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未来之路,Serial ATA技术剖析与市场分析

前言

  Serial ATA这个名字,想必读者不会太陌生。随着今年几次重要电脑展会的顺利召开,Serial ATA更加如火如萘。为什么Serial ATA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呢?而又是什么在吸引着众多硬件厂商为之倾倒呢?追根究底,其实可以说,这只不过因为Serial ATA是个人电脑未来的发展方向。

      Serial ATA中文直译过来也就是串行ATA,它与目前广泛采用的ATA/100或ATA/133等接口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以前硬盘所有的ATA接口类型都是采用并行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因而统称并行ATA。而Serial ATA,顾名思义,也就是采用串行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可能有许多人会疑问,采用并行ATA方式好好的,为什么要”凭空”推出一个Serial ATA呢?串行ATA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追寻Serial ATA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初。也就是在IDF2000(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司就已率先提出了串行ATA的概念。当时主要的想法是传统的并行ATA接口类型虽然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但并行ATA所支持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而随着用户对硬盘接口带宽要求越来越高,必将会有耗竭的日子。因此,英特尔公司考虑干脆换种数据传输模式,高起点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

      继2000年Serial ATA概念被提出后,在IDF2001上,英特尔公司联合几家重量级硬件厂商(包括APT 科技、Dell电脑、蓝色巨人 IBM、希捷科技、迈拓公司等)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版,任何一种技术只有正式被确立为标准后才会有市场前景。因此,当到了IDF2002 Spring时,虽然支持Serial ATA 1.0的正式产品(包括硬盘、主板、控制卡等)都没有上市,但Serial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的技术规范。看来串行ATA是非要取代并行ATA走向主流不可了。

串行ATA标准的确立

  上文提到,到目前为止,Serial ATA 1.0和2.0标准已经确立。但至今为止,许多读者对SATA(串行ATA)的了解与认识可能只停留在SATA比PATA(Parallel ATA,并行ATA)速度快这个层面上,至于更多的技术细节,例如串行 ATA与并行 ATA有何具体的区别?串行ATA这么受推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等问题,恐怕绝大多数读者并不很清楚。

    

SerialATA技术的主推者(以上数据来自SerialATA1.0白皮书)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Serial ATA技术背景。Serial ATA是由Intel公司于2000年发起,目的是了为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Parallel ATA接口的新型硬盘接口技术,Serial ATA 1.0即第一个正式版于2001年正式确立,而在2002年初SerialATA委员会又公布了第二个正式版的Serial ATA串行标准。由于技术保密等方面的缘故,我们从SerialATA委员会那里只得到了Serial ATA1.0的技术白皮书,而Serial ATA2.0的更多技术细节就无从得知,至于第三代Serial ATA由于目前还没有正式确立标准,因此不确定因素显然更多,不过它们大概的技术特征情况在Serial ATA1.0白皮书中已经有所体现,如表1 所示。目前SerialATA委员会成员包括APT Technologies,Inc、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戴尔电脑)、IBM Corporation、Intel Corporation(英特尔公司)、Maxtor Corporation(迈拓硬盘公司)和Seagate Corporation(希捷科技)这六家。

SATA连接组件及其与并行ATA的技术特征比较

图3:Serial ATA连接组件示例(以上数据来自SerialATA1.0白皮书)

技术特征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近似速度(8B) 1.2GBits/s(150MB/s) 2.4GBits/s 4.8GBits/s
近似速度(10B) 1.5GBits/s 3.0GBits/s 6.0GBits/s
估计推介日期 2001年年中 2004年年中 2007年年中
接口组件 如图3 所示 与第一代一样 未定,可能会所有更新
连接电缆 如图3 所示(0-1米) 与第一代一样 未定,可能会所有更新
信号兼容 与第一代兼容 可能与第二代兼容,
也可能会与第一代兼容

表1:Serial ATA发展蓝图(以上数据来自SerialATA1.0白皮书)

技术特征 Serial ATA1.0(串行ATA) Parallel ATA(并行ATA)
最高数据传输率 150 MB/s
(SATA3.0中最高可达600MB/s)
133 MB/s
(这是ATA/133所能支持的最高值)
使用电压 12v、5v、3.3v 12v
接口组件 如图3 所示
连接电缆 0-1米长的连接电缆 40针80芯电缆
数据通信模式 信号串行传输 信号并行传输
连接模式 如图5 所示 如图4 所示

