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张照片、365天灵感…揭秘故宫守护者如何用华为云空间传承文化

故宫博物院今年迎来建院100周年,并推出了“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特展。据说有200多件精心遴选的文物展出。我和很多朋友一样,每天都蹲守预约参观名额。可惜手速实在跟不上,到现在也没抢到,十分遗憾。

不过,最近我看到了一组特别的视频,是华为云空间联合新华网,为了致敬故宫建院100周年而策划的。视频中,华为云空间邀请四位嘉宾,分享他们与故宫的故事。而且,这些专家、学者们用来守护和传承故宫文化的工具之一,就是华为云空间。

图片 1.png

比如新华社摄影记者金良快老师,他拍了17年的故宫,积累了超过10万张照片,手机上也有许多照片。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手机上照片得占多大的存储空间?他的设备是怎么装下的?

图片 2.png

原来,他用的是华为云空间的“云图库”。开启“优化设备存储空间”功能后,照片和视频的原文件就自动同步到云端保存了,当手机手机空间紧张的时候,系统就会把本地早期不常用的照片视频替换为小尺寸的预览图。这样一来,既不占手机太多空间,又能让他随时准备好拍下一张照片。

图片 3.png

还有每年都很火的《故宫日历》,马年《故宫日历》青春版的责任编辑何蕊老师在策划和制作日历时,工作量非常大。她要从浩如烟海的典籍里,找出365个不重样的马文化知识点。过程中的灵感和资料都是碎片化的,非常多。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她的办法是,无论在哪里,一有灵感就马上用华为手机里的“备忘录”记下来,看到有用的典籍就直接拍照、批注。因为华为云空间可以实现备忘录的数据同步,她用手机随手记的内容,回到办公室打开平板或电脑,就能直接看到手机标注的内容,灵感随身。

图片 6.png

《紫禁城》杂志的副主编周利楠老师经常一篇文章反复打磨很久,他靠着华为设备上“笔记App”的云同步,在手机和电脑、平板之间随时同步修改稿件。

图片 7.png
图片 8.png

我特佩服的“只露声音的宫殿君”胡政阳教授,他居然把思政课“搬”进故宫里!整个紫禁城就是他的教室。他的课件资料都存在哪呢?他分享了华为云空间的“云盘”功能。走到故宫的某个场景,他就能随手从“云盘”里调出对应的趣味资料给学生们看,把课上得生动又扎实。

图片 9.png
图片 10.png

华为云空间不仅融入到了这些专家学者的工作中,帮他们更高效地记录和分享故宫的美,也可以帮助我们用来同步照片、备份资料。

华为现在也推出了“鸿蒙有礼”活动,一些符合条件的手机升级系统到HarmonyOS 5.1以上版本系统,每天签到就有机会抽现金红包和各种福利,其中有机会能抽到Petal One悦享套餐,里面就包含了200GB的云空间会员。特别是升级最新的鸿蒙6,跨设备的同步体验会更流畅。大家不要错过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