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冲击苹果阵营!Wintel联盟实现大统:打通PC和移动端的藩篱

时隔六年半,微软终于发布了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11。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声音其实已经沉寂很长时间了,我们关于Windows的上一个报道还停留在微软披露Windows 10X之时。

这次,微软直接跳过了Windows 10X这个过渡性的双屏界面操作系统,直接发布下一代的Windows 11,有自己的一番野望。虽然正式版本要在今年圣诞季才发布,但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令人兴奋的新特性。除了之前Windows 10X披露过的视觉元素之外,新系统加入了为迎合后疫情时代预置入系统的Teams视频聊天服务、更新的信息工具和新闻流,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可以原生运行Android系统应用程序的新功能。

按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话来说,他希望通过打通与Android的通道,让Windows生态系统变得更开放,为平台上的所有创作者创造更多机会。然而多年以来,我们并未听说过Windows与Android有过任何合作,这背后难道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是的,能够让Android App原生落地正是微软与英特尔深度合作的产物——通过一项名为英特尔Bridge的技术,让微软新系统扩展了应用宽度,也让消费者更为期待,PC能够深度地与智能手机相连。

牢不可破的Win-tel联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微软与英特尔的合作我们丝毫不意外,这两个厂商的关系一度被业界称为Win-tel联盟,过去20年,Win-tel也被视为引领PC行业发展的基石。Win-tel联盟的辉煌时代,不仅是PC的黄金时代,也是Windows操作系统装机率最高的时代。

那个年代,是埋藏于微软人心中的傲娇。微软高管优素福·马赫迪(Yusuf Mehdi)甚至说,Windows 11的发布,仅有Windows 95发布时才让人如此兴奋。笔者这一代人,同样也是被Windows 95开机图标和Intel Inside Logo陪伴着,才开启自己的科技人生的。对于Win-tel,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大家不妨听我絮叨一些当年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代仍是小型机的天下,早期的PC尽管赢来了它的风口,但没有人想到它会走到今天的普及程度。著名PC厂商DEC创始人、被尊称为小型机之父的肯·奥尔森(Ken Olsen)甚至断言:“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人们会需要家用电脑”。正是在与IBM等巨头对抗中,尽管并非对方眼中的惟一,但英特尔和微软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微软在Dos的基础上,开发出革命性的Windows 3.x操作系统,随后推出基于Windows系统的文本处理解决方案WORD、一度拥有绝对领导地位的IE浏览器,以及大获成功的PC操作系统Windows 95(支持32bit运算)……

英特尔在8086/8088处理器打开x86构架的局面后,率先推出32bit运算的386处理器,迈出了成为市场领袖的坚实一步,其后推出的奔腾处理器,真正与其他厂商拉开差距……

软硬两方面对32bit运算的认同,加强了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促成了Win-tel联盟的成形。可以说,Win-tel联盟不仅是合作精神的体现,更是商业利益的结合。正是这样的结果,英特尔主导了PC硬件规则,微软则牢牢控制住了软件领域,Wintel联盟制定的一些技术规范,成为了PC产业事实上的标准。

新千年刚过去十年,Win-tel联盟却一度被人视为正走向解体,其时,微软将Arm纳入了Windows的硬件方向,而英特尔也在探讨与Android系统合作的可能。其实这并非Win-tel联盟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而是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端设备的冲击下,两大PC巨头求新求变的策略。

十年之后再来看双方当年的“分歧”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其实Win-tel联盟并不存在纸面上的约定,或许称为软硬两大巨头相互间的“认同感”更为合适,无论软件还是硬件,只要符合PC的规范,它们均选择了“开放”式的发展路线,这与苹果的封闭生态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关于优劣,我会在下面篇幅中具体展开),所以给自己另一个硬件(软件)的选择,其实符合各自的利益,也符合个人计算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Windows 11系统完美体验背后,依旧在延续Win-tel联盟的深度合作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移动端的探索上,两者殊途同归地走到了一起。特别是在刚刚发布的Windows 11上,不仅能在搭载ARM处理器的电脑上运行,也可以实现对Android App的原生支持。

据微软宣称,今年晚些时候会针对Windows 11操作系统发布Android子系统——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 (WSA),让用户在桌面直接运行Android App。这个项目被称为AOSP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和此前Windows 11 中使用 Linux 子系统(WSL)的工作方式类似,是一个由Google维护的开源开发项目,支持第三方编写代码、植入新功能和升级程序。

