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并购浪潮之下 独立互联网企业的思考与生存

距离4月4日,美团宣布全资收购摩拜单车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正当大家为原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朋友圈中的“感谢,感恩。”唏嘘不已的时候,近日ofo的一纸声明再揭波澜,不仅撇清了与滴滴谈判收购的消息,还表明了ofo保持长期独立发展的立场。

几经沉浮后,火速蹿红的两大短途出行巨头分别走上了被并购与独立发展的道路。从群雄逐鹿到楚河汉界,看似是共享市场的角逐,实则是互联网产业并购浪潮下,互联网巨头们的较量,以及独立互联网企业的挣扎和坚持。

并购浪潮是资本游戏的必然

事实上,早在2015年,互联网产业并购浪潮就初见端倪。在经历了创业企业激增和风险投资总额创纪录后,中国互联网市场开始进入整合阶段,投资者们更倾向于并购手段,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彭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并购规模上涨了近4倍,达到556亿美元。其中,以BAT为代表的行业巨头,参与的交易量达到并购总量的40%。

并购浪潮的出现,源自多项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互联网巨头们需要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并购、投资等手段,完善产业布局,扩充商业帝国;二是创业企业或投资方,因为担心估值萎缩,而寻求其它战略。

然而,在这些背后,皆是资本导向的竞争。众所周知,互联网一直都是资本的宠儿,不少互联网风口企业也是因资本的助推而一夜成名。但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创业企业也难逃被资本裹挟的命运,BAT则是最常遇到的控局者。那么,在这场巨头的资本游戏中,独立互联网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想要“保持初心”的独立互联网企业

将BAT设定为“南墙”亦或是“巨人的肩膀”,更多是创业者内心的艰难抉择。背靠大树的确好乘凉,强大的资本支撑将成为抗衡市场竞争的有力条件。但对于一些独立互联网企业来讲,能够区别于BAT,成为“另一个存在”,也许是一件更酷的事。

坚持“初心”并非易事。独立互联网企业如何保证自己的话语权,并成功赢得资本以及市场的芳心?换言之,独立互联网企业如何创造生存的土壤?让我们来看看资本的答案。被称为“独角兽猎手”的华兴资本,近几年频频押注创业者,且成绩卓越。其中,“只投大赛道、前两名,项目要有核心竞争力、团队要有强悍愿景”是华兴投资业务的标准。可见,对资本而言,更看重的是赛道大和具有核心竞争实力的企业。

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同时,独立互联网企业也应从自身出发,更好的发挥天然优势。首先,凭借较短战线,独立互联网公司在技术、商业模式等层面的创新反应会更敏捷。其次,依托政策红利,从“互联网+”到“双创升级”都为独立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那么,有哪些独立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可借鉴参考?哪些领域为独立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即将于5月15日举行的TIC 2018(Think in Cloud 2018)大会也许会找到答案。TIC 2018大会邀请了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春雨医生董事长曾柏毅、听云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陈麒麟等大咖,就“如何创造让独立互联网公司生存的土壤”为话题,共同探讨独立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与未来。

TIC 2018大会主办方UCloud在近期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以15亿美元的估值位列独角兽榜65位,居云服务行业前三。能够在如此拥挤的赛道中表现抢眼,并不断获得资本青睐,得益于UCloud对于“独立互联网企业”身份的坚守。区别于巨头们的业务广泛,UCloud在创立之初,就明确了“只做平台、不做内容”的原则。伴随着2016年VIE架构拆分,政策的脱敏使UCloud为更多企业级用户服了一颗“安心丸”。在TIC 2018大会上,UCloud也将带来发展模式的分享与探讨,为多元化互联网格局的发展献力献策。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曾说过,“商业世界离不开资本的作用。但一个健康的商业世界,一定是创业者不被资本狂潮所吞没的世界。那宝贵的、不受干扰的初心,才能通向光明的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并购浪潮之下 独立互联网企业的思考与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