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DOITAPP
DOIT数据智能产业媒体与服务平台
立即打开

远程医疗——会诊预约

远程会诊系统

事实上,远程会诊是目前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远程医疗形式,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范例,事实证明远程会诊系统能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1)远程会诊系统的定义

远程会诊即医生通过对远地病人的图像和其它信息进行分析做出诊断结论的过程,最后的诊断结论是由与病人处于不同地方的远地医生做出的。远程会诊对于医疗图像的一系列技术的要求较高,即要求经过远程会诊系统的图像识别、图像压缩、处理和显示的医疗图像不能有明显的失真。远程会诊系统有同(交互式)和异步之分,同步系统具有类似于视频会议的显式交互工具和类似于电子白板的隐式交互工具,这要求较高的通信带宽以支持传送交互式的声音、图像和实时的高质量诊断图像;异步的远程会诊系统基于存储转发机制,各种信息如图像、视频、音频和文字组成一种多媒体电子邮件,并在方便的时候发送给专家;专家将诊断结论发给相关的医护人员。在远程会诊使用的不同场合,异步远程会诊系统可降低对带宽的要求,可采用比同步远程会诊系统低的通信网络。

(2)远程会诊的意义

通过信息网络的扩展,远程会诊系统可以把各地区、各等级的医院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由于各地区、各等级医院之间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差异较大,远程会诊系统可以使得各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远程会诊系统的热点技术

目前,远程会诊的技术热点在于如何突破传统的点对点的会诊模式来真正实现多点间的同步交互式医疗会诊模式,这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医学会诊除了应能通过类似于可视会议系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之外,还要求能针对病人的检测信息进行讨论以取得一致性的结论。其中病人的信息包括医疗图像、数据、波形等等。这种讨论是一种通过网络的协同工作。目前,如何实现多点间的协同工作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不同计算机操作平台间如何实现协同、协同工作的管理方式、功能要求、医学会诊的网络结构以及如何减少其对于通信带宽的要求等等。

(4)远程会诊的一般过程

远程会诊系统是结合了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声音图像、电话及电视为一体的跨地区、实时控制和数据数字化信息交流的系统。它主要依托卫星、电话网、公用数据网甚至因特网等传输媒介。会诊步骤主要有会诊申请、采集、传输资料、组织会诊、信息反馈五个过程。

A. 会诊申请。由患者申请,主管医生填写会诊申请单,注明病史及会诊要求。

B. 采集资料。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静态图像采集设备(如台式透射式扫描仪),将病人有诊断价值的如CT、ECT、MRI、X片等有关医学图片转化为可贮存的图像文件,根据具体情况再经如PHOTOSHOP等图像应用软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达到准确反映的目的;二是直接从医疗检查仪器电脑中采集医学数据,如病理图片文件(BMP文件)等;三是通过文字处理系统处理的病人有关的文字资料,力求资料完整、精确、系统、规范。

C. 传输资料。边远地区采用公用电话网为传输载体,需考虑诸多外界因素如气候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医疗数据传输中出现的误差,因此会诊双方必须根据具体的外界因素达成协议选用适宜的Modem的传输速率(bit率),以保证传输过程的完整、快捷。

D. 组织会诊。这是远程医疗的关键环节。由上级医院确定会诊时间后,方可进行组织会诊工作。选择适宜的连接波特率,通常多采用较低的速率以保证连接过程稳定,后双方同时启动通讯软件进行面对面的实时对话,展开分析讨论。现场会诊的最后一步是上级专家的书面会诊意见交付申请医院方。

E. 信息反馈。包括主管医生信息反馈和病人或病人家属的反馈意见。主管医生的反馈是对会诊的总体印象、收获及建议。病人方面的反馈是对会诊的接受程度、满意程度等方面。这些反馈意见积极地促进了会诊中心工作人员的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对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的病例进行随访,主管医生及病人家属都基本满意。就医生一方来说:按照上级专家的指导再结合当地医院实际医疗力量进行处理:一部分患者由于当地医疗技术力量的局限而转上级医院治疗;部分患者可留在本地治疗,定期检查、随访,减少了病人的长途颠簸和经济负担。就病人及家属来说:通过上级专家的指导,明确患者的病情程度,可积极帮助病人配合主管医生的诊治工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IT » 远程医疗——会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