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博会2025专访|宏诚创新杨健群:以“AI+体育”破局赛事传播痛点,用“AI+治理”筑牢执法规范根基,践行“人工智能+”落地深水区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现场,人工智能成为绝对核心议题——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推动技术从“概念探索”迈向“场景深耕”。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北京宏珹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健群,带着企业在“AI+体育”与“AI+治理”两大领域的实践成果接受专访,用“让技术落地到每一个老百姓身边”的务实方案,诠释了“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

从“专业赛事专属”到“全民可用”:AI重构体育直播的成本与体验

“过去一场赛事直播,要动用转播车、多机位团队,成本几万块,只能服务于职业联赛;现在我们用一套自研设备,单场成本控制在200-400元,社区球赛、校园梯队比赛都能享受到专业级服务。”杨健群拿起展台上的超高清全景体育直播摄像机,向记者展示宏珹芯的核心突破——这套完全自主研发的硬件设备,搭载国产芯片与专属AI算法,彻底改写了体育直播的“门槛逻辑”。

在数博会现场的演示屏上,一场篮球比赛的直播画面流畅切换:AI自动识别球员动作并完成“跟拍运镜”,镜头丝滑度甚至超越人工导播;画面右侧实时弹出球员跑动距离、速度轨迹等技战术数据,观众还能通过手机自主选择“聚焦某名球员”“锁定后防线”等专属视角——这背后,是单台相机实现的“10路差异化信号输出”能力。“我们的相机是‘超高清底片库’,AI算法能从里提炼出不同焦点的直播内容,代替过去10台摄像机的工作。”杨健群解释道,设备支持4K60帧画质输出,既满足电视端转播需求,也适配移动端交互,“观众甚至能远程用手机操作杆‘自己运镜’,这对体育专业学生做课题、爱好者研究战术都很实用。”

目前,这套AI体育赛事智能直播解决方案已落地多个场景: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总决赛的AI直播、贵州“村超”的赛事传播,甚至即将到来的9月3日浙BA赛事,还将新增“AI智能体解说”功能——通过数据分析自动生成赛事故事线,用自然语音完成实时解说;9月7日“村超”比赛,方案还将为湖南卫视提供转播级信号,实现“AI直播”与主流媒体的深度联动。“体育的核心是传播与参与感,我们要让AI不仅降本增效,更能让普通人从‘看比赛’变成‘深度参与比赛’。”杨健群强调,这正是“人工智能+体育”的核心价值:不是替代人工,而是让专业服务下沉到过去覆盖不到的场景。

从“经验传承”到“数据智训”:VR+AI破解执法规范痛点

如果说“AI+体育”瞄准的是“全民体验升级”,那么“AI+治理能力”则聚焦于“社会治理效率提升”。在宏诚创新的展台另一侧,一套VR沉浸式全景交互执法规范性训练系统吸引了众多目光——佩戴VR头显,即可进入360度高仿真执法场景,从治安调解到交通执法,系统能实时判断训练者的“法言法语是否规范”“执法流程是否合规”,甚至根据操作动态调整场景走向。

“过去执法培训多靠‘老带新’,经验传承容易有偏差;有些执法人员因流程不规范,导致证据不被检察院采纳,甚至引发舆情。”杨健群举了一个典型案例:某案件因执法记录中“法言法语不严谨”,被律师质疑证据有效性,最终影响案件推进;类似“唐山打人事件”的冲突升级,也与初期执法沟通不规范有关。而这套系统的核心,就是用“数据化训练”替代“经验化传承”。

系统背后的AI模型,能精准识别训练者的语言、动作细节:比如是否先表明执法身份、是否正确告知当事人权利,甚至肢体动作的规范性都能纳入评估。训练结束后,后台会生成量化报告,清晰标注“流程漏洞”“语言瑕疵”等问题,帮助执法人员针对性提升。“我们要让规范执法变成‘肌肉记忆’,遇到突发情况时,执法人员知道该说什么、做什么,既保障执法对象权利,也保护自身安全。”杨健群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多所公安院校、基层公安单位落地,贵阳交警总队也在推进应用,“从反馈来看,基层执法人员的规范意识提升明显,现场冲突发生率降低了30%以上。”

自研硬实力+良性循环:AI落地的“宏诚逻辑”

无论是“AI+体育”的直播设备,还是“AI+治理”的训练系统,宏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围绕“自研”二字——从相机的工业设计、电路板生产,到AI算法模型、芯片选型,全部采用自主研发路径,且芯片均为国产方案。“‘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掌握核心能力,才能根据场景灵活调整。”杨健群直言,过去曾有企业尝试“外购硬件+第三方算法”,但最终因适配性差、迭代慢而失败,“我们走‘软硬件一体化’路线,就是为了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场景需求,而不是被现有方案束缚。”

在他看来,AI技术落地的关键还在于“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低成本方案”吸引更多用户使用,用户产生的场景数据反哺算法迭代,进而推出更贴合需求的服务——比如“AI+体育”中,不同赛事(篮球、足球、羽毛球)的运动轨迹数据,能让AI运镜更精准;“AI+治理”中,不同地区的执法案例,能让训练场景更具针对性。“如果AI方案成本高、落地难,就只能停留在‘示范项目’阶段;只有让用户用得起、用得好,技术才能真正产生社会价值。”

采访尾声,杨健群再次提及《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十年前‘互联网+’让数字技术走进行业,现在‘人工智能+’要让技术扎根场景。”宏诚创新接下来的计划,是继续深化“AI+体育”与“AI+治理”的场景拓展——在体育领域探索“AI+青少年训练”的数据化指导,在治理领域延伸“AI+社区安防”的智能预警。“我们不想做‘高大上’的概念,而是要做‘接地气’的解决方案,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推动行业转型、社会进步的力量。”

随着数博会的推进,宏诚创新的两大AI方案已吸引多个地方政府、体育机构的合作意向。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这家企业用“场景深耕+自主研发”的路径证明:技术的价值,终究要落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更多人”的土壤里。