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银行“新基建”:通向未来金融的“新高速”

200年前的清朝,票号已经开始支持异地汇款业务,被视为中国早期金融机构的雏形。汇票在不同城市之间流转,票号的分号之间形成债务、互相记账,镖局负责运送银子。票号与镖局分别担负了资金的“支付”与“清算”功能,而一张张汇票的流转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它们承载了数据。

那时的票号账房先生一定难以想象,现在的银行业,一年要处理的电子支付业务超过2000亿笔,仅“双11”零点秒杀的那一刻要处理的交易就有上万笔,且不容失败。这些“天文数字”,对于银行后台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之高可见一斑。

从传统银行,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数字银行,再到智慧银行……可以说,技术的进步不断刷新数据处理能力的极限,从而推动着银行业务的创新和金融业态的革新。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让银行业感受到了冲击。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的今天,银行业也加速行驶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那么,银行需要怎样的数据基础设施做支撑,才能实现向智慧金融时代、未来金融时代的全面跨越?

数据基础设施缘何成为银行业的“新高速”

工业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是物理概念上的,如铁路、公路、机场。现如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技术的进步引发了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安全维护全链条的变革,使基础设施的定义发生了改变。

在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数据无疑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无一不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因此在“新基建”东风正劲的当下,数据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数据对于金融行业的重要性亦是不言而喻。这是因为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要控制风险就要依赖数据。银行的一切风险决策、授信决策、投资决策全部依据数据来判断。

与此同时,数据也是金融创新的关键要素。以云计算、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的新型金融科技,无一不是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利用,帮助金融机构通过用户画像、反欺诈模型、信用评级等方式提高风控能力,并在普惠金融、智能投顾、个性化营销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

监管层面也早已看到数据对于金融业的巨大价值,并推动金融业科学规划数据运用。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进一步提升数据洞察能力和基于场景的数据挖掘能力,充分释放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核心价值。银保监会印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全流程加强数据应用,以数据为驱动力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梳理银行2019年年报可以发现,不少银行已经在数据驱动的科技转型中谋得红利。可以说,数据不仅仅是生产的要素,也是银行的资产;数据基础设施不只是提供后台技术支持,而是直接关系到银行利润创造。

显然,在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基础设施决定着银行的未来。

未来金融需要怎样的数据基础设施

美国银行2015年的一份调查研究指出,银行每创收100万美元会平均产生820GB的数据,业务数据量高踞各行业之首。随着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金融服务日新月异,金融业客户量、业务量和数据量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于数据处理能力、业务系统性能的要求也迅速提升。

以移动支付为例,小额支付兴起的背后是银行系统7*24小时支撑交易活动,时延低至0.5毫秒,可靠性达到99.9999%甚至更高。这代表系统在连续运行1年时间里业务可能中断的时间最多为31秒,对于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以移动支付起家的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巨头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倒逼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加速与高科技的紧密融合。当前,在金融科技浪潮的洗礼下,科技正在由为金融业务保驾护航的“后卫”转变成为金融机构开疆拓土的“前锋”。受此带动,未来银行可能将会发展成为拿着银行执照的科技公司。

  正如《银行4.0》一书的作者布莱特·金所说,“Banking everywhere, never at a bank”。未来,金融业务科技化、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都成为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无处不在的智慧金融服务背后,对于数据发挥更大价值的依赖程度更加凸显,无疑将会对数据基础设施的能力有着更为极致的追求。

  可以说,未来银行的数据量、数据维度、数据处理能力将成为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金融机构要具备强大的底层数据承载能力,并从数据中挖掘和分析更多价值信息、为客户提供新型服务,就必须完成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

  华为助力银行全面迈向智慧金融时代

  今年的突发疫情使银行业进一步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很多银行都推出了“非接触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渠道或交易模式的这种小变化,将会掀起银行业务系统需求的大变革。

  随着银行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场景化和智能化业务,智慧金融时代将全面到来,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面临着交易海量、数据分析效率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围绕数据的“采、存、算、管、用”,华为近日发布金融创新数据基础设施战略。基于金融业全面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华为金融创新数据基础设施战略重点围绕银行的 “新核心,新服务,新渠道”,针对五大不同关键业务场景打造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全闪高可靠解决方案、两地三中心容灾解决方案、互联网金融存储资源池解决方案、智慧网点解决方案、智能运维解决方案。

  举例来看,全闪高可靠解决方案针对的是银行核心系统场景。核心系统作为银行最重要的业务生产系统,承载着产品与服务、业务流程、财务核算与管理、风险管控、客户关系管理及辅助管理与决策等金融机构业务的核心功能,需要保持“持续稳定”,以保障金融业务“恒稳在线”。采用华为OceanStor高端全闪存承载银行核心业务,可以通过盘控配合技术FlashLink以及端到端NVMe,实现0.05毫秒的极致时延体验,在保证系统寿命和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助力银行生产交易全闪加速。

  这在大量金融核心业务部署实践中均得到了验证。某股份制银行采用全闪高可靠解决方案后,该行信用卡业务峰值处理能力从每半个小时90万人次提升到630万人次。在处理能力增加的同时,实现了空间节约50%,能耗节约72%,整体运营成本降低66%,解决了银行“稳、快、省”的关键诉求。

  再比如,智慧网点解决方案针对的是银行网点渠道这一场景。目前我国银行业务离柜率已经超过90%,银行网点迫切需要找到一条与线上渠道角色分明、特色化经营的路线。而这条路线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

  智慧网点解决方案以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智慧屏等创新技术为基础,可以帮助银行网点营销能力提升超20%,运营成本减少约45%,安防方面自动预警,实现“增收、降本、降险”,全面转向智慧营销、智慧运营、智能安防。

  一直以来,华为坚定不移投入数据基础设施战略,并凭借领先的技术能力成为全球各行业数据存储与处理的优先选择。具体到金融行业,目前,华为OceanStor存储已服务于6大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超过280家城商行和农信社、超过150家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将其核心业务部署在华为OceanStor全闪存之上。

  技术变革正在加速重构乃至颠覆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在此过程中,华为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将帮助银行不断挖掘和释放数据的更大价值,为金融创新赋能。华为已于9月4日举办“华为金融创新数据基础设施战略暨2020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媒体发布会”,发布了上述战略和解决方案。据悉,9月10日,华为还将举办“2020华为金融创新数据基础设施峰会”,持续深化与合作伙伴的联合创新,助力银行业全面拥抱未来金融时代的到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银行“新基建”:通向未来金融的“新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