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中国食用油的历史!御米油和更本文化

饕餮食客,吃货百家。

身为一个业余美食评论者,偶然在翻阅网络菜谱时读到两句话,深以为然。

源自袁枚《随园食单》——“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荤菜素油炒,素菜荤油炒。”这两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以至于汪曾祺先生曾经引用过好几次。

我也曾在向长辈学习小菜的时候听过这种类似诀窍一般的嘱咐。

然而我在带着别人的经验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先在最初的一关就会停下,然后陷入无尽的思考——油,该怎么用?

中式厨房用油有着近乎执拗的一套经验理论。

油温?国外人一听掏出了温度计,中国人呵呵一笑,只需往锅里看一眼,手掌像施法一样在油面上一探,心里就有了数。

用什么油?中国人又会心一笑:四川辣椒红油必须用菜籽油炸或者花生油炸、徽州臭豆腐要用菜油才好吃、棕榈油用来做炸物更加酥脆、清炒虾仁就必须用猪油做,因为白……

无数的菜式总能搭配与他们相得益彰的油类。荤油炒素,素油炒荤,动物油配海鲜,增加丰腴的味道。

中国食用油的历史经验极为丰富。《周礼·天官·应人》:“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麤,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膻”可见这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对各种动物油的性质有所认识,因而强调某个季节、某种肉类要用哪一种动物油来烹饪效果才最好。

在《齐民要术》卷四“枣油法”引郑玄曰:“枣油,捣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形似油也,乃成之。”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植物果实中含油,并且已经会用简单原始的方式提取使用。

到了宋代,植物油的食用更加普遍,种类也有所增加。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云:“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一直到明代,植物油的种类更多,系统的造油方法也见诸记载,对各种植物油的性质、食量、不同的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香油、麻油、橄榄油、猪油、菜籽油……这么多种油,各有特点,要找出一种营养丰富,烟点高,适合大多数烹调场合的油还真不简单。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写到了一种作物:“研其米水煮,加蜜作汤饭甚宜;嫩苗作蔬食极佳,榨其米做菜肴,久食解胸闷、益血畅。”这种有着解胸闷、益血畅效果的油,被称为御米油,在民间又被称为“百号子”油。

在现代,也有人对御米油产生了兴趣,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营养研究,结果显示御米油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人体的抗氧化性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在食用方面,无论是中式厨房的煎炒烹炸焖熘熬炖,还是欧式厨房的沙拉冷菜,甚至直接直饮,都能发挥御米油不同方面的食用特点。

现如今,御米油已经风靡于国外大小餐厅,而中国,也在2019年由杭州更本文化有限公司拿下了甘肃普安康药业的战略合作授权,成为了国内唯一的品牌运营商。

更本文化使御米油重新寻回食用油属性,穿越百年,出现在中国大众的视野。

有人问烹调中什么最难?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最难。

御米油简简单单,却内藏天然健康的生命源泉。

一箪食一瓢饮里皆是平常心,认真吃喝,简单生活,我们的身心终将会被味蕾慢慢治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中国食用油的历史!御米油和更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