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云成“形象工程”

安全风险和应用缺失的隐忧

  从独占到租用的方式就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云计算正是如此把原来的计算能力、储存资源,就是大公司独享的资源变成大中小用户都可以使用的资源。应用和安全是发展云计算的关键所在。

  当很多人为这一划时代的信息革命叫好时,一些人却对此表示出了担忧。让他们不安的是,身为信息领域“霸主”的美国,将通过开辟“云计算”时代,进一步加强其对全球信息的控制权。近年来,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云计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次超过1800人的美国IT职业人员调查中,有48%的人表示软件即服务(SaaS)及云计算的风险大于其收益。此外Gartner公司发布的报告中就列出了云计算技术存在的7大风险:特权用户的接入;可审查性;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调查支持和长期生存性。

  TPI公司的调查发现,云计算运用主要在低风险技术领域。有79%受访者认为云安全不充分;49%担心云计算与传统系统的集成问题;而另外49%则担心数据丢失问题。一半的受访者担心合规问题、灾难恢复及业务持续性问题。

  对于云计算的推动不能因噎废食,尤其对于刚刚涉足云计算的中国,首要的是在云计算下增强安全意识,清楚地认识到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确保安全。但愿随着需求的激增,对于安全的担忧将会在不断升级防护技术中被逐渐淡化。也许诚如微软CEO鲍尔默所说,“无论何时何地,坏人总是存在的。”

  目前中国云计算发展所遇到最大的问题:概念很热,应用较少,太虚无缥缈。虽然云计算已有几年发展时间,但是应用太少,而云计算厂商更多强调基础建设,无法落地,导致云计算离普通用户更加遥远。许多云计算厂商的负责人乐于相信整个产业的规模之大,普通用户也愿意引用这一时髦概念成为谈资。然而,云计算兴起之后的几年,用户仍然感觉遥不可及。

  媒体曝光的很多云计算基础建设项目,经过初期建设之后,很少会有下文。没有应用层面上的服务,云计算对于用户来说就是浮云。真正像亚马逊提供EC2云计算出租的服务,目前中国没有几家企业能用得上。甚至目前中国99%的企业不需要去租用运算能力、储存能力的云计算服务。仍然以应用级网络服务需求居多。

  某记者在对众多中小企业有关云计算的调查中发现,某“国内第一个云计算中心”居然没有一个有关云计算的应用。“这家企业只是花费巨资买了一大堆设备来构建所谓的‘云系统’,但实际应用却少得可怜,更别说能给企业提供服务了”。

  将云计算服务充分落实到用户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加拿大云平台软件公司Enomaly的首席执行官雷尤温?科恩表示,“虽然企业本身是需要云计算的,但现如今私有云市场尚不明朗,私有云进入日趋完善的企业IT还有待时日。”

  云计算的另外一个最大的症结在于具体应用是否能够落地,如果普通用户接触不到这些应用,那么云计算离大家还是非常远。云计算概念已经非常好,基础设施也非常不错,商业模式也很好,但缺乏的是如何将云计算应用到具体的用户身上。如果建成的云计算中心仅仅是一个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能给用户提供有效服务,实际功用不能落地,云计算的价值如何才能体现得出来呢。

  普及云计算要先解决互操作问题

  云计算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宣传的鼎盛周期,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云计算要想全面普及,各大厂商就需要放弃分歧,并且就云计算平台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达成一个统一的原则。云计算互操作性是指抽出各云端之间程序设计差异的能力,这是云计算使用普及化的关键。

  云计算如何定义对于消除市场的混乱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厂商都在使用“云计算”这个词汇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个统一的定义可能不远了。

  几乎每天都有云计算部署的消息传出,但是,专家说,互操作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可能影响到云计算业务的全球性扩散。私营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是必需的。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模式,给产业变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CIO们提供了新的IT建设思路。但是,只有政府、厂商和用户的共同能力,才能促使云计算进入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