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升级转型压力与机会并存

本刊记者 余文

提到制造业,特别是IT人,最容易联想到的是那家给苹果代工的巨无霸—富士康。一点不错,从富士康近年来的变化,就能探寻到典型中国制造业的变化趋势和 IT 商机。

事实上,在以往制造业云集的珠三角地区,由于人力成本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往成本 更 低 的 内 陆 地 区迁 移 。“ 因 为 人 力 、 能 源 、原材料成本上升,广东制造业现在难度很大,很多企业关门或者迁移。”一位当地 IT 渠道商这样介绍。相对而言,华东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市场需求相对平稳,甚至有复苏的迹象,反倒是供电紧张对长三角制造业造成了较多的负面影响,从这一角度,以长三角为首的制造业在采购需求上更显示出了对低能耗的重视。比如日前在宁波举办的“赢在执行”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与会者就对可直接降低IT采购成本和能源消耗的云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制造 业种类 繁多,比如在专注于制造业的ERP软件厂商鼎捷软件的细分中,就可以划分出多达140多个子行业。不过,不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都面临着从外贸转向内需市场的挑战,国家十二五规划也对制造业提出了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要求。

我们大致找出制造业的三个热点方向。其中之一就是消费电子业的转型。一 个 例子 :华录 1 9 9 0 年代从做 模 拟 录像机机芯开始起家,随后在数字化的潮中转向 VCD 到 DVD 机芯,一度被称为世界DVD机芯工厂。不过,随着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华录副总裁尹松鹤坦承,消费电子制造企业必然面临着再次转型。据他透露,目前华录已经加速提升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产业集团的影响力,开始涉足影视制作,新媒体服务等第三产业。

实际上,华录在朝着第三产业转型之前,已经从单一的机芯制造,向机芯、光投一直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延伸,这在中国终端制造产业中比较少见。相较而言,中国制造业大多是水平分工协作的方式,横向切得非常细。比如一家生产马桶盖的企业,营收就能达到18 个亿的规模;又比如广东佛山以生产建筑陶瓷闻名于世,但那里的制造业几乎从来没有想过去做整体的厨卫设计装潢。国内的这一方式,和欧美一些大型企业从零组件到自主研发的整机产品到服务、咨询一条龙的做法完全不同。

对于这类传统制造企业而言,ERP的实施成功与否仍然对其的产业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路杰机械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玉环县一家典型的汽摩配生产企业,当地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因此企业之间对于资源的争夺非常激烈,与此同时,公司生产产品规格多达上万种,导致企业内部生产模式、生产工艺转换复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哪家能够成功实施 ERP,就很有可能在同业中迅速取得规模优势。所以,在路杰机械总经理亲自带队确保 ERP实施成功后,该制造企业产值始终逐年递增,到 2008 年最高峰的时候,员工将近500人,产值超过1.1亿元人民币。有趣的是,从路杰机械离职的员工只要会用ERP,马上就能在当地制造企业找到工作。由此可见当地企业对信息化的渴求。

应该说,这是国内大多数制造企业所面临的产业升级难点所在,但同时对IT 产业也是机会。相较而言,华录的垂直整合给一些面对消费市场的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思路。比如在家纺和鞋服制造行业也面临从代工外销到创立品牌主打内需市场的转型,而国民消费水平的升级直接驱动着家纺行业的发展。家纺企业接近服装、鞋类企业,要求网点铺设面广、快速销售、掌控终端;但又不像服装企业,产 品 品 类 、规 格 相对 较 少,对 季 节 敏 感 度 、存货风险等要求相对较低。

“公司原来也有信息系统,但不够全面,且有局限性,比如财务和业务是孤立的,信息流不通,这就造成日常管理困难,库存、营销、采购等环节前后核对信息均存在问题。”水星家纺副总经理周忠解释说,在整个行业都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必然要求信息化做出调整。实际上,快销品制造行业掌握终端的销售即时信息至关重要,这又反过来影响开发设计、订单生成、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环节。所以,这类制造业已经在布局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垂直整合,也是IT企业的机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