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18届全国3D大赛全国总决赛&第6届3D教师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京举行

11月14日-16日,2025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3D大赛)命题赛专项赛(增减材复合制造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AI+3D创新专项赛)全国总决赛 & 2025第6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元宇宙数字化技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3D教师赛)全国总决赛暨2025数智赋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等系列赛事活动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盛大举办。

本次赛事活动由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全国3D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联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华教智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超威半导体产品(中国)有限公司(AMD)等共同举办。以“数智融合,创见未来”为主题,通过“节·赛·会·议·展·奖”六大环节展开,秉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理念,谋划青年数字人才培养与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创新,用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数智创客嘉年华的盛大活动暨数智科技文化节

会议活动聚焦数智赋能学科专业建设、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高素质数智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增减材复合加工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等数智技术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观点交锋、思维碰撞,旨在搭建高校、企业、产业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不断培育和壮大创新主体,推动人才、技术、项目、资源等要素集聚,加速创新主体科技成果、教育教学成果落地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急需高素质数智人才。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素质数智人才是关键。而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面对数智时代,亟待为新质产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智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当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义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扇打开师生感知力、创变力的大门。如今,教育的新质生产力场景时代已经开启,“场景革命”正划时代地提升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想象,新时代教师将以真实问题场景、游戏化场景、体验式场景、人机互动场景等不同的场景,激活不同的学习内驱力,实现全方位的真实成长。

应对产业变革、教育变革,加强数智化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次大赛,通过从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教师赛有430支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增减材复合制造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有164支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AI+3D创新专项赛有107支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参赛团队通过现场比赛+线下/线上评审答辩的方式,总计2000余位师生站在了全国总决赛的竞技舞台。总决赛针对增减材复合制造、数字孪生技术、3D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设立了开放性赛题,重点考验选手们面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设计能力。

而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全国3D大赛)正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已成功举办至第18届,赛事规模稳定扩大,参赛项目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设计项目与团队,并快速成长为行业新锐与翘楚。为充分发挥大赛各赛道的特色优势,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将高校的教育教学、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集聚等环节和要素有效整合,3D大赛持续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的办赛宗旨,始终坚持着两个点: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也突出体现了以“3D设计数据”要素为基础的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应用场景,充分营造了以“人工智能+3D技术”特色发展的科技创新沃土。

2025数智赋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峰论坛与“龙鼎奖”颁奖盛典同时举行,本届论坛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是推动数智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我们期待是‌以“创新”为笔,共同描绘出数智教育发展新蓝图;‌以“实践”为尺,衡量教育教学落地新场景;‌以“协作”为桥,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交叉融合新桥梁。

对于本次大赛,部分参会嘉宾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罗学科表示: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实际上是机械工业结合3D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行专业升级改造的过程。机械工业是传统工业,由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为我们的专业赋予了新力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具有实践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多年来长期将实践教学放在培养工程师的首要地位。本次向大赛组委会申请承办这项赛事,这既检验了我们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也为全国各高校专业转型升级和参赛团队们创造了机会。本次赛事以增减材复合制造及数字孪生技术、3D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为特点,特别是增减材复合制造及数字孪生技术专项赛,采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产品半精加工毛坯,再用先进的桌面五轴设备精加工完成,并测试验证。使得产品从设计到制造整个全链条都是由参赛团队在现场完成,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利用数智设计工具来解决复杂工程性问题与实践创新的能力。

全国 3D 大赛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郭源生认为,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其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绝非一夜降临的奇迹,它是在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三次信息化浪潮基础上产生的第四次信息化浪潮,是芯片、软件、感知技术产品达到一定高度水平所呈现出的必然产物。长期以来,经过算力、算法、数据与模型的长期积累,筑牢了其发展的坚实根基,走到今天是技术迭代的必然,并非偶然。如何应用好人工智能?首先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以应用问题为导向,以创景来牵引创新,以行业需求为目标,实现对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不同行业领域为代表的各具特色和技术规范的应用示范案例,来指导产业化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各个行业全面应用为主导的中国特色和产业规模,形成足够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导话语权。人工智能是一项技术!既不能独善其身构成一项独立产业,也缺乏主体性,脱离了行业、产业等应用或与具体场景融合,就自然失去了价值。对中国而言,恰恰具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产业基础,提供了无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同时,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广泛的人才基础与结构分布,更有海量的企业群体,形成强大的应用创新驱动力,结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推动,为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理念创新与实践、规模增长等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机遇和想象空间。要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培养,要在算力、算法、数据和模型4个要素培养大批基础研究人才外,更要注重培养具有理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行业应用和场景牵引、长期规划与因势利导,培养出具备真正操作能力、拥有创新理念、懂得场景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使得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具有长期、稳定、持续的蓬勃发展。

