

在全球数字化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开源已不仅是技术协作模式,更成为驱动创新和构建产业生态的核心策略。在这样的“开源竞赛”中,企业若仅停留在“技术使用者”阶段,将难以掌握创新主动权。华为通过“使用-参与-贡献”的系统性路径,为中国科技企业“从探索到创新”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范本。

华为的开源历程跨越多个阶段:自2008年起,华为深入参与Linux、Apache等国际主流基金会;2020年,华为成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创始成员,持续深耕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与中间件等基础软件领域。

近年来,华为实现了从技术驱动到商业决策驱动的开源策略升级,构建出一套高效的开源治理体系。在贡献层面,华为积极引领并深度共建了openFuyao、仓颉、MindSpore、PyTorch以及CANN等众多重要开源项目,展现出从融入生态、到核心贡献、再到驱动创新的全流程参与能力,始终与全球开发者协同成长,共同推动开源技术的进步与突破。

持续贡献开源,华为构建开源共同体

当华为完成从“技术使用者”到“核心贡献者”的跨越后,其进一步以“引领者”身份推动开源成为“全球产业链协同的关键纽带”——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塑造行业标准的核心路径。

在这一进程中,华为凭借深度的资源投入和持续的大规模贡献,逐步从开源生态的重要参与者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领者——截至目前,华为已加入26个全球主流开源基金会,并有260多位社区核心贡献者,积极参与全球开源治理与标准建设。华为还累计在300多个上游社区贡献了关键代码,展现出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开放共享的精神。

华为在多个重要开源技术与项目中贡献显著:在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中的代码贡献量位居亚洲第一;在Rust语言社区的新增特性贡献排名全球首位;vLLM年度代码贡献排名TOP3。

此外,华为还发起并持续运营多个具有业界影响力的开源项目:OpenHarmony操作系统代码总量超过1.3亿行,展现出强大的系统级创新能力;服务器操作系统openEuler累计部署量突破1000万套,成为中国基础软件生态的重要支撑;AI框架MindSpore在中国人工智能开源市场新增份额中占比超过30%,有力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构建全球开发者生态,加速产业创新与人才培育

OpenHarmony、openEuler等项目的规模化落地,离不开庞大的开发者群体支撑。开源生态的核心是“人”,只有让更多开发者参与进来,技术创新才能持续迭代。为此,华为构建了“低门槛、好工具、热社区”的开发者服务理念,通过多层次体系加速人才成长与生态协同。目前,昇腾生态已深入20多个行业,汇聚超过5万名核心贡献者,并积极融入PyTorch、vLLM、SGLang等10多个主流上游开源生态;在高校与科研层面,华为通过“智能基座”等项目累计培养超过40万学生,与高校共同推动AI与基础软件人才储备。

此外,华为还以“学、研、训、赛”持续赋能开发者:“学”依托社区、智能基座与布道师计划;“研”开展AI百校计划、创新卓越中心及科研使能计划;“训”通过昇腾训练营和众智计划提升实战能力;“赛”则组织AI算子挑战赛和创新大赛,以赛促学、促进创新。

展望未来

如今,开源已经实现了从“疑虑”到“认可”再到“拥抱”的突破,但要让智能技术真正渗透千行百业,还需跨越“从实验室创新到产业规模化协同”的关键门槛——正如1654年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真空原理,却用数百年才解决芯片制造的真空腔室工程难题。

如今,开源模式持续进化,越来越多的项目如vLLM一般,从最初版本就果断开源,依托全球社区实现快速迭代与联合共创。开发团队结构也在重构:从过去“1个产品经理对6-7个工程师”,演进为“2个产品经理对1个工程师”——开发成本显著降低,创意的定义与验证变得前所未有的关键。

展望未来,华为认为,“未来十年属于Agent(智能体)”。我们正在迈入一个“超级工厂”式的开发图景:超级个体(一人软件公司)、超级工具(价值十亿美金的工具独角兽)与超级工厂(基于AI智能体的大规模协同平台)将接连涌现。甚至可能出现“薪酬比肩C罗的超级程序员”。

正如丘吉尔所言,“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是开始的结束。”智能时代的大幕,才刚刚拉开。在通往软件AI超级工厂的道路上,开源协作将继续扮演关键“桥梁”,孕育出下一代数万亿市值的科技巨头——它们不仅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更将真正开启一个人机协同、万物智能的繁荣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