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向高附加价值方向进行产业升级,其中信息技术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若能适时把握信息科技演进换代的节奏,企业将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获得跨越式的发展机遇。今天,中国企业正行进在这一重要转折点上,对于“转型的智慧”的探讨与思考,也因此尤显重要与迫切。
◆ 智慧转型成就蓝色巨人
作为IBM在中国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动,2011年,IBM论坛也迈入了第十个年头。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2011 IBM论坛上,IBM以“转型的智慧”为主题,在分享、总结2010年重要成就的同时,还发布了2011年市场策略,并就中国企业在未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转型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希望透过这次活动,IBM能够配合中国企业去打造一个更成功的五年、十年甚至百年,帮助他们继续做大做强、永续经营,同时实现智慧的转型;帮助政府在‘十二五’发展中,进一步做好产业和民生。”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表示。
说到转型,IBM本身其实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一百年前的1911年,IBM公司创立。一开始,IBM只是一家生产穿孔卡制表机、钟表、秤和奶酪切片机的制造企业。此后,IBM 开始将所有赌注投向计算系统,包括计算机内存、个人计算机、软盘、硬件磁盘驱动器、可复写CD、信用卡磁条以及运行ATM机的技术等,这些都为如今的技术行业奠定了技术根基。这也是IBM公司的第一次转型。
第二次转型在上世纪60年代,IBM把握先机,开启了大机时代;第三次转型在1990年,IBM前任董事长郭士纳再次准确制定了“整合与创新”的发展核心,快速进行了一些列变革,不但让公司起死回生,还为日后的业务拓展和业务模式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BM成功转型的实现经验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要能够引领商业应用趋势;第二,企业要善于把握转型契机;第三,企业应建立崇尚思考与变革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企业立于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市场与战略部门总经理Ginni Rometty指出。
经历了百年创新转型历程的IBM,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赫然在目:2010年全年营收999亿美元,净收入148亿美元;连续三年获得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第二名;在企业创新方面,所获专利连续18年名列世界第一。
两年前,当IBM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战略,这在当时很多人们看来,其还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到今天,已有50多个国家的企业和组织加入这一进程,用1200多项实际案例证明了智慧的系统可以成功应用于交通、制造、能源、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智慧的地球”愿景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前景广阔。
◆ 化转型压力为创新动力
在企业界,转型永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一些企业因为转型及时获得了弯道超越的机会,而另一些企业,则因为对形势的判断失误而错失发展机会、甚至最终从市场中销声匿迹。
1994年,由中方与日方合资建设的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在中国大连正式成立,准备生产录音机与录像机。在设备即将投产之际,市场上开始逐渐出现CD、DVD等新型播放设备。由于对技术转型的预见性不足,华录录音机、录像机无声无息退出市场。
再来看VCD,虽然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中国实现了全世界第一台采用压缩技术的VCD,当由于当时专利意识的淡薄以及产业化不足,最后还是被DVD所取代。现在中国生产了全世界70-80%的DVD,但是其中的专利费就占到整体成本的40%以上。
此外在CRT电视与平板电视领域,2004年,河南安彩集团以4990万美元买断美国康宁全部9条彩色玻壳生产线,但收购完成后,生产线却没能投产;同年,TCL收购了汤姆森公司CRT电视生产线,本想借机进入欧洲市场,但可惜CRT市场已是江河日下。此际,LED技术风生水起,CRT技术最终被取而代之。
“在技术换代的时候,特别要关注破坏性的技术。金融危机之后,信息产业竞争格局发生的技术变革,实际上也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工程院秘书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指出,中国的企业要将转型的压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要在产、销、供、需等管理中多方挖掘转型的智慧。
在邬院士看来,当前推动中国企业转型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机遇,二是压力。机遇方面,主要包括持续战略机遇期、广阔的国内市场、小康社会的需求以及新兴产业的机会等;在压力方面,则主要涵盖了资源能源约束、节能环保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际贸易摩擦等。而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七大新兴产业中,就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等。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又包括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信息服务等。
不难看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向高附加价值方向进行产业升级,其中信息技术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若能适时把握信息科技演进换代的节奏,企业将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获得跨越式的发展机遇。
围绕这样的政策需求及产业背景, 2011年,IBM大中华区确定了三大发展战略:协作创新、企业转型和支持民生。具体行动包括: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两化融合,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享自身的转型经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并进一步利用“智慧的城市”战略和相关技术,在提高食品安全、医疗质量等保障民生的方面做出贡献。
◆ 三大战略为客户带来更大价值
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展,2011年,IBM大中华区将从支持区域发展、引入智慧运算和增强服务能力等三个方面,来加强对于自身的建设。
在区域拓展方面,IBM将继续提升区域市场在大中华区的业务比重,并计划到2015年把在大中华区的分公司数量扩大到60家以上。2011年,IBM第30家分公司–IBM呼和浩特分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显示了IBM希望利用自身领先科技,推动区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智慧运算方面,IBM在此次论坛上,同时发布了“智慧的运算”战略。“智慧的运算”是帮助客户实践智慧地球理念的重要战略,围绕大规模的数据整合、优化的系统,以及云计算交付模式,通过整合、自动与安全三个要素,“智慧的运算”将推动IT实现重要转型,从而带来突破的经济性与价值。
此外,IBM从投资人才入手,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包括加强研发力量的投入以及专业服务团队构建等。正是基于包括人才在内的多项管理机制的有效建立,IBM中国在IBM全球的重要性亦日渐提升。在这次转型中,IBM中国同样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但是IBM新兴市场的总部所在地,而且成为IBM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服务和制造中心、以及对中国客户的支持中心。
“从1934年IBM在中国的第一个客户北京协和医院,到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客户沈阳鼓风机厂,IBM在中国的每一个转型时期都能提出来高附加价值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相信在2011年,IBM将为客户带来更多更大的价值。”钱大群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