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这个愿景的核心是英特尔的集成众核(MIC)架构。昨日,英特尔在北京举办了高性能计算媒体沟通会。会上,英特尔宣布将在2011-2020这个十年期的末期实现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计算性能(ExaFLOP/s)的宏伟愿景。该愿景是指能够在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计算操作,其性能表现相当于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百倍之多。
TOP500:英特尔位置稳固
对于最新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榜单,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服务器平台产品经理张振宇指出,在本届榜单中,基于英特尔架构的系统有387套,占据了77.4%的份额,有近90%是基于英特尔架构处理器构建的。英特尔仍是TOP500中最大的处理器供应商。
相比上届榜单,在TOP10中,英特尔架构的系统增加1套为5套,TOP30中,增加1套为12套,TOP100中增加3套达到了49套。
本次TOP500榜单的第一名,富士通出品的K计算机,采用了68544颗SPRAC64 VIIIfx处理器(每颗处理器8核),共548352个核–两倍于TOP500排行榜中所有系统的核数。K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是榜单中后5个的总和。让人感觉,这套系统疯狂。
对于第一名的这套系统,张振宇表示,不便对其他架构的机器发表评价。但他同时表示,“SPARC并不是英特尔主要对手,他们在TOP500中的份额很小。我们对至强和未来的MIC充满信心。”
张振宇指出,除去排名第一的K计算机,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所有系统的RMAX占据了TOP500中的75%。
张振宇在接受CNET科技资讯网采访时指出,在英特尔HPC路线图上,英特尔在可扩展性、能效与性能、众核方面都有系统布局。
众核明年底亮相
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亚太和中国区高性能计算/工作站方案架构师何万青博士透露,英特尔坚守高性能计算细分战略,英特尔至强处理器面向主流应用,而英特尔将在明年底发布的MIC(集成众核)架构面向高度并行计算。
对于本届TOP500榜单,何万青表示,“我们并不会可以追求排名,没有必要,我们更在意的是客户的应用需求。”
英特尔 集成众核(MIC)架构是包括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在内的英特尔公司现有高性能计算产品家族的关键补充,它将有望引领行业进入百亿亿次计算时代。首款英特尔 集成众核(MIC)架构产品(代号为“Knights Corner”)计划采用英特尔支持创新的3-D三栅极晶体管的22纳米制程技术。目前,英特尔正在向指定的开发合作伙伴发售英特尔MIC软件开发平台(代号为“Knights Ferry”)。
何万青透露,在本次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英特尔与部分合作伙伴一起演示了“Knights Ferry”平台的早期应用成果。这些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尤利西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莱布尼茨超级计算中心(Leibniz Supercomputing Centre,LRZ)、欧洲原子能研究机构(CERN)和韩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KISTI)等。这些演示展示了英特尔 集成众核(MIC)架构如何带来性能和软件编程上的双重优势。
众核将改写HPC格局
“虽然这次第一不是基于英特尔架构,但是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市场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未来十年,英特尔将引领HPC进入百亿亿次计算时代。”
要在未来实现百亿亿次级别的性能,不仅需要行业与政府的通力协作,还需要采用英特尔集成众核(Intel Many Integrated Core,Intel MIC)架构所开创的新方法。管理互联网共享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管理不断增加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成本以及应对各种各样的其他挑战,都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而这些资源只能依靠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来提供。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Kirk Skaugen)此前指出:“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显然是目前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的理想架构。英特尔正在进一步扩展它对高性能计算的关注,利用我们针对千万亿次以及未来百万万亿次工作负载的集成众核架构,引领行业开辟下一个领域。英特尔拥有领先于整个行业的制造技术、全新的架构创新成果以及让用户感到熟悉的软件编程环境,它们都将推动我们逐步实现激动人心的百亿亿次高性能计算目标。”
何万青向CNET科技资讯网透露,MIC针对的是高性能计算中5%的高度并行应用,将在2012年底推出,其采用22nm制程,核数在50个以上,支持高度的向量和矩阵计算。
“MIC不但支持异构的以至强为主的编译器、编程模型,还支持以众核为主的架构,英特尔还演示了MIC和至强的集群,我们计划支持Redhat和SUSE Linux。”
何万青表示,MIC面世之后,高性能计算产业将进入百亿亿次计算时代,英特尔将引领这一时代。“届时,HPC市场的格局将再次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