全国3D大赛技术专家委员会轮值主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表示:中国工业和制造业的GDP超过中国之后的10个国家的总和,从业人员超过中国之后的38个国家的总和。中国一年培养超过600万的理工科大学生,奠定了中国场景落地的基础。今天讨论的工业和制造的新场景一定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体系。要求我们用新质生产力,核心是数字化设计、工艺和制造过程。全国3D大赛18届,为中国培养了上千万人才和工程师,为我们新智工程力的发展和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场景的新体系建设立下不可抹灭的功劳,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一点。提到低空经济,他认为虽然低空经济产业巨大,但是并非是百米赛跑,而是跑马拉松,短期内很难快速发展。第一,低空经济需求是为王,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应用场景。技术是根本,政策保障是第一,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要安全飞行,就要取证,第一个是TC证,型号许可证;第二个是PC证就是生产许可证,第三个是AC证,即单机运营许可证。这三个证件的载人要求严格,载货要简单的多,因此,低空经济发展策略是先载货,后运人;先农村,后城市。要取得TC,PC,AC三个证件,需要循环进取。关键是我们缺少场景和设施,低空经济设施。我们人类一直生活在二维世界,陆地导航地图有交通规则,但是空中还没有没有交通规则和空中交警,没有红绿灯。因为空中交警要知道到飞机在哪里?多高?向哪个方向飞行?然后如何管理,需要三维数字地图及空中交通管理规则。

专项赛技术专项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新认为:本次增减材复合制造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赛题由全国权威专家共同研讨制定。我简要说明一下,学生首先需要现场设计一个螺旋桨叶,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增材制造编程、五轴加工编程、五轴数字孪生仿真,然后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半精加工毛坯,最后进入高精度桌面5轴加工机床,将其高精度加工完成,最后将桨叶在无人机测试装置上进行升力测试,测量升力的具体值来精准标定螺旋桨的性能。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经历从产品原型设计、工艺设计、性能设计、加工到装配,最终形成数字孪生。需要经历完整的产品正向开发流程,包括三维设计、数字孪生设计和真实实物装配、制造流程。我们将比赛题目与当下低空经济结合,并且大型螺旋桨加工方式就是先进行铸造或者增材制造,再进行五轴精细加工。这与实际工艺几乎相同,设计流程也相同。不仅需要设计出来,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其性能,进行空气动力学仿真。特别是螺旋桨的尺寸是现场学生通过抽签确定,每组尺寸不同,所以学生没办法提前准备。我们认为如果将题目放到高校,那么完全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或者一个课程设计的完整题目,最后的评价完全客观。希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引领高校数智人才培养。

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提到AMD 董事会主席及 CEO 苏姿丰(Lisa Su)博士说,AI是50年以来最重要的技术变革,甚至连互联网的诞生都无法与之相比。在未来的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里,AI将改变一切,从生产,工作,生活到学习,因此,AMD也制定了全面拥抱AI的完整AI战略,拥有从云端到边缘侧到端侧的全栈式AI解决方案,而AI PC是AMD近年来在端侧和行业伙伴共同推动的重要方向。今年国家推出了人工智能+行动战略,以及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战略的意见,号召千行百业推进人工智能。我们也认为AI时代呼唤新型的+AI、AI+人才,今天在高校里的同学们走进职场,将会是原生AI打工人。为响应国家号召AMD在近期公布了AMD高校春雨计划,专注在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助力AI教育在高校的普及。第二,培养ROCm开源软件人才。第三,建设AI开发者,开源社区。第四,推动行业应用创新。为了唤起大家学习AI的热情,AMD和3D大赛合作开展了 AI+3D专项赛。同时,跟3D大赛的路演活动一起走进高校,开展AI小课堂宣传,把AMD最新的AI PC 和采用AMD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的迷你AI工作站等产品带进高校,希望透过我们的努力,让同学们尽早地学习AI,认识AI,跟AI一起工作。最后,为贯彻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应用创新,我们将在全国高校开始试点人工智能+ 创新应用示范站项目,同时跟高校合作,推动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推进AI赋能千行百业AMD 已连续多年深度与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合作,与全国高校共同发起AI+3D 创新专项赛,率先将AI技术引入全国3D大赛。核心源于双方高度契合的理念 —— 始终致力于为广大师生带来前沿技术与产品,激发创新潜能,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