在这个项目上,背后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便是英特尔。以往消费者对英特尔的印象均集中在CPU等硬件上,事实上英特尔在软件领域的积淀同样非常深厚,比如英特尔向Windows 11提供的Bridge技术,正是为了将Android App等应用体验从手机迁移到PC中的一款软件编译器。从英特尔的技术口吻中可以看出,目前这种运行时后期编译器(runtime post-compiler),可将Android(且不限于)的移动应用在基于x86的设备上以“原生应用”的形态运行,包含Windows系统。

这款编译器的强大之处在于出色的兼容性,它可将非基于x86的指令编译成x86指令,一次完成无需做任何进一步修改。而且可以针对CPU 核心、图形显卡技术、人工智能加速器、图形处理器等不同组件进行编译,集成到单个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中,这意味着不仅是x86构架的CPU,英特尔的多架构XPU的所有处理器和硬件均可利用其进行编译。

非常值得肯定的是,英特尔向开放人员完全开放了Bridge技术准入门槛,在AMD平台(所有x86平台)上同样可以进行第三方App的编译。微软虽然通过亚马逊的Appstore,对其旗下Android App进行了整合,但依旧需要通过Bridge技术来提升Windows Store的用户体验,特别是海量的第三方App的开发者,并不具备独立设计编译程序的能力,通过成熟的Bridge技术正是移值到Windows 11上的最佳方式。

在硬件能力上,英特尔更是为Windows 11落地提前制定好了众多的硬件规范。一直以来,英特尔和微软深层次共创,在架构、芯片、平台和操作系统支持方面进行联合投资,致力于Windows PC的生态建设。比如简化了PC 生态系统中推出、支持新功能和体验的方式,让OEM厂商、软件开发商在驱动程序、升级更新、通用框架和 API上的开发更为容易,消费者也能在控制面板上获得更多的权限。

在今年10月21日后启用的Windows 11,将具备类似于此前Evo平台上的英特尔视觉传感技术功能等一系列全新检测功能,能够在侦测到人员离开或回到PC前时,锁定屏幕、自动变暗,或唤醒 PC、自动进行身份验证,提升安全、续航等能力。

英特尔工程师还会就与Thunderbolt 4和USB4相关的操作系统软件(包括软件连接管理器)进行整合,广泛兼容Display Port、USB3和PCIe设备,提供Thunderbolt 4数据、视频、显示、供电的单线对接能力。此外,Windows 11还将全面具备Wi-Fi 6E和5G连接性能,目前市面上已有超过60款笔记本电脑已经置入了Wi-Fi 6E等新功能。非常值得期待的是,11 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具备的Deep Learning Boost深度学习功能将由 Microsoft Windows ML支持,通过INT8数据类型提高机器学习计算性能和更小的内存利用率。

我们还可看到,对于下一代音频连接标准SoundWire也是英特尔和微软合作的项目之一,有望在Windows 11中得以落地。针对英特尔图形处理单元的支持,新操作系统还会校正照明、眼睛注视和自动取景等应用上提供控制面板上的访问入口,方便用户自定义偏好设置。

在英特尔和微软的合作内容中,包含了性能、图形、AI、连接、续航等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你对Windows 11的期待,完全可以与对PC的期待等同起来,使整个PC软硬件无缝结合,从而带来全新的体验。

开放与封闭,Win-tel与苹果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Windows 11对于Android App的原生支持,其实体现出微软非常明确的战略方向——打造更加开放的Windows生态系统,补足应用商店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短板。这样的举措被众多评论者将其与苹果的封闭生态系统作对比。

苹果自从去年底推出自研M1芯片开始,再次回到软硬件完全封闭的生态圈之中,对于苹果的策略,有叫好者,也有唱衰的声音,对此我不作优劣的评价,仅将其与Windows PC作客观的比较。

采用封闭的生态系统自然有封闭的好处,由于都是自家的自留地,苹果两年前便尝试打通 iPhone、iPad 和 Mac 等不同设备,整合iOS和macOS两大操作系统,这也是未来个人计算设备融合的大趋势。如今微软在Windows 11打通Android的生态,虽是后发,但在生态环境、消费习惯刚刚形成之时,未必不会有先至的结果。而且,微软正在打造的这个为开发者、消费者都留出空间的开放式商业模式得到了大部分合作伙伴的支持,诸如英特尔、亚马逊、谷歌都加入到这个新模式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AppStore高达30%的收费备受争议之时,微软却在整合整合亚马逊的安卓应用商店中将佣金降至15%,而且还在新系统中改变了应用程序分发规则,不仅允许开发者提交更多种类的应用,还允许开发者使用自己的支付系统,这样开发者甚至可以不必再向微软支付佣金。

