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存储与算力平台市场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一方面,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建设加速,算力与存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数据孤岛现象突出,不同数据中心间系统不兼容、数据管理分散,导致“存不下、流不动、用不好”的核心难题。

上海WAIC 2025期间,中国移动与曙光存储共同举行了“算力中心全局统一文件存储系统”的落地仪式,该平台是国内首个智能存力调度平台的正式落地。
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继“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以来,存储领域最具标志性的节点事件:它首次把“算力网络”所缺失的“存力中枢”补全,让数据真正像电力一样,在全国范围可调度、可定价、可交易。

平台之魂:“中枢神经”如何运转
“智能存力跨域调度平台”被明确定位为“先进存力中心的中枢神经”,承担起全局数据统一管理、跨域资源调度的关键角色,如同连接全国存力资源的“智慧大脑”,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厂商存储系统的协同运作。其核心是一套横跨4000千米的全局文件系统,具备三大特性:一是资源动态调配:通过AI预测模型,把90天未被访问的数据自动下沉到西部冷池,热数据则弹性上浮到距GPU两跳以内;二是异构整合:内置8类协议网关,纳管不同厂家存储系统,迁移时间从周级缩至小时级;三是跨域无感访问——芯片级“超级隧道”全面优化加速,数据传输延迟降至毫秒级,用户体感与本地盘无异。
对企业而言,该平台解决了数据管理分散、流动低效的问题,降低了AI应用落地成本;对社会而言,其完善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为“东数西算”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智能存力调度平台已在中国移动的多区域节点落地,其技术架构具备通用性。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同样存在存力整合需求。
作为“东数西算”战略的重要承载平台,智能存力调度平台已率先覆盖长三角、成渝、内蒙古、贵州四大国家级枢纽节点,覆盖横跨东西、联动南北的七大存力资源池。全套方案自主可控,兼容全球8种AI芯片,对稳定推动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二十年回望:AI存储的长征
20多年来,曙光存储始终聚焦存力平台建设,以全栈自研技术为核心,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实现自主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沉淀了丰富的建设经验。曙光存储副总裁杨志雷表示,曙光存储通过与运营商、云服务商等合作伙伴深度协同,累计部署上千套存储系统,构建了高效、可靠的存储基础设施。
针对人工智能市场的异军突起,曙光存储不断突破新的天花板,以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高速并行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支持大模型训练的高带宽需求。2023年起,大模型六小龙中的五家训练底座已应用曙光全闪,在推理场景,通过优化数据路径、存储上下文信息,实现每秒2000-3000 token的生成速度。
“无论是去年发布的高速并行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还是今年即将基于国产化芯片的、追求更极致的两路两节点、190GB/s以上带宽的存储性能的节点,以国际领先水平充分释放前端的计算平台的算力能力。”杨志雷强调说。
在人工智能应用赛道,无论是训练还是推理场景,对存储的需求都有一些差异化。比如训练场景除了能存能快速访问,还离不开安全管理,不同的训练模型相互之间也要实现数据隔离。曙光存储从软件层面,与基础设施的性能调优层面都已经全面实现了这方面的能力,并且也都付诸了实践。
以自动驾驶领域为例,曙光存储定制化方案覆盖数据采集、脱敏、训练全流程,避免用户重复采购存储设备,提升数据流动效率,如为某头部车企定制“路测-脱敏-训练-仿真”四级存储池,数据在24小时内完成3PB流转,模型迭代周期从周级压缩到48小时;在医疗影像场景,15年PACS冷数据被自动分级下沉,院内本地盘节省60%,医生调阅30年前的CT片只需2秒。
可以说,曙光的定制化能力,重新定义了存储与场景的适配标准。
核心自主创新:构建核心护城河
中科曙光在自主可控领域成效显著。曙光存储现有千余名研发人员,代码自有率100%。今年5月,集中式存储在SPC-1榜单以3000万IOPS、0.202ms延迟登顶世界第一,打破国外高端阵列15年垄断;技术上,从芯片到软件全栈自研,“超级隧道”加速技术、国产化芯片适配等核心能力形成竞争壁垒,成为公有云厂商的核心供应商,其国产化成果不仅满足数据安全需求,更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凸显战略价值,构建起难以复制的技术护城河。
曙光存储总裁何振表示,性能领先只是第一张门票,全栈可控才是护城河。
应对市场趋势:全闪存布局与未来方向
面对全闪存市场扩大的趋势,曙光存储已实现全闪存储占比从3年前10%到如今30%的跃升。
在将存力与AI算力相结合应用的创新方面,曙光存储副总裁张新凤举例介绍了曙光存储两大努力方向:一是高性能传承,依托多年高性能计算经验,把“榨干硬件性能”的方法论沿用到AI领域,实现超低延迟,尽可能提升GPU资源的利用率,百倍IOPS、10TB级带宽,将硬件潜力一次挖尽,二是建立面向行业的向量数据库,实现精准回答,减少训练推理的幻觉,从而加速数据平权,AI普惠的目标。
曙光存储用20多年把“存力”从配角推向舞台中央。随着智能存力跨域调度平台落地,东西部数据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同盘共舞”,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交易也因此迈出可度量的第一步。
未来,曙光存储将持续以技术创新响应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让智能存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曙光要成为中国的E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