表2:串行ATA与并行ATA的技术特征对比

      综合比较如表2 所示的两种接口类型的技术特征,不难得出,SATA相对于PATA有如下优点。首先,串行ATA 的数据传输率比并行ATA高,因此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极速狂飙”的体验。最明显的一点,在SATA1.0中就能达到150MB/s的突发数据传输率,这比目前最新的并行ATA标准ATA/133所能提供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略高一筹。而从Serial ATA发展蓝图中可以看出,串行ATA最终将实现存储系统突发数据传输率为600MB/s。这确实很令我们激动不已,假想一下,如果硬盘有高达600MB/s的数据传输率就不会有人老抱怨自己的硬盘是目前系统的瓶颈了。

      其次,串行ATA在系统复杂程度及拓展性方面,是并行ATA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在Serial ATA标准中,理想状态下只需要四支针脚就能够完成所有工作,第1针供电,第2针接地,第3针作为数据发送端,第4针充当数据接收端(实际情况如图3 所示)。另外由于Serial ATA使用这样的点对点传输协议,所以不存在主/从问题,并且每个驱动器是独享数据带宽(如图5 所示)。由此它就能为用户带来以下两大好处。第一、用户不需要再为设置硬盘主从跳线器而苦恼;第二、由于串行 ATA采用点对点的传输模式,所以串行系统将不再受限于单通道只能连接两块硬盘,这对于想连接多硬盘的用户来说,无非是一大福音。

    

标准ATA系统连接设置示意图

    

串行ATA系统连接设置示意图

      上面提到的的全是SATA的优点,简单的连接方式、更广的拓展性再加上最终实现600MB/s的数据传输率确实很诱人。但分析SATA的接口特征,不难看出,Serial ATA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兼容性问题。由于Serial ATA采用与Parallel ATA完全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它们之间自然无法直接通用,除非额外加载一个类似转接卡之类的控制器。由于SATA的兼容性问题,将会使现存的10亿个并行ATA设备以后无法直接在串行ATA系统上正常使用。

      不过一项好的技术,在人们备加关注它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就目前而言,解决SATA的兼容性问题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给SATA一个过渡期,即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户即能使用SATA,又能使用PATA,也就是在主板上同时拥有这两种接口类型。第二种办法就是用户加装额外加装接口转接卡。

SATA市场状况

  从上面对SATA的技术分析来看,SATA已完全具备取代PATA的前期条件。对于任何一种有市场前景的新型技术,硬件厂商肯定都是一呼而上。就目前市场状况来看,面对即将浮出水面的串行ATA接口,下面四大领域的硬件厂商的动作比较大,即芯片组厂商、主板厂商、硬盘厂商和控制器厂商。从近期举行的几次大型电脑展会和发展论坛(即IDF2002 Spring、CeBit2002和Computex 2002)也证实了这点。

支持SATA接口的Intel Springdale芯片组

支持SATA接口的希捷酷鱼V硬盘

  面向即将到来的串行ATA,用户应该怎么看待呢?我想对于广大普通电脑用户来说,唯一能做就是坐以待视,至少目前市面上还根本买不到任何一款SATA的产品,虽然希捷在上个月正式发布了新酷鱼V硬盘,但支持SATA的酷鱼也要等今年秋天才能上市。而各主板厂商,虽然也迫不急待,可再急也得等待SATA硬盘出世,不然推出支持SATA主板就根本无用武之地。当然,考虑到绝大多数用户仍然在使用PATA接口的硬盘,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后的主板将会同时提供SATA和PATA接口插槽。

      而对于新型主板来说,最理想的做法是直接支持SATA,而不用通过第三方控制芯片来支持SATA,因为那样即增加了主板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可能不能充分发挥SATA的优势。所以支持Serial ATA的芯片组正式大批量上市的时候将是Serial ATA彻底走向主流的时机,同时结合AGP 8X等这些优秀的技术,未来电脑将会为用户提供一些更高层次的系统性能基准。依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Serial ATA将会在今年冬季上市,而真正走向千家万户可能要等到2003年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未来之路,Serial ATA技术剖析与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