比较采用M1芯片的MacBook和x86构架的Windows PC,之前一系列的消费者反馈其实已足以说明问题。一方面,英特尔在在软硬结合方面提供了出色的硬件环境;与之对比,苹果采用自研芯片的硬件系统,却暴露出与一系列第三方软件兼容性差的问题。对于成熟产品的产业链来说,这样的问题并不严重,比如英特尔在推广Evo平台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器件选择标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发现问题后英特尔便开放实验室、派驻工程师,帮助器件厂商和OEM厂商解决问题。但苹果的生态系统并没有这种纠错能力,苹果的重心也不在于帮助每一个第三方App开放者来解决兼容性问题之上。凭借开发者自身,有些问题甚至可能要花上数年才能解决,但是很多App的生命周期尚不足一年。

对于开放还是封闭的话题我们不必延伸开,给我的感受是当初的苹果开放的态度引入了众多第三方开者成功打造了的AppStore;如今角色转换,微软和英特尔明显在策略上更加开放,新发布的Windows 11也在用灵活性打造一种竞争的差异化。

新的Win-tel联盟建立在新的合作机制之上

聊完Windows 11的进化的细节,我觉得还有些还意犹未尽。不妨透过Win-tel话题再谈一些宏观层面的变化。

Windows 11发布对于微软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微软却有一些无法言表的微妙心态。如今微软已经很少在官方场合提及Win-tel,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反而对于微软却日益重要。

有数据显示,如今Windows 10仍是最受欢迎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约有13亿人在使用,加上老版本,微软在PC操作系统上的统治力毋庸置疑。但在疫情在家办公带来的个人电脑消费增长的背景下,IDC的数据却表示2021年一季度Windows PC却在全球电脑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超过80%降至75%,这与ChromeOS的增长不无关系,在市场上,Chromebook销量甚至反超了苹果Macbook,位居第二。

对此微软也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引入英特尔Bridge技术,在Windows 11上引入Android App增长产品力,正是应对这一变化的举措。作为微软最紧密的合作伙伴,英特尔的响应与支持也是非常给力的,毕竟78.8%的Windows PC搭载了英特尔处理器(IDC 2020年数据)。

回头来看,当初均向移动端作出探索的微软和英特尔,这次再将Windows 11作为PC与移动设备融合的载体,其实还是有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微软当初面对移动端操作系统的挑战,特别是苹果iOS,本想凭借Windows Phone来对抗,奈何起步太晚(4年),App生态系统建设速度太慢,不得以放弃;而英特尔在放弃手机芯片、平板战略后,采用了XPU的多构架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不完全依靠CPU的新产品路线。

微软看似在英特尔之外还有ARM的选择,在Windows 11之上,ARM 在硬件上也不需要Bridge技术进行再编绎。但抛开技术角度,微软对于操作系统在ARM设备上的掌控并没有太多底气,特别是在ARM被NVIDIA收购后,高通、华为等众多基于ARM开发产品的厂商对于ARM路线的态度改变,会成为Windows 11设备普及的障碍,x86未来依旧还是Windows 11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CPU层面上,英特尔只需要面对AMD的竞争;在XPU层面上,英特尔在FPGA、ASIC、GPU和CPU上都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而且基于异构技术对各种算力的整合,在软硬件层面进一步放大了这一优势。可以说英特尔一举奠定了未来10年市场基础。

从Windows 11开始,如果将目光放大到微软和英特尔两个厂商的合作上,微软对于硬件的依耐性越来越大,英特尔的XPU战略提供的多样化构架的产品路线,最有可能成为微软拓宽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稳定驱动力。所以Win-tel联盟提与不提都不再重要,两个巨头的合作将从名义上深入到骨髓中。

写在最后:

透过次世代PC操作系统的Windows 11,我再想聊聊微软和英特尔两个PC巨头的想法。在萨蒂亚·纳德拉看来,通过Windows 11这个开放性的平台,微软想再次拓宽其在操作系统上的宽度,让Windows成为全平台的软件王者;而技术出身的帕特·基辛格则更加坚定于XPU战略,致力于英特尔在硬件上一统江湖。这一过程无疑是在复制Win-tel当年的成长路线,细节或有不同,但目标却一致,便是软件和硬件和两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冲击苹果阵营!Wintel联盟实现大统:打通PC和移动端的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