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施耐德电气解决方案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报道   积极应对危机,施耐德电气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2009年2月25日上午9时,北京九华山庄三楼多功能会议大厅里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施耐德电气集团的现有和潜在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来自高校和媒体等愈3000位嘉宾汇聚一堂。在一阵阵浑厚激扬的鼓声中,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杜华君带领管理团队一起拉开2009年施耐德电气解决方案峰会的帷幕。气势十足、充满节奏的鼓点振奋激荡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声势浩大的场面让大家群情激昂,一扫金融危机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火热轻松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寒冬”中的暖意。


峰会上,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杜华君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国、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硕对经济环境和行业走势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讨。


                                  


                                                             峰会现场


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环保节能趋势,嘉宾们一致认为,经济危机使金融行业和实体产业能够在较为合理的劳动力价格和外部比较宽松的资源环境下,从容地进行技术和资源储备,在国家合理的政策调节下,大家有必要对2009年中国经济充满信心。而伴随持续的经济低迷,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压力,全球化、互联化、简单化、安全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势在必行。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杜华君对此表示:“只有深刻洞悉挑战和行业发展趋势,才能赢得先机,很明显,施耐德电气走在了市场的前列。“善用其效,尽享其能”是施耐德电气持之以恒的目标,我们相信未来将因‘节能增效’而更加美好。”
事实证明,施耐德电气一直以来在中国市场的耕耘已经获得收获。针对能源和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和网络、楼宇以及住宅等领域这五大市场,施耐德电气有针对性提供100多套节能增效解决方案和300多种节能增效产品,帮助客户节约高达30%的能源消耗。在去年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施耐德中国的业务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中国也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与施耐德电气一如既往地提供世界领先的技术经验和为中国客户定制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密不可分。


                                  


                                                 主席台上嘉宾们座谈


在近百个展台和三个演示中心组成的4000多平方米的峰会展示区里,集中展示了施耐德电气在能源与基础设施、建筑、数据中心与网络和民宅市场的节能增效解决方案。各个展台前工程师们在进行现场专业讲解;演示中心里嘉宾互动体验着解决方案;近50场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行业论坛让嘉宾充分了解解决方案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地位。同时,施耐德电气还集中推出了数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新闻发布   转变定位 打造全球能效管理专家


2009施耐德电气解决方案峰会新闻发布会在下午二时召开。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杜华君、施耐德电气中国市场总监纪华德,以及中国区CFO魏颐德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由杜华君为大家介绍了施耐德电气在2009年新的公司定位——更多收获,更低消耗,成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这个定位来自于中国对全球六大趋势的分析。


杜华君:前些年,施耐德电气被称为“全球配电和自动化的专家”,主要是从事配电和自动化两方面的项目。近些年来,我们的业务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楼宇自动化和楼宇自控等。2007年,施耐德电气收购了APC公司,这使我们在关键电源和制冷领域有了很大的突破。因此,我们有了新的定位。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杜华君


2008年施耐德电气的销售业绩实现了6.6%的增长,销售额从173亿欧元增长到183亿欧元,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区实现了34亿欧元的销售额。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们在其他领域仍保持了相对健康的增长,2008年施耐德电气全球资产与四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我认为在经济危机下,各企业都在减少开支,降低成本,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时候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把最好的产品提供给客户。


2008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赈灾中都有非常积极的举措;北京奥运47个场馆和辅助设施都有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相关行业评奖活动中,我们也屡获殊荣。


施耐德电气对现在的经济危机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磨炼,施耐德电气将在经济危机之后变得更加强大。


纪华德: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施耐德电气在节能增效方面的重大举措。


全球变暖以及环境的污染目前已成为人们重要的话题,一方面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保持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还要让社会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而人们所要做的是尽可能优化和减少能源的使用。


施耐德电气的策略就是把节能增效做在最终的使用环节上,从更换节能灯泡做起,进行自动化控制,实现主动节能。在被动和主动节能之间,我们更加强调主动去节能,而不只是简单地使用节能产品,更主要的是要不断地监测它,同时把能源优化,这样才是真正的主动节能。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节能增效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甚至全球的头等大事。我们要为客户提供更简单、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在能源的消耗和使用方面帮助客户实现节能增效。


专题访谈   整合资源 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在行业类专访分会上,施耐德旗下的关键电源及制冷服务提供商APC公司中国区总裁邱成弟、APC大中华区的市场推广经理谢卫刚与行业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


                               


            施耐德APC公司中国区总裁邱成弟和市场推广经理谢卫刚接受采访


记者:APC如何充分利用施耐德的资源来发展业务和提高业绩?


邱成弟:施耐德收购APC,并将APC与梅兰日兰合并,成为施耐德旗下的IT业务部门。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希望提升关键电源及制冷业务,取得更多的成绩。


在施耐德眼里,整个全球市场是自动化、配电、楼宇、IT四大部分。APC作为施耐德IT业务部门的一部分,可以充分利用施耐德四个业务部良好合作的这个资源,帮助更多IT行业用户去解决问题。我们希望APC提供的不仅仅是IT业务的解决方案,还要为IT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就企业本身来说,施耐德在收购、合并一个企业的时候,会继续发挥这个企业原有的特点和优势。APC擅长的是分销,因此对于渠道业务部门,我们还会以APC固有的特征重新组建部门。将来,我们可以从施耐德获得财务、人力资源和管理团队的支持,这对APC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记者:APC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会重点关注哪些行业?


邱成弟:首先对我来说,我希望把APC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重组策略将有三到四步,作为全球领先的关键电源与制冷服务提供商,APC在渠道分销方面是全球上运营最高效、最好的公司之一。


其次,对于APC来说,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帮助客户应对金融危机,使客户可以在他们面临任何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也是我们的第二个战略。


第三个部分在APC的战略中也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互联网互相交流,获得信息,信息爆炸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即便是金融危机也无法阻挡。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需要互联互通。所以APC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不仅仅针对IT或者银行,更要面对所有的行业。这也是APC为什么关注数据中心和互联网的原因。随着数据信息呈现不断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将来数据中心也会迎来一场革命。


记者:在经济不景气环境下,高效企业的意义是什么?


邱成弟: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都会遇到危机,但最终经济都会复苏。企业要保证不断增长,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我们要为世界的六大趋势做好准备。衰退总会过去,施耐德有强大的实力,在复苏的时候抓住机遇,业界的领袖要帮助企业高效、持续、科学发展。


记者:中国的电源及制冷服务市场在未来发展中有哪些潜在机会?施耐德电气如何发掘这些商机?


邱成弟:首先是市场的机会,中国的市场巨大,尤其近年来,中产阶级成长很快,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正好适合他们的需求。第二,无论是UPS还是制冷产品,最终比较的就是对客户的服务,客户服务也是机会。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正在缩减服务相关的费用,而APC则继续在服务方面增加投入,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对构建高效、绿色数据中心需求的提升,类似环保、减耗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APC依托施耐德电气集团广泛的产品线和业务群的合作,将可以为用户提供真正节能、减耗的整体解决方案,而这正是施耐德的长处——善用其效。因此我相信,中国市场充满着发展的机会。


                                      


                                         关键电源与制冷服务专访分会现场


 


一个小时的访谈会很快就接近了尾声,邱成弟先生一一解答了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介绍了他上任三个月来的所做的三件事:一是倾听客户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二是倾听合作伙伴的声音,了解他们所需要的支持;三是倾听员工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


访谈会让记者们感受到:施耐德电气集团在中国电源及制冷市场的投入和努力,将会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