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这一明确部署,为算力与AI发展划定了核心航向。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算力与AI不仅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更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战场。规划通过“筑基、攻坚、赋能、护航”的四维布局,构建起算力与AI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完整战略体系。

一、算力筑基:科技自立自强的“硬支撑”工程
算力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水和电”,是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十五五规划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通过“自主可控、全国一体”的布局,筑牢科技自立的硬件根基。规划在“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中明确提出“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并将“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任务。这一部署打破了传统算力资源的地域分割与供需失衡,通过深化“东数西算”工程效能,实现东部超算中心与西部智算基地的资源协同调度,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集约高效算力供给体系。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规划强调“强化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推动算力基础设施从“规模扩张”向“自主提质”转型——从高端算力芯片的自主研发到智算中心的国产化部署,从存储架构的创新突破到算力调度系统的自主可控,全方位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这种布局背后是深刻的现实考量:当前美西方国家通过技术管制等手段干扰新兴产业链正常发展,而算力作为AI产业的核心底座,其自主保障能力直接关系科技自立自强的成色。正如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所言,要通过强化算力等基础供给,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根基,让科技发展的“动力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AI攻坚:科技自立自强的“突破口”选择
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焦点,也是十五五规划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抓手。规划以“原始创新+核心攻关”为双轮,推动AI从“跟跑”向“领跑”跨越。在原始创新层面,规划将AI纳入基础研究的战略性布局,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这一举措直指我国AI发展的短板——相较于应用层面的快速推进,基础理论与原创算法的突破仍需加强。
为此,规划明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大模型架构、智能决策算法等基础领域部署重大科技任务,力求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2024年我国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基础,为这种原始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核心技术攻关层面,规划聚焦“卡脖子”环节精准发力。阴和俊明确表示,下一步将聚力开发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这些正是当前AI产业面临的核心技术瓶颈。规划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推动科研机构与市场主体协同攻关,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这种“攥指成拳”的攻关模式,正在加速突破高端算力芯片、基础软件等关键领域,为科技自立自强打开突破口。
三、融合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价值转化”路径
科技自立自强的最终目标是驱动发展,十五五规划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推动算力与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自立自强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规划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AI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深度融合,这是科技自立自强价值落地的核心载体。
在产业领域,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升级,助力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十四五”期间该指标已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为“十五五”时期的进一步突破奠定基础;在科技创新领域,AI赋能科研范式变革,加速新药研发、新材料合成等领域的突破,形成“AI促创新、创新强产业”的良性循环;在民生领域,智能诊断、智能调度等场景的落地,让科技自立自强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企业出题、科研答题、市场验题”的机制实现高效转化。规划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让产业需求引领技术攻关方向,确保自立自强的技术成果能够精准匹配发展需要。截至2024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超过4500家,正是这种融合生态的生动体现。
四、治理护航:科技自立自强的“可持续”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十五五规划构建“安全+伦理”的双重治理体系,为算力与AI发展划定边界,确保科技自立自强行稳致远。
在安全保障方面,规划将AI纳入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这一部署回应了AI技术在关键领域应用带来的安全风险,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防控机制,防范技术滥用与外部渗透。同时,规划推动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为算力与AI发展提供安全可控的数据基础。在伦理治理方面,规划完善法律法规与伦理准则,明确AI发展的“可为与不可为”。阴和俊强调要完善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这种治理并非限制创新,而是通过明确边界营造稳定预期。在开放合作层面,规划提出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在坚持自立自强的同时,以开放姿态共建全球治理体系,体现了“自主可控、开放共赢”的发展智慧。
从算力底座的自主构建到AI技术的核心突破,从产业融合的价值转化到治理体系的保驾护航,十五五规划勾勒出算力与AI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清晰路径。这一路径既立足当前破解技术瓶颈,又着眼长远构建创新生态,彰显了将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定力。随着各项部署落地,算力与AI必将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支柱,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