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 IT当家

3G牌照已经发放,国内的3G业务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电信运营商在3G策略上的飘忽不定,使3G的前景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机会在哪里?该如何参与?对于3G这个庞大的系统而言,将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并不好说,但在很长的时期内,IT还会是3G的主战场。



理论上,3G是移动通讯网络的升级,但其实际应用绝不局限于通讯。3G网络并不只是为手机设计的通讯平台,而是一个通讯与计算紧密结合的融合性网络。在当前基于通讯网络的各项3G增值服务没有成熟之前,笔记本电脑等IT产品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3G网络优势的最理想终端产品。在用户层面,这些IT产品的用户也是肯为3G埋单的最早用户。


两张网络


简单地看,3G可以被视为固定电话+ADSL的移动版本。与有线时代类似,3G也同样分为两张网络,一张是传统的通讯网络,一张是宽带网,这从电信运营商将3G通讯费与上网费分开单列的广告宣传中就可以看出来。


与固定电话时代不同的是,3G时代,通讯与宽带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区隔,二者的融合更加紧密。不过,伴随3G技术以及市场的不断发展,3G所包涵的内容,准确的说应该是市场对于3G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般意义上将,3G指的是移动通讯网络的升级,在国内3G牌照没有正式发放之前,市场对于3G的理解均是这个概念。而在3G牌照发放之后,尤其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3G业务正式开动之后,市场更加倾向于将3G看作是移动宽带网络。


实际上,虽然具体的战术不太一样,但各大电信运营商均将3G的移动宽带功能作为3G推广的突破口,显然是给3G下了更加明确的定义。


今年4月,中国电信的3G业务正式启动。自业务展开之初,中国电信就将IT领域视为重点,不仅为IT产品的用户制定了诱人的套餐,还将业务的拓展放手IT渠道,并且将全业务营业厅开进了中国最大的IT零售连锁——宏图三胞。中国电信在IT领域推广3G的决心可见一斑。


在国内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伴随3G最先亮相的终端产品也不是传统的手机产品,而是新型的上网本。今年4月,中国移动与数十家IT厂商在上网本产品上展开战略合作,将上网本作为TD-SCDMA网络的最理想终端产品加以推广。


与中国电信略有不同,中国移动持有的是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也是国内最早从事3G网络商用化的电信运营商。在3G业务的推广上,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也有所不同。推广初期,中国移动坚持在自有体系、3C卖场以及通讯渠道内对3G业务进行推广。


显而易见,在移动宽带互联的定义下,IT产品自然成为3G网络的中坚力量。当然,在电信运营商眼中,3G不仅仅是移动的宽带互联技术,运营商也不满足于接入提供商的角色。统计显示,2008年电信业务收入8139.9亿元,非语音业务2693.9亿元,增值业务的收入为1769.2。在中国移动的收入占比中,增值业务达到了25.7%。


统计中所体现的增值业务,所指的是基于通讯网络的增值业务,这是电信运营商所看好的3G网络所代表的另外一层含义。不过,基于3G网络的增值业务,目前还只能用“不是很成熟”来形容。不过,市场普遍认为,增值业务是目前电信产业最主要的推动力。电信运营商自然也是看好了3G的机会,希望能够通过3G扩大增值业务。目前中国移动开展的手机应用程序商店MOBILE MARKET业务即是最据代表的尝试动作。


 



高鸿通信公司总经理孟汉峰:3G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各项业务依旧会延续现有的免费模式,
增值服务商必须要开发出新的、能够让用户掏腰包的服务,否则难以生存。


 


高鸿通信公司总经理孟汉峰认为:“与互联网的免费模式不同,移动互联网具有健康的商业模式,在其上进行增值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3G时代,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空间目前还真的说不清楚;但在2G时代,简单的短信、图铃等增值业务就可以拯救国内互联网产业,这个案例给了3G更多的遐想空间。


电信运营商不愿在3G时代仅作为接入提供商的最主要目的也在于此。不过显而易见,3G增值业务目前还并不成熟,新的、引人的应用并不多见,目前电信运营商能做的还主要是接入服务。从目前的角度看,运营商现阶段也必须要把接入服务做好。毕竟只有用户实现了应用体验,才能谈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