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早已习惯于存储是数据基础设施。然而,如果把时钟拨回三十多年前,存储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而只是计算机系统里的一个配角。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它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庞大市场。
回顾存储的发展故事,其中既有天才工程师的灵感乍现,也有营销手段的巧妙推波助澜。既有软件架构的优雅设计,也有硬件工程的颠覆突破。存储的每一次飞跃,往往都与一个关键理念或一个传奇产品紧密相关。
这一系列文章将回顾企业存储的发展脉络,看看这些理念和产品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市场格局。今天,我们从三个故事介绍存储系统领域关于RAID,NAS和SAN,这三个存储系统重要基石。
故事1:一个朗朗上口的缩略词催生一个存储产业
现代存储系统的很多方面都可以追溯到198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的一篇开创性论文。当时,大型机系统依赖于个头很大又很贵的磁盘驱动器。这些驱动器虽然容量巨大,但性能提升缓慢,且单点故障的风险极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David Patterson、Garth Gibson和Randy Katz发表了题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的案例分析》的论文。他们的核心论点既简单又具革命性:使用一组为个人计算机设计的廉价磁盘,其性能和可靠性可以超越单一的磁盘驱动器。
尽管磁盘镜像(Mirroring)和条带化(Striping)等技术在当时已经存在,Tandem Computers、DEC、IBM以及Thinking Machines等公司都曾有过与RAID相关的实践,事实上开发了RAID技术,但当时不叫RAID,这是因为RAID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和市场认知。
伯克利论文的真正贡献在于,它不仅为这些技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标准化的分类,还创造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缩写词——“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这个朗朗上口的名称迅速抓住了行业的关注度。
为了避免“廉价”(Inexpensive)一词可能带来的质量不太行的错误联想,业界厂商很快就一拍而合,把它修改为“独立”(Independent),即“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
这一命名和理论框架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种标准的范式,使供应商能够围绕一个标准化的概念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客户也更好地理解和采纳这种新型技术。
RAID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在技术发展中反复出现的剧本:先对一类技术的概念进行定义、命名和推广,有时候这件事的影响力甚至也可以很大。
伯克利团队并非磁盘阵列的发明者,但他们创建的知识和营销框架,却成功点燃了存储市场,奠定了现代存储系统的基础。所以,我们也不要瞧不上营销这件事。
故事2:NetApp的存储帝国,从烤面包机开始
1992年,当自称嬉皮士的Dave Hitz和James Lau创立Network Appliance公司(后更名为NetApp)时,他们的目标非常清楚明了,那就是制造一台能出色完成一件事的网络文件服务器。
他们的首款产品是一款NFS(网络文件系统)服务器,因其紧凑的外形而被亲切地称为“烤面包机”(Toaster)。这款产品的问世,实际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网络附加存储,也就是NAS文件存储市场。

然而,NetApp成功的真正秘诀不是硬件,而是其软件架构。NetApp的核心是专有的操作系统ONTAP,以及大名鼎鼎的叫“随时写入文件布局”(Write Anywhere File Layout, WAFL)的革命性文件系统。
与传统文件系统直接覆盖旧数据块的做法不同,WAFL采用了写时复制(copy-on-write)的机制,将所有更新写入到新的磁盘块中,然后更新指向这些数据块的元数据指针。
这种架构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催生了一项“杀手级”功能:快照(Snapshot)。由于WAFL从不覆盖旧数据,创建一个文件系统的即时只读副本,只需复制顶层的元数据指针,而无需复制任何实际的数据块。
这意味着创建快照几乎都能瞬间完成的,并且不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这项功能为数据保护和恢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并成为NetApp后续一系列复制和备份产品的重要基石。
NetApp的早期成功源于其软件架构的根本性优势,这种优势为公司构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当时,许多友商的产品线都非常复杂,针对不同协议提供不同的硬件平台,而NetApp始终坚持以ONTAP为核心的统一平台理念。
这种软件定义的思路,使其能够在一个统一的代码库中快速迭代创新,为客户提供更简单、高效的体验。最终,NetApp将块存储协议也整合进ONTAP,开创了“统一存储”的先河,这一模式后来被友商竞相模仿。
故事3:EMC Symmetrix掀起存储革命,设定高端存储行业标杆
1987年,以色列工程师Moshe Yanai加入了当时濒临倒闭内存板公司,这就是EMC(现已被戴尔收购)。他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一款彻底改变存储行业的产品:Symmetrix。Symmetrix不仅拯救了EMC,还帮一家市值数百万美元的公司成长为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巨头。

Symmetrix的Direct Matrix Architecture(DMX)颠覆性地摒弃了基于总线的内部连接方式,它的架构就像在存储内部装了一个交换机,整个系统内所有部件通过点对点直连的方式直接与共享存储器相连,所有部件采用共享内存的方式来通信。
这种大规模并行的设计,使得Symmetrix能够同时为多台服务器提供服务,并提供前所未有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进而开创了高端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SAN)市场,奠定了高端企业存储的基础。
Symmetrix对行业的主要贡献还在于,它在架构上将存储从服务器中解耦出来。在此之前,高端存储通常是与特定大型机捆绑的。而Symmetrix被设计成一个独立的、智能化的网络化平台。
Symmetrix DMX系列产品属于整个存储系统发展史上的经典产品,其架构被认为是高端SAN存储系统经典架构,凡是不具备类似架构的都算不上是高端存储系统。凭借诸多优势,EMC成功从IBM等传统大型机供应商手中夺取市场很多份额。
Symmetrix的另外一个传奇故事在于其远程复制软件SRDF技术,它在911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纽交所和多家主要银行在世贸中心遭受袭击后成功实现业务故障切换,避免了金融市场的混乱。这也巩固了EMC在关键任务领域的行业地位。
结束语
这三个故事可以看到,企业存储产业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依赖于技术上的突破,也离不开“故事”的包装与传播。一个好的概念、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一款堪称标杆的产品,都可能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关键。
不过,技术与产品只是故事的一半。存储行业的另一半精彩,往往发生在资本和市场的博弈中。谁能收购谁?谁能整合资源、坐稳江湖?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进入存储江湖的“并购篇章”,看看巨头们是如何通过一场场收购,塑造了今天的产业格局。

AI时代下,存储产业将如何进化呢?
2025年11月18日,以“释放数据潜能,加速智能涌现”为主题的2025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将于在北京举行,大会将共同探讨AI时代的数据基础设施演进、存储技术创新、智能应用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这次大会能帮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