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企业家力量 | 创新绘蓝图·坚守成大道

11月11日,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峰会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行业的领军企业齐聚,共话中国商业的创新与未来。因时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蔡颖鹏先生受邀出席,并获颁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40U40)奖项

1.png

《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旨在寻找并表彰当下中国最新、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年轻领导者。当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作为最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要素的典型代表,正迎来从上游零部件到下游应用的全面爆发时刻。而蔡颖鹏先生作为一个85后,带领着一只年轻的团队,在10年前开始布局,用创新开辟出一个属于微型伺服电缸和灵巧手的全新领域,用坚持打磨技术和产品,成功走出独属于因时机器人的康庄大道。

“巧手”亮相 掌声质疑接踵而来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浪潮中,核心零部件曾是中国企业难以言说的“阿喀琉斯之踵”,但创始团队敏锐的察觉到巨大的挑战代表着巨大的机会,机器人发展的瓶颈在“肌肉”和“巧手”!

基于对机器人产业核心瓶颈的深刻洞察,因时机器人在2016年5月25日成立,而在此之前研发工作早已悄然进行,创始团队突破了微型直线传动系统和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当年第一代微型伺服电缸样机便研制成功。紧随其后,基于微型伺服电缸技术的初代仿人五指灵巧手也成功问世。

初代灵巧手图.jpg

从技术破冰到研发攻关,因时机器人用四年时间沉心打磨,成功突破微型化、一体化技术,将复杂的传动系统浓缩于方寸之间。将极致紧凑、轻量化且具备工业品质量的微型伺服电缸成功推向市场,并填补市场空白。2020年,基于微型伺服电缸技术的仿人五指灵巧手突破量产难关成功上市,作为中国首款商业化量产灵巧手,不仅实现了对微小物体的精准抓取,更填补了国内高端灵巧操作领域的商业化空白。

灵巧手抓握图.png

今天,很多人艳羡因时机器人可以在这一波人形浪潮中获得销量和成绩,也被很多人问“为什么会在那么早就做灵巧手”。实际上,这个问题这些年来被无数人问过,只不过好奇的点从质疑“灵巧手有什么用”转向了“怎么想到做灵巧手”。这既是行业认知的变化,从看衰到看好,也是因时机器人从“踽踽独行者”向“从者甚众”的来时路。

微型伺服电缸和灵巧手的问世,不仅证明了团队的技术实力,更奠定了因时机器人“核心部件驱动整体创新”的发展路径。

“电缸”破局,硬核实力广泛认可

2016年,因时机器人首创这种微型一体化线性执行器产品,并命名为微型伺服电缸。现如今,微型伺服电缸也叫“一体化线性关节”或者“一体化线性执行器”,作为机器人的核心运动执行部件,它不可或缺,同时它也是很多高端精密设备的万能元器件。选择叫“电缸”其实也是为了因时机器人的第一段商业化应用铺路。

人手拿电缸展示.png

微型伺服电缸内部有高性能空心杯电机、高精密减速器、丝杠、传感器以及伺服控制系统,在保证更小体积的基础上实现驱控一体化,具有体积小、精度高、负载大等技术特点,可以实现行程范围内任意位置精确伺服控制。可以说,仿人五指灵巧手获得的巨大成功,微型伺服电缸功不可没。过去,灵巧手一直被称为机器人中的“百达翡丽”,在极为有限的手掌空间内要布置驱动、传动、控制等诸多零部件,这对性能、成本和稳定性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因为结构过于精密且复杂,灵巧手研发的多,能商业化能量产的凤毛麟角。微型伺服电缸的出现完美解决了灵巧手结构复杂难制造的问题,模块化的设计大大简化了内部的结构复杂性,既提升了装配的效率同时稳定性也大幅提高,对售后维护也极为友好。过去百万一只的灵巧手如今只需要几万块就可以,靠的就是微型伺服电缸在其他行业的批量应用降低了制造成本。

除了机器人和灵巧手,微型伺服电缸还能用在哪里?工业,所有需要高精度线性运动执行控制的地方都能用上它。电缸是工业自动化很常见的设备,恰巧结构和因时研发出的“线性执行器”很类似,为了更好的往工业领域推广产品,最终有了“微型伺服电缸”这个名字,微型是特色,伺服是能力。而最终微型伺服电缸也不负众望的深入新能源、半导体及3C电子等行业,助力众多设备、工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电缸应用图.jpg

如今,微型伺服电缸的年产能将要达到十万台,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新能源、半导体、3C电子及生物医疗等领域。

双轮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2020年是因时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产品与技术开始在各行各业全面开花。中国首款商业化量产灵巧手正式上市,实现了从技术到商品的跨越。10、16、30、50mm等不同行程的微型伺服电缸逐一面世,精准切入医美设备等高端市场。得益于微型伺服电缸下游应用广泛,客户数量迅速突破500家,2021年,因时机器人不仅收获首笔百万级订单,微型伺服电缸累计销量破万台,标志着规模化应用时代的到来。随着A轮、B轮融资的顺利完成,公司积极布局,成立苏州、深圳子公司,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研发、生产与服务体系。

2022年末,特斯拉宣布造人形机器人,不仅灵巧手技术路线与因时高度重合,就连发布会上重点展示的“linear actuator”也与微型伺服电缸的技术方案非常相似。看完特斯拉“AI DAY”整场发布会,因时机器人知道灵巧手的机遇来了。随后的23年、24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因时机器人凭借前瞻布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因时机器人产品家族.jpg

2023年,因时机器人仿人五指灵巧手销量翻番;新能源行业也全面开花,销量不断攀升。

2024年,仿人五指灵巧手交付数量近2000台;微型伺服电缸工业领域解决方案进入批量复制阶段;海外业务量较23年暴增20倍;两款核心产品分别参与2项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因时机器人实现电缸和灵巧手业务的双轮驱动。

2025年仅剩不到2个月,仿人五指灵巧手销量已近万台,不仅服务宇树、智元、银河通用等众多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还批量出口海外众多知名机器人公司,确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生产线、组装线持续扩充,微型伺服电缸全年产能达10万台,为大规模应用奠定坚实基础。10月,近7000㎡北京总部投入运营+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展现出因时机器人迈向产业龙头的强大信心与实力。

未来展望:构建智能时代的核心部件生态

展望未来,因时机器人已绘制出清晰的蓝图。深化“双轮驱动”战略-持续优化微型伺服电缸与灵巧手的性能与成本,巩固在工业自动化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绝对优势。拓展全球市场,建立更完善的国际销售与服务网络,使“因时制造”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中高品质的代名词。赋能千行百业,将精密直线运动解决方案,深入应用于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更多高端制造领域,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

十载耕耘,从实验室的样机到服务全球的明星产品,因时机器人以其硬核技术,书写了一段从打破垄断到引领创新的非凡历程。

灵巧手拿电缸.png

结语

从一只精密的“手”,到一条自动化的“线”,再到赋能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因时机器人用十年时间,走通了一条从技术自立到商业成功的典范之路。因时机器人的成长史,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奋斗史,更是中国核心零部件产业崛起、助力中国智能制造迈向全球高地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