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内卷”下的压力下:车企如何以AI测试抢占车机质效高地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智能座舱已成为用户感知汽车科技水平、定义出行体验的核心要素。迈入2025年,车企之间的竞争焦点正从硬件堆砌转向软件的质效与用户体验。当车机系统承载的功能愈发复杂、交互愈发拟人化,传统的软件测试手段已难以满足需求。

这是一场关于“用户满意度”和“零缺陷交付”的效率之战,而在这场战役中,AI测试正成为车企IT竞争的新锚点,它不仅关乎产品的快速迭代,更直接决定了智能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高需求与强安全,软件质效成为车企关注的重点

在新一代智能汽车中,车机系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信息娱乐终端,而是集成了导航、语音交互、驾驶辅助信息、OTA升级甚至车辆控制等核心功能的中枢。这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功能复杂度几何级增长: L2+、L3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多模态交互(语音、触控、手势)、沉浸式娱乐生态等,使得软件代码量和逻辑复杂度急剧攀升。

用户体验容错率降低: 消费者对于智能座舱的期待已对标手机和平板电脑,一次卡顿、一次语音识别失败、一次黑屏都可能导致用户体验断崖式下跌,甚至直接影响购车决策。

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双重压力: 任何软件缺陷都可能威胁到驾驶安全。例如,HMI(人机交互界面)的错误提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信息的延迟显示等,都必须满足严苛的ISO 26262等安全标准。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人力密集型”测试模式面临着覆盖率不足、效率低下、回归成本高昂等瓶颈。对于追求“月度甚至周度OTA”的车企而言,软件的“质”和“效”已成为其市场竞争力的生命线。因此,如何高效、精准、全面地完成软件测试,成为2025年车企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 AI测试:车企IT竞争的新锚点

面对传统测试的困境,车企的目光自然转向了具备高效率和强智能的AI测试。它不仅是测试工具的升级,更是测试思维和流程的革命。

AI测试在汽车领域的兴起,本质上是汽车产业从“硬件定义”向“软件定义”转型过程中,对软件工程基础设施进行的一次颠覆性升级。传统测试主要依赖预设脚本和人工操作,而AI测试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用户的真实行为、分析海量的历史数据,从而实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缺陷挖掘。

对于车企来说,谁能率先、更深度地将AI测试集成到自身的研发体系中,谁就能获得以下战略优势:

产品迭代的“速度”: 缩短测试周期,支持高频的OTA发布。

产品交付的“质量”: 提高缺陷发现率,尤其是在复杂场景下的非预期行为。

研发资源的“效率”: 将宝贵的人力资源从重复的回归测试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创新功能测试中。

AI测试不再是可选项,而是车企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卷”质效、构建技术护城河的新战略锚点。

  • 什么是AI测试?从“脚本执行”到“智能探索”

汽车软件领域的AI测试,并非简单地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辅助测试,它是一套涵盖了测试设计、执行、分析和优化的完整智能体系。其核心理念在于用AI的学习能力、决策能力和拟人化能力来取代人工的重复劳动和有限的思维覆盖。

AI测试的主要构成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面:

智能测试设计与生成:利用AI分析产品需求文档、历史Bug数据和用户行为日志,自动识别高风险区域,并生成最优、最少数量的测试用例集,实现测试用例的智能化精简。

智能测试执行与探索:区别于传统脚本的“按图索骥”,AI可以像“虚拟用户”一样,在车机界面上进行“盲测”或“探索性测试”。例如,AI模型可以自主学习HMI布局,理解功能逻辑,然后像用户一样随意点击、拖拽、连续操作,以发现传统测试用例难以覆盖的交互深层缺陷。

缺陷的智能分析与定位:AI能够自动分析测试结果,对故障截屏、日志文件进行深度识别和分类,快速定位缺陷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模块,大幅提升测试人员的效率。尤其在处理多媒体、图形渲染等视觉效果缺陷时,AI的图像识别能力表现尤为突出。

  • 行业实践案例:以云测为代表的“AI”化探索

在具体的行业实践中,头部科技公司和专业的第三方测试服务商已经开始将AI测试能力赋能给车企,显著提升了车机系统的质效水平。面对多系统协同、高频迭代及海量功能场景的复杂背景,行业需要更具前瞻性的测试战略。例如,某头部车企携手 AI 测试服务商 Testin 云测,共同探索契合汽车智能化趋势的智能座舱 AI 测试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方通过融合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AI 技术与汽车行业特性,构建了覆盖自动化脚本设计、场景定制的智能测试体系:

• 测试技术突破: 实现了全中文无码化脚本设计,降低了非技术人员的参与门槛;通过机器视觉结合 AI 算法,大幅提升了界面交互缺陷的自动识别率和测试覆盖率。

• 定制化场景覆盖: 方案特别支持了汽车行业专属场景,如 CAN 信号测试、多屏联动、车载环境模拟(复现极端高温、强电磁干扰),有效提升了极端环境下的测试覆盖率达 40%。

通过紧密协作与AI技术创新,该项目在多个维度达成优化:测试执行周期缩短 40%;自动化测试覆盖 80% 功能点,版本迭代速度提升 50%;更重要的是,AI 缺陷预测机制能在开发阶段提前发现 65% 的潜在问题,使得车载系统稳定性测试中,死机、卡顿等严重问题发生率下降 60%。全年测试成本得以显著节省。

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迈进的征途中,软件质效决定了车企在竞争中的身位。2025年,车企不再只是“卷配置”,更是开始“卷质量、卷效率”。AI测试的引入,无疑是这场“内卷”中的一个重要破局点。它以智能、高效、全覆盖的优势,帮助车企构建起一套适应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高速研发和交付体系,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流畅、更可靠的智能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