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数据中心争战升级

核心提示:自四年前Sun 公司的BlackBox(黑盒子)首次面市以来,从IBM、惠普,到谷歌、微软、思科,越来越多的IT巨头争相加入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争战。由于迎合了当前用户在存储和计算能力等方面快速提升的需求,且无须通过投资兴建新的数据中心或者扩展现有场所的便捷方式实现,这种可以被一辆卡车随拖随走的货柜式集装箱数据中心,正在成为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新宠。

  2007年10月9日,当Sun 公司首次发布其一款被称作“黑盒子”(BlackBox)的产品时,很人有人意识到,BlackBox将就此开启一个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时代。今天,这些已变为现实,尽管Sun已将自己卖掉。

  在刚刚落幕的英特尔IDF上,英特尔与其与富士康联手展示了其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就在此前几天,浪潮在北京发布了“Smartcloud”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加上较早时期推出同类产品的IBM、惠普、思科、微软、谷歌等行业巨头,可以料想,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的下一竞争将更趋直面与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浪潮将集装箱数据中心建设理念确定为“云海”,这不仅迎合了云计算前沿应用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开创了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产品化的先河。

  众所周知,云计算的魅力在于,用户可以像水电一样方便地获取IT服务,而实现云计算美好梦想的重要前提就在于承载云计算的基础平台–数据中心。随着云计算应用的迅速普及以及各类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数据中心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对比传统数据中心,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优势显而易见。以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Smartcloud为例,其实现了数据中心IT设备、制冷、供电等功能单元的高度集成和产品化,打破了传统数据中心从选址建设、设备采购到部署安装的传统工程模式限制,以标准化的产品形态实现一体化交付,将长达几年的数据中心工程建设与系统集成过程,简化成一站式、可移动的产品部署,实现即到即用、即插即用。

  以建筑面积为10000㎡的大型数据中心为例,采用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建设周期缩短仅有原来的1/4-1/5,基础建设投资节省45%;密度提高2倍以上,管理费用降低97%。

  在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看来,作为云计算服务的关键基础平台,数据中心迫切需要以创新的思维重新构建和管理数据中心生命周期,推动工程化、呆板化的传统数据中心向标准化、产品化的CDC(cloud data center)转型。数据中心的产品化将成为一种趋势。

  实际上,对于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Smartcloud的发布,同时也是其继“云海”战略之后,布局云计算市场的又一重大进展。2010年,浪潮启动“云海”云计算战略,正式发力“行业云”。浪潮表示,Smartcloud将与浪潮大服务器、海量存储和云操作系统共同构成浪潮云基础架构的三大支撑性产品。在此基础上,浪潮将于年内推出32路高端容错服务器、PB级海量设备和云海操作系统,届时,浪潮将完成云计算在基础架构层的产品布局,全面进入云计算落地应用期。

  打破传统机房画地为牢的限制,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以其一体化交付、模块化、智能化等特点为客户带来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新体验。云计算在国内其实才刚刚起步,下一步,随着更多方案商的加入,围绕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的争战也将愈演愈